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主义与希腊内战的爆发与激化
杜鲁门主义与希腊内战的爆发与激化
刘云
《学海》 2007年第5期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放出的又一冷战信号,学者也多注重对杜鲁门主义冷战概念的研究,而对杜鲁门主义对希腊产生的影响较少关注。本文将具体讨论杜鲁门主义实施于希腊后美国干预对希腊政治产生的影响,以期探讨在冷战框架下弱小国如何为大国的冷战战略付出沉重代价,同时也试图揭示在二战后冷战日趋白热化时紧绷的冷战思维如何促使美国决策者“杀鸡用牛刀”。
杜鲁门主义发端于援助希腊的背景
1944年5月和10月,在二战形势愈见明朗之时,为保住战前传统势力范围,英国撇开美国独自与苏联达成划分巴尔干半岛势力范围的《五月协议》和《百分比协议》。美国尽管极为不满英苏的举动,出于维持盟国团结的原则和战时合作需要,对此未过分追究,但保留不受英苏协定约束的行动自由,为日后向全欧特别是东欧扩张留下活口1。1945年2月,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已被解放欧洲宣言》,宣称“三国(美、英、苏)将联合协助被解放的欧洲国家的人……建立临时政府,并保证尽早根据人民的意愿通过自由选举建立政府;并且,如果有必要,将保证促进自由选举的举行……”2雅尔塔会议通过了该宣言提案,为美国在战后插手东南欧事务埋下伏笔。
1945年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共产党、社会党和其他左派力量领导的武装起义在打败法西斯、解放国家以后,先后建立或酝酿建立人民政权。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阵线(以下简称民阵)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势力逐渐壮大,民阵的武装部队——民族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希腊全国2/3的地区3。在希腊拥有传统统治势力的英国采用政治欺骗和武力威胁手段,通过《黎巴嫩宪章》迫使民阵交出在解放区已经掌握的政权,民阵派出五名代表参加流亡政府;通过《卡塞塔协定》又迫使希腊所有的游击队,包括民阵的武装部队把指挥大权都统统交给英国驻希腊盟军司令斯科比(Scobie)将军。1944年10月,英军护送在意大利的希腊流亡政府回到雅典。由于担心君主制复辟和右翼保守政府的建立,民阵发动十二月起义,起义被英军镇压。1945年2月12日,民阵被迫与政府签订《瓦尔基扎协定》,同意解散民族人民解放军,承认希腊共产党为合法的政党,可以公开活动。该协定使希腊共产党对通过合法选举取得政权抱有幻想,同时也使英美对共产党夺权产生担心和疑虑。
战后,希腊的经济复兴和重建完全依赖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英国的经济援助。随着冷战气氛的日趋紧张,地处东地中海遏制苏联扩张战略前沿位置的希腊日益引起美国的重视。1946年1月,贝尔纳斯宣布对希腊贷款。5月,美国进出口银行向希腊提供一千万美元信贷用于购买海军装备。25日再次向希腊提供二干五百万美元贷款,用以购买美国的剩余资产4。在!946年7月至10月的巴黎和会期间,贝尔纳斯和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达成非正式协议,由英国负责武装希腊军队,美国则对希腊提供财政援助。10月15日,贝尔纳斯会见英国国防大臣,表示希腊和土耳其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前哨,美国将尽力从经济上帮助这两个国家5。1947年1月,美国作出更大举措,派前物价管理局局长波特(Paul Porter)为团长的经济调查团到希腊全面调查其经济状况。2月,波特在致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克莱顿的电报中写道:“美国的指导和财政援助将有助于防止希腊崩溃……鉴于上述对希腊政府执行(经济)计划能力的怀疑,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派美国官员到关键岗位进行日常指导……”6
1946年,美国在东地中海的姿态日益强硬,干涉该地区事务的迹象愈发明显。4月,美主力舰“密苏里号”把土耳其驻美国大使遗体送回土耳其后访问了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表示对希腊政府的支持。8月,在达达尼尔海峡危机中,美国支持土耳其抵制苏联共同防守海峡的要求。在希腊公民投票前四天,美国宣布美最大的四万五千吨级航空母舰“罗斯福号”将访问希腊。9月5日,以“罗斯福号”为首的美国舰队开进了雅典海面。
