韩东屏: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点建议
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点建议
韩东屏
一九九三
过去的十几年汽车工业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外国公司也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是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千方百计地挤入中国的汽车工业市场。几个大的外国汽车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看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未来几年里将有一个大的发展。但我觉得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考虑我们的国情,必须适合我们的国情。我们不能因为别的国家有发达的轿车工业,也就盲目地发展轿车工业。为了对我们的民族负责任,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就发展汽车工业的战略,汽车工业的利弊进行一场广泛的讨论。这样的讨论不应该仅限于汽车专家,汽车工业界的人士,而应该让全国各界各行的人民都来参加。各种报纸,杂志、电视和电台都应该为这种讨论提供园地。这样的讨论可以提高我们人民的参政意识,促进我们的民主化进程。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汽车工业发展的问题上找到比较好的发展战略,制定出比较好的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和策略。好的政策只能从这种广泛的讨论中产生,即我们古人所说的集思广益。什么叫民主?真正的民主决不应该是通过投票选出几个领导人,然后让他们关在屋子里独裁去。真正的民主应该让人民真正有机会参与重大国策的讨论和制定的过程。不仅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上,许多其他重大的国策,也应该进行这样的讨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减少失误,作好工作。
一、汽车工业与我国的国情
人所周知,人多地少是我国的最基本国情。为了解决人口多的问题,我们把计算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搞计划生育,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计划生育,许多地方政府迫不得已采取了许多不人道的土政策,如拆房子,断电断水,罚款,抓人,打人。有的地方甚至提出许多野蛮的口号,如“要上吊给你系绳,要喝药给你开瓶”,但就是不允许生第二胎。这些土政策和这些提法,显然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但迫于人口的压力,许多地方政府都采取了这样或那样的土政策,而上级政府则都默许了这些土政策的存在。这些都是些离题的活,这里提出来是为了说明我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的紧迫性。
而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占用土地。建汽车厂需要非常大的工地。汽车需要停车场,汽车需要大量路面,汽车需要加油站,需要汽车检理站和修配厂。汽车工业的发展显然要出现汽车与人争土地的问题。加剧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的矛盾。从这一点上看,小轿车的发展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存在着不可调合的矛盾。从长远讲,是完全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的。
二、汽车工业是严重的污染源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口比较集中的国情,再加上前十几年各地盲目地发展地方小工业,我国的环境状况很不可乐观。城市里的空气状况在不断恶化。中国环境报97年12月14日报道,汽车尾气污染已占济南市大气污染负荷的35%。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人,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其空气质量之差。许多城市居民已经感到空气污染是个迫切的问题,但作为个人他们对如何解决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无能为力。
而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将加剧我们的环境污染。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生产汽车,维修保养汽车的过程,都产生出大量的污染源。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我们在考虑汽车工业的发展的时候,不能不考虑汽车工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三、私人汽车的发展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生产原则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是“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党章里依然写明共产党是为了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能买起汽车的人,尚不到我国人口的万分之一。即使在很久很久的将来,能买起汽车的人,也将是极少数。现在中国能坐小轿车的人,除了大大小小各级政府官员外,只有一小部份个体企业家。就是这极少一部份的小轿车,已经使北京和许多大城市车满为患。北京市的三环,二环,甚至四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全天都在堵车。郑州市在过去几年里投入大量的钱,建了多处立交,但交通堵塞情况仍没有解决。有一次我乘车从郑州大学到火车站,不到三公里,竟走了近半个小时,因此误了火车。如果不是车上有行李,即使步行也不会误车。小轿车为一小部份人提供了享受和方便,却让大多数人为其分担小轿车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如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
我们更不能忘记,小轿车是腐蚀我们国家的国家机器,国家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破坏了干群关系。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还很穷,许多地方的小学生尚在危房中上课,许多城镇和农村的学校没有经费取暖、喝开水、买粉笔和黑板擦等最基本的用品,而许多政府部门开始大量进口日本轿车,有的人甚至挪用教育经费购买轿车。改革开放前,县级干部下乡都是骑自行车,随时可以跟普通人民接触,现在乡镇一级的干部都买上了进口车。即使贫困地区的乡镇政府,也都有三四辆车,乡长、书记有自己的专车,其他副职共用一辆或二辆车。因为有车,乡长和书记往往住在县城,白天开车到乡里去上班,晚上下班开车回城里的家。这本来不算什么大事,但农民看着不顺眼,心里有气。我们是个穷国家,尚存许多农民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而乡政府却要花几十万元来买车,来保养车。因为有了车,还要强迫农民摊钱修公路。其实有没有轿车跟乡政府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轿车多用于乡政府干部上下班,到舞厅、饭店去享乐和应酬。如果没有轿车,乡政府领导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只会好不会坏。
