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教授挨骂看毛泽东的“五张皮”说法
从北大教授挨骂看毛泽东的“五张皮”说法
云淡水暖
新浪网的法宝是抓眼球,无论白猫黑猫,抓住眼球就是好猫,新浪的做法是经常把一些“名人”、“名嘴”、“泰斗”、“腕儿”的文字用各种形式放在首页,标题往往踩住社会大众的“痛脚”,然后引来众多网民观者,当然骂声震天,对于新浪来说,要的是点击量,至于骂与不骂,激烈与不激烈,就看作者的裸露程度、奔跑姿势如何了。比如“著名微观经济学家”茅于轼的“我要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比如“著名作家”叶永烈的“我为小山智丽说话”之类的专题,脱者彻底,一件接着一件往下扒,啐者如云,观者不堪。
今天又见到一出闹剧,表演者是被冠以“经济学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名头的徐滇庆先生,其博客文章被新浪放在首页,题目是“房价收入比没有被严重扭曲”,言下之意,就是中国的房价还不够高,普通老百姓还承担得起,这一下真是又踩到了老百姓们的痛脚,此教授如此“敢言”,“敢言”到无知无畏、无脸无皮的地步,叹为观止,于是,徐某的博客阅读者大增、新浪的点击量疯长,新浪的愉悦草民可以理解,但徐大教授如果能够心如止水地看到其文后数十页的留言,就有些令人“佩服”不已了,草民翻了几页,干脆没有一条是同意徐大教授的半个观点的,而许多留言者的语言之粗鲁无理,实在令人为徐大教授“不平”起来。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像徐教授这样的能够经常在各种话语平台上发出响亮声音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什么与升斗小民们如此格格不入呢,当然在于徐教授秉持的、与茅于轼之类雷同的思维“要为富人说话”,比如,徐教授的高论说“从房价收入比来分析,看起来还是房地产商的判断和感觉比较正确。在房价上涨的同时,居民全部收入也在上升。尽管从2004年起房价上涨速度普遍超过了收入增长率,但是就整体来看,房价收入比依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徐教授的依据是“2007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加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5元,同比增加1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同期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6%,涨幅比2006年第四季度高0.3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高于房价上涨幅度。2007年第一季度的房价收入比未必会明显上升。从全国来看,居民购房能力并没有显著下降。”。
知识分子自从“春风得意”以来,一直是以“良知”、“理性”、“建设公民社会”、“自由”为招牌的,而徐教授们的观点,就像脱去了上述的种种从外套到汗衫的裸身,连起码的思维逻辑都不讲了,比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高于房价上涨幅度”的断言,不知道“经济学家”徐教授会不会起码的算术,职工年收入假定为20000元,“增涨”了16.6%,从20000元“增长”到23300元,但房价基数假定是10000元/平方米,“只增长”了0.3%,为10030元/平方米,职工一年的收入的“增长”虽然“巨大”,但与房价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怎么会说“看起来还是房地产商的判断和感觉比较正确。”呢,只有一个解释,徐教授们本来与贪得无厌的房产商、不情愿降房价的地方政府就是一路的。
这里,草民想起来一段“公案”,就是知识分子们30年来耿耿于怀地哭诉不已的“迫害”问题,据说是因为毛泽东把知识分子比喻成“毛”,只能依附在“皮”上,所以被“强迫”向劳动人民“低头”,冤屈了许多年。毛泽东的原话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知识分子从旧社会出来,就是吃‘五张皮’的饭。过去知识分子的毛是附在五张皮上面:帝国主义所有制、封建主义所有制、官僚资本主义所有制、还有民族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生产所有制。”,于是有人“痛诉”说,毛泽东时代“强迫”他们“依附”于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斯文扫地,《中国知识分子的沉浮》中咬牙切齿地说“在1958到1976年之间知识分子成为政治工具,随着旧时代自由主义传统被扫荡殆尽,新中国培养出自己的知识分子,占领了文化舞台。”。
然而,时代是如此的无情,虽然“旧时代自由主义传统被扫荡殆尽”,但茅于轼、徐滇庆之类似的“新时代自由主义”又已经喧嚣多时了,一个要“为富人说话”,一个认为“看起来还是房地产商的判断和感觉比较正确”,加上张维迎的“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富人)说话”,吴敬琏的“不要向富人开枪”等等等等,知识分子、特别是春风得意的知识分子是“皮”还是“毛”,是“依附”还是“独立”,草民不知道,恐怕自诩为“良知”、“理性”的知识分子们也是昏的,原因很简单,管他什么“皮毛”,做“经济人”、“理性人”才是根本,按照茅于轼的说法,就叫做“我的人生信条就是享受生活”,享受“生活”的基本前提是什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