1947年初,英国由于战争破坏财政困难,对维持希腊局势已力不从心。2月21日,英国向美国提出照会,请求美国对希腊、土耳其提供援助。该照会不啻于为美国堂而皇之进人希腊大开方便之门。3月12日,杜鲁门总统提出了“杜鲁门主义”的国会咨文。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为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的国会法案,即第75号公法。这一系列的发展是自1945年以来美国所作准备的必然结果。从此,美国开始正式大规模地干涉希腊内政。
美国干涉与希腊内战的爆发与激化
希腊共产党创建于1918年,30年代发展迅速。1936年在议会选举中赢得35.8%的选票,共15个席位,成为自由党和共和党之间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但在随后首相梅塔克萨斯的独裁统治之下,希腊共产党遭到严重破坏。德军占领初期,许多共产党员乘乱从狱中逃出,希腊共产党很快重新组织起来,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民族解放阵线,同时又组织了民族人民解放军进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参加民族解放阵线的有社会主义者、共和主义者和其他持各种政见的爱国者,但希共是民阵和民解的主导力量,民阵和民解在希共的领导下开展活动。1943年3月,希共仿效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铁托建立的反法西斯全国解放委员会,在山区成立了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在名义上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不是一个临时政府,但其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把流亡政府排除掉,逐渐向临时政府这个方向过渡。在法西斯占领军撤退时,民族人民解放军实际上已经控制全国2/3的地区。如前述,在英国的政治欺骗和武力威胁下,希腊共产党在屡经多次政治斗争和武装起义失败后,被迫签署了《黎巴嫩宪章》、《卡塞塔协定》、《瓦尔基扎协定》,一步步地丧失了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但是,希腊共产党对通过合法选举夺得政权仍然存有幻想。
1944年12月26日,国务卿参谋委员会向国务卿斯退丁纽斯(stettinius)建议:希腊政府可能会请求美国参加英一美一苏观察团监督希腊就政体问题(君主制或共和制)举行的公民投票和随后的议会选举。如果受到邀请,美国应考虑承担该义务。7同时,美国还提出英美两国要避免建议希腊邀请盟国监督,而是提醒希腊政府注意《瓦尔基扎协定》中有关联合监督的条款,并通知希腊政府,英美为此已作好准备8。1945年7月5日,国务院向英国大使递交备忘录,提出更改公民投票和议会选举程序的建议,即选举在前,公民投票在后。美国的用心在于,公民投票决定君主制的去留,君主制被否决的可能性很大。而君主制被否决后,民阵在选举中获胜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先组织选举,再由选出的政府安排公民投票,国王右翼政权则处于主动、有利地位,投票结果则必定不再取决于民,而是取决于政府。该建议完全违背民阵和希腊政府间达成的《瓦尔基扎协定》精神,甚至英国也不赞同该建议。贝文在发给国务院的电报中说:“我认为维护《瓦尔基扎协定》十分重要。若要作出重大修改,我认为首要由希腊人自己作出更改并全权为此负责。”9针对异议,美国以尽早达成希腊政治稳定为由,对英国和希腊政府同时展开游说工作,并达到了目的。
1945年m月,希腊武尔加里斯(voulgaris)政府宣布46年1月20日举行大选,遭到政界各派反对。武尔加里斯被迫辞职,自由党领袖索福利斯(Sophoulis)继任首相,宣布1946年3月31日为选举日。左派和大多数的中间派认为在现行条件下,不可能举行自由、民主的选举,呼吁不得在政治恐怖气氛中进行选举,选举应该推迟。索福利斯政府迫于强大压力,也多次向盟国请求推迟选举。美国担心推迟选举会使左派赢得时间积蓄力量,最后夺取政权,故坚决反对推迟选举,在美英强大压力下,选举如期进行。索福利斯政府岌岌可危,十名内阁大臣因不同意这次选举而辞职。民阵怀疑选举的公正性,拒绝参加选举。结果,登记在册的选民只有49%参加了投票10选举当天,英、美、法等国组成庞大的观察团进行监督,美国人约占一半。最终,右派获得议会354个席位中的231个,察尔扎里斯(Tsaldaris)组成极端右翼内阁。随后,在英、美撑腰下,希腊政府制造白色恐怖,在公民投票当天派出大量军警现场弹压。投票结果是国王被允许回国。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一方面肯定投票结果合法,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赞成国王的百分比是在政府弄虚作假和不公正的做法下提高的。”11 9月28日,流亡在外的国王乔治二世返抵雅典,君主制在希腊复辟。