许多领导干部在用车上攀比,争风吃醋。你的车比我的车阔气,我就要想法超过你。干部中有讲究用车的排气量大小的作法。谁的车排气量大,谁的威风派头就大。国家规定了什么级别的干部,可以乘坐排气量多大的车,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无形中加剧我们干部队伍中的等级观念。使轿车成了显示各级干部身份地位的标志。
四、轿车工业与国际潮流
许多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轿车工业所造成的各种弊端。一些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呼吁彻底限制轿车工业的发展。某些欧美国家的城市在搞无车城市的试点,限制轿车进入城区。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为鼓励居民不驾车,在城区提供自行车,免费让人们使用。新加坡政府早就在限制轿车的数量,强行规定轿车报废的年限,以减少轿车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我们可以想见,随着人们对轿车的危害的认识逐步加深,反对发展轿车工业的呼声会越来越大。
五、我国应该管制管理轿车工业的发展
许多小国家,如亚州的泰国、马来西业和印度尼西亚等在大城市都有着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但他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尽管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和一些民众在呼吁限制轿车工业的发展,但可以预料这些非政府组织是很难斗过那些庞大的汽业公司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为利润而生产的。轿车工业有着极大的利润,可以想见轿车工业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而且轿车工业在西方有较久的历史,人们对轿车的依赖已经难以改变。而我们国家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的生产活动并不单纯以利润为驱动的。我们在考虑我们的发展战略时,要把大多数人的利益考虑进去。过去十几年里我们在这方面,作的较差,是因为我们逐渐偏离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原则。如果我们仍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话,我们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生产原则,不然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名,资本主义是实。那样只能是自欺又欺人。不能服人。
从这一点讲上,我国限制轿车工业发展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有道德伦理上的依据。同时我国现在对轿车的依赖尚不严重,只要国家当机立断,采取果断措施,我们完全有可能作到资本主义社会作不到的,把轿车工业的发展限制在利国利民的范围内。
六、限制轿车工业发展的几个步骤
限制轿车工业发展要分几步走。第一步应该是严格限制个人购买轿车。对已有的个人轿车允许其使用到一定的年限,到期报废,不得更新。第二步,把单位所有的公车,全部转为出租轿车。禁止政府官员乘坐公车,鼓励国家工作人员乘坐公共交通,特殊情况可以乘坐出租。同时淘汰那些陈旧的、质量较差的出租车。加强出租车的数量和质量的管制,以便减少出租车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七、限制轿车生产与改进公共交通相结合
限制轿车工业的发展并不是禁止汽车行业的发展。我们要加强公共汽车和卡车的研究和生产。把现有的轿车生产能力,尽可能往卡车、公共汽车方面转移,也可以把生产轿车的工厂转产各种高质量的自行车。
我们生产汽车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交通。我们限制小轿车的生产主要是因为它不是高效率的交通工具。因此在限制小轿车生产的同时,我们必须致力于公共交通的改进和提高。把限制生产轿车省出来的钱,投到修建地下铁道和公交汽车上。把停修高速公路的钱,用来修几条高质量的铁路。修京深公路所占去的地,用去的投资,至少可以修二条同样长的双轨铁路。而其经济效益要比现在的京深高速公路高几十倍,服务的人群要比现在多几十倍。甚至更高。我在京深公路上走过几次,一次比一次深刻地认识到修京深高速的决策中的失误。目前使用京深高速的车辆比较少,大多数是小轿车,其中政府官员的车无疑占绝大多数。我见过河南南阳、湖北武汉等地官员开车去北京的。有的是去北京办事,有的是带着家人到北京游玩。坐小轿车与乘火车的成本差别是很大的。从南阳坐车到北京,光来回的过路费就得五百元,还有汽油费,驾驶员的工资,轿车本身的折旧费等,显然要比一个人坐火车去北京贵得多。
修京深高速决策不知是什么人作出的。但可以看出决策人那种崇洋媚外的心态。京深高速全程都有读起来很别扭的英语路标。路两旁都种的是草坪,北方气候干躁,种草的难度要比种树大得多。种草要不断的割和浇水,而最后不会有多大的经济效益。而种树除种的时候需要浇水外,以后就不需再浇水,也不需很多的管理,而且树大可以遮阴,可以成材,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崇洋媚外者之愚蠢。
说到崇洋媚外者之愚蠢,还有更可气的。今年夏天我在公安部下属的一个汽车检理厂,看到几个农民在一片草坪上拨杂草。便过去跟他们攀谈,问他们在干什么。农民见我问,便一肚火气。说他们一辈子都是种庄稼,从庄稼地里除草。城里人真让他们开了眼界,先是种草,现在又得把草里面的杂草拔掉。如果这块地上种上各种菜,整个单位的员工吃菜问题就都解决了。我听了也觉得农民说得有理,深感瞎指挥者的荒唐。
以前有句老话,说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我当时总不理解。怎么可能?高贵者都是受教育最多的人,何以最愚蠢?卑贱者都是没读过书,或读书很少的人,何以最聪明?如果真是那样,何必要上学,要读书?后来经过思考,才慢慢懂了其中的辩证法。说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当然不是宣扬读书无用,只是要让那些高高坐在上面的人知道,他们有时可能很愚蠢,甚至愚蠢之极,在普通的人民大众中却常常有着很多的智慧。我用这点认识来结束这篇小小的建议书,旨在说明让广大的人民参与讨论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性和可取性,并希望能通过这种大民主的形式,能讨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诸如官员腐败的问题,房改的问题,国营企业改革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些严重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但我想信,只要我们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引导和组织人民来参与这些讨论,来帮助政府解决这些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妥善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