对希共来说,通过议会道路夺权政权的幻想彻底破灭。在决定放弃选举以后,于1946年2月的中央全会上“决定立即组织新的武装斗争,反对保皇法西斯暴政。”12 1946年3月30日,在议会选举前夕,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进攻了色萨利地区的反动武装力量,这次进攻被认为是革命的开始。但是,希腊共产党党内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一派要武力革命,另一派主张用政治渗透逐渐取得权力进行革命。因此,尽管在1946年2月作出决定重新开展武装斗争,但其斗争方向尚未完全明朗。一方面,山区的游击队展开反对政府的游击战;另一方面,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物仍冀望于通过政治谈判进人内阁。直到1947年7月,政治斗争仍是共产党的斗争重点,共产党领导人还公开留在雅典活动。而山区的游击斗争主要目的在于使政府丧失信誉和民心,并作为政治谈判讨价还价的筹码。
自由党领袖索福利斯的政治态度使共产党产生希望。索福利斯反对现政府,主张温和政治,认为实行调解政策能使游击队放下武器归降。民阵为争取同情和支持,1947午7月4日向索福利斯提出和平结束争端的建议。7月12日,希腊共产党派代表会见索福利斯,提出停战的最后条件:(1)现政府辞职;(2)解散议会;(3)建立以索福利斯为首的纯中派政府;(4)新政府与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政府进行大赦,保证放下武器者的安全,依据修订的选举名单尽快进行新一轮选举13。
面对共产党的提议,索福利斯的自由党内部产生分歧。以伊曼纽尔•楚泽罗斯(Tsouderos)为首的一派倾向于利用共产党打败现政府,然后自由党再以政治手段控制住共产党。伦季斯(Rendis)一派则更倾向于加强所有民族党派的合作,共同对付共产党。索福利斯支持楚泽罗斯的观点。民阵提出和平方案以后,索福利斯一方面表示如果叛乱者放下武器,政府将在国际监督下实行大赦,保证放下武器者的安全;另一方面又借此加大自己的政治筹码,前往王宫拜见国王,提出出任首相的要求,但遭到国王的拒绝。索福利斯又拜访当时的首相马克西莫斯,坚持由他担任首相,会谈没有任何结果。14
民阵在提出和平建议的同时,加强宣传攻势。7月17日,民阵公报刊登了游击队领袖马尔科斯的宣言。该宣言重申和平建议的内容,并称“有必要在自由地区建立临时民主政府,该政府一直保持权力直到国民议会召开。”美国驻希腊大使麦克维认为民阵的和平方案和马尔科斯的宣言暗含扰乱自由派和左翼人士视听的阴谋,其真正目的是为叛乱政府的建立提供理由。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经过紧急商讨之后,指示大使馆向索福利斯和楚泽罗斯提出三个问题:(1)他们是否认为国王驱逐现政府,解散现议会的举措能力希腊人民特别是军队和宪兵队接受?(2)根据修订的选举名册举行新的选举,中间派能否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3)如果共产党随后没能取消叛乱活动,联合国或希腊的盟国如何担保大赦?如果没有担保,是否为苏联干涉希腊内部事务敞开道路?国务卿马歇尔还指示麦克维向索福利斯和楚泽罗斯传达国务院的意见“共产党看似公正的建议不真诚且很危险。对建议的任何严肃的考虑只会加强共产党的力量,而有损于争取联合国采取积极行动的努力……”15
面对美国的施压,楚泽罗斯不为所动,仍坚持利用共产党打败现政府,再利用共产党在议会中处于少数地位的劣势控制共产党的观点。索福利斯则产生动摇,担心反被共产党控制。7月18日,索福利斯向麦克维和美国援助希腊使团团长格里斯沃尔德表示,现议会不能真正代表民意,中间派政府更能取悦于民。同时,索福利斯声称他对共产党的危害有所认识,并重申支持杜鲁门主义。16索福利斯态度的转变,导致希腊共产党和自由党的关系彻底破裂,也彻底粉碎了共产党仅存的幻想,再次被迫放弃政治斗争手段。不久,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逐渐秘密地撤离各大城市,到山区加入游击队。游击队的活动迅速扩大。9月12日至15日,在总书记扎哈里阿泽斯(Zachariades)主持下,希腊共产党召开了中央全会,决定把党的活动重心转到军事政治方面,把游击战争转入正规战争阶段,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内基本上在整个希腊北部地区建立一个“自由的希腊”。12月24日,希腊临时民主政府宣布正式成立,马尔科斯任临时民主政府总理兼军事部长。希腊内战进一步激化。
即使在被迫开展武装斗争期间,希腊民族解放阵线仍多次提出类似的和平方案以结束内战。美国怀疑民阵藉此保存实力,伺机在政治上掌权。因此,所有的和平方案均遭到拒绝。而与此同时,大多数的中间党派、民主人士、广大希腊人民,不管是亲共或是反共的,都不愿意内战进行下去。在他们看来,政治妥协比血腥的战斗更可取。著名的社会党领袖斯沃洛斯(Svolos)、自由党领袖伊曼纽尔•楚泽罗斯、希腊前外交大臣索菲亚诺普洛斯(John Sofianopoulos)、前首相普拉斯基拉斯等都提出诸如大赦、举行新选举、以政治手段结束内战等政治主张。但是,他们的政治主张带给他们的却是镇压和打击。斯沃洛斯的妻子因发表呼吁绥靖、重建民主自由、结束内战的文章而被捕,斯沃洛斯本人被雅典大学开除。社会党的报纸编辑和印刷工人也被捕。楚泽罗斯、索菲亚诺普洛斯、普拉斯基拉斯等人则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美国多次提醒希腊不得把主张绥靖和政治解决的人物纳入政府中。例如,1948年初,兰金指出楚泽罗斯、索菲亚诺普洛斯、普拉斯基拉斯、斯沃洛斯加入政府将会给俄国人提供公开的楔子而使政府道到破坏。5月20日,格里斯沃尔德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更加明确地表明美国的态度:美国官员认为不存在内战的政治解决方案——至少没有一个能破坏共产主义政治影响和叛乱机制的政治解决方案。17
对美国干涉希腊的分析
1949年8月,在强大的美国军事援助之下,希腊政府军以六倍于游击队的兵力对民阵的维特西和格拉莫斯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民阵坚守错误的阵地战策略,遭到重创,残存的游击队在困难中又坚持了两个多月的战斗,于10月16日宣布停火,希腊内战结束。在希腊750万人口中,15.8万人因内战而死,80万人成为难民,无以计数的人受伤、致残。内战加剧了希腊经济的困境。内战结束时,希腊的经济“从整体上看,希腊1949年的经济状况比1944、1945年刚经受占领时期巨大损失时更为恶劣”。18而根据杜鲁门主义产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希腊王国关于援助希腊的协定》以及1948年的马歇尔计划,美国本应用于希腊经济复兴的资金因希腊内战而不得不将大部分转用于军事开支。1948年底,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就美国对希腊援助所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对应基金不得不用于军事目的,以致于经济计划所需基金所剩无几。”19而同时,希腊为美国的冷战政策付出了沉重代价。而这场内战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避免的,其因在于:
1.苏联不积极支持希腊革命,无意在希腊与美国“冷战”
早在1944年,苏联为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与英国签订了《五月协议》和《百分比协定》,放弃了在希腊的利益。在英国镇压希腊革命和逼迫民阵缴械参加政府的过程中,苏联也一直支持英国政府的做法,甚而对希共施加影响,促成其满足英国的要求。如在1944年,《黎巴嫩宪章》规定在希腊建立一个民族统一政府,希腊共产党指示民族解放阵线提出要占有一半的部长席位,遭到拒绝,民族解放阵线也因此拒绝参加政府。在希腊共产党为自己的权益开展政治斗争的紧要关头,苏联却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指示希腊共产党避免进行公开的反对。最终,民阵派出5人参加了民族统一政府,5人所担当的部长职位没有一个有实权,民阵丧失了有利的政治优势。当美国介人到希腊事务中时,苏联仍无意与美国展开对希腊的争夺。1946年苏联不愿意参加盟国对希腊选举的联合监督。1947年共产党情报局成立,希腊共产党被排除在外,且情报局第一次会议决议中,没有任何援助希腊斗争的意思20。在希腊内战中,斯大林除了在联合国会议上谴责英美干涉希腊外,对希共及其武装力量没有给予任何军事上的援助。1947年12月,希共所建立的临时政府也没有得到苏联事先许诺过的支持。斯大林甚至再三指出要希共尽早结束战斗,同时指责南斯拉夫对希共及其武装力量的支持会“使我们大家都处于政治上困难的地位”。因为“增加对希腊战士的援助”,就等于“向华盛顿挑战,而这种挑战是同斯大林的战略不相容的”。21因此,杜鲁门主义将希腊作为一个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来看待,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出于对希腊重要战略地位的考虑和美国全球政策的需要,而不是出于实际中遭受的威胁。
2.希腊共产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武装反抗
希腊内战过程显示,希腊共产党早在二战将结束之时,已屈服于英国的政治和武装压力,签订了《黎巴嫩宪章》和《卡塞塔协议》,随后,又接受了屈辱的《瓦尔基札协定》。希腊共产党由于其自身传统的政治斗争路线和缺乏抵抗英美压力的勇气一步步丧失了政治和军事上的独立和优势,左右希腊政治局势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如果《瓦尔基孔协定》被认真执行,内战爆发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在协定被破坏后,希共是在几经犹豫和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奋起反抗。在内战过程中,民阵多次提出和平解决方案,以求尽早结束内战。民阵的请求均遭到无理拒绝,内战激化。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是美国制造出来的,美国在希腊推行社鲁门主义与希腊内战的爆发与激化难脱干系。
美国刚性的冷战思维致使原定通过政治途径解决的希腊内部社会的斗争激化为难以调和的武装战争.而这场战争被赋予浓重的冷战色彩,被强行置于国际纷争的大环境下,没有丝毫回旋余地,希共一直寄予希望的法国式议会道路在美国的冷战逻辑下甚而连努力的可能性都没有。而根据杜鲁门主义,美国以“援助”为杠杆,在镇压革命的同时强行在希腊推行所谓的政治民主化,按所设计的理想政府模式,强压相互倾轧的右翼和中间派合作。但是,僵硬的冷战思维决定了美国必然要扶持一个只准进行军事镇压,不许搞可能的政治解决的反共政权,就必然在政治上警惕和不信任中间派,削弱一切主和党派,而在军事上加强右翼军人独裁倾向。该政策推行的最直接后果是希腊缺乏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右翼势力的增强,埋下希腊政局动荡的隐患。1946—1950年,希腊更换了10届政府。出于反共防共的目的,希腊当局实行白色恐怖政策,l946年6月一1949年10月,被判处死刑的达3150余人,其中处死1223人22。在内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右翼左右了整个希腊政局。从1952年至]963年右翼政府统治希腊长达十多年时间。美国在希腊的中一右政治联盟设想失败,只赢得一个忠心耿耿的冷战战士。
1、任东来:《美国与1944年英苏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载于《美国研究》1997年第1期。
2、8、、9、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les(以下简称为FRUS),1945,V01.VIII,P.117 footnote 47,P.129,P.137.
3、22、杨公素:《希腊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44、262--263页。
4、6、13、14、15、16 FRUS,1947,V01.V,PP.29—31,P.22,P.231,p.225—226,P.244—246,P.251—252
5、10、17 Lawrence Wittner,American Intervention in Greece(1943—1949),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2:P.52,PP.40—41,PP.l32一l34.
7、FRUS,1944,Vol.V,P.165,footnote 61a.
11、FRUS,1946,Vol.VII,P.204.
12、《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6》,第一编第二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75页。
18、William Hardy Mcneill,Greece:American Aid in Action l947—56,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New York,1957,P.45.
19、FRUS,1948,V0l.IV,P.202.
20、Howard Jones,A New Kind of War,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98.
21、郝承敦:《从巴尔干联邦计划看苏南在冷战初期的战略分歧》,载于《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作者简介:刘云,南京邮电大学讲师。南京,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