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中的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的内容,本文试图为认识政治经济学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一、系统的发生和特征
人类科学思想发展依次经历了整体论、部分论和系统论三部曲。古代整体论认为,唯一实在的是整体,而不是其组成部分,整体是超越其组成部分的整体,它不能还原成各部分的性质,也不能归结于各部分的相互作用。近代部分论认为,唯一实在的是部分,而不是整体,超越各部分的整体是观念的而不是具体的,它的每一种性质都是各部分性质的组合或聚集。而系统论则批判地吸收了前两者的合理内容,克服它们各自的片面性,成为新的科学思想。可以说,部分论是对整体论的否定,是一次进步;系统是对部分论的否定,是又一次进步,是否定之否定,因此是整体论更高意义上的回归。
系统方法、系统科学观产生的标志,是贝塔朗菲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创立的普通系统论。它的核心范畴是系统,它一改以往“实物中心论”的倾向,即往往注意的是一个个彼此区分开来,各自独立的既定实物,认为世界只是简单的集合体,而是认为事物就是系统,事物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它的根本特征就是整体性,即系统能分解成子系统,而系统的整体性大于各子系统之和,具有系统质的规定性,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来作用做出反应。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存在,系统与环境,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划分,动态演化等,系统论认为系统具有结构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开放适应性,协调性等许多原则和原理。其中,结构有序性即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每一系统都由下一个层次,低一个等级的若干作为要素的子系统所组成,依次类推,还可以再分。开放适应性即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影响着系统的发展。
二、系统方法和唯物辩证法是统一的
1、两者的统一首先体现在学术渊源上。象科学史上大多数范畴一样,贝塔朗菲创立普通系统论,是一个把生物学的特殊范畴上升、抽象到哲学的一般范畴的过程。起初只是为了较好地解决活力论(生物学上的整体论)和机械论(生物学上的部分论)之间的矛盾而提出了系统,后来为哲学史、科学思想发展史所验证,从而上升到一般范畴,成为系统哲学,具有了普遍意义。不仅上述领域适用,其它许多领域也都适用。社会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学科都将此列为基本原理,作为展开论述的理论依据和起点。如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提到研究方法应注意防止“合成推理谬误”就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贝塔朗菲指出:虽然起源有所不同,一般系统论的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类同,是显而易见的。他自述早期受过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然而对德国神秘主义、斯宾格勒的历史相对主义和艺术史的以及类似的非正统态度,使得他没有成为好的实证主义者。不仅如此,后来他实际上抛弃了逻辑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物理主义等时髦哲学,并试图建立系统哲学。他所推崇的哲学家是从赫拉克利特、黑格尔到马克思的辩证哲学家。他说:“黑格尔和马克思强调思维以及思维所产生的世界的辩证结构,任何命题都不能完全解释实在,而只是在正、反、合的辩证过程中接近对立面的一致。这一论断是深刻的”。
2、系统方法仍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不过使唯物辩证法更清晰,更具体因而更易理解了。
系统基本特征之一是历时性,也即系统也要经历运动、演化的过程,可见系统运动包含一个基本矛盾即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的矛盾,也就产生了系统目标的概念用来描述系统的目的性。同时,“系统”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相对性,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对立统一。说到系统,是相对于环境,是环境超系统的子系统;当以子系统为对象时,系统就是子系统的环境。系统含义“身兼两职”,同时包含环境和要素两义。此外,系统观还包括结构与功能、开放与封闭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等许多对立的矛盾。这都符合对立统一规律,是和唯物辩证法一致的。
3、系统论的许多基本思想已经以原理的形式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这可以高度归结于马克思的一句表述:并存性不过是继起性的结果。展开的与此类似的表述可以是:空间上并列的不过是时间上先后的结果、横向的分类不过是纵向的环节的结果。系统特征首先产空间特征:由上而下分层、分等,同一层次并列几个子系统、系统与环境的内外关系等等,都可以认为是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结果,系统整体与部分间的联系其实是过程与环节的联系的反映。如生物学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系统方式来把握不同生物间的联系,而这恰是生物进化结果,也即生命运动过程的结果。在更大范围内,天文演化——地质演化——生命的化学进化——生物学进化——人类的社会进化这样的过程,分别对应于系统的不同层次。其中,较早阶段对应于系统的较低层次,较晚阶段对应于系统的较高层次。
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对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量变引起质变时做了形象的论述。他引用了拿破仑描述过的法国骑兵与马木留克兵之间的战斗:“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说明单体虽然弱势,可组成整体就能处于优势。
综上所述,虽然马、恩没有发展出一套系统论,但两者在基本方面,尤其是系统论一般方面与唯物辩证法是一致的。当然,两者也有区别,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三、系统方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运用
如果说系统方法与唯物辩证法是统一的,那么,作为唯物辩证法“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列宁语)的《资本论》,其内容应包含系统方法,也应该是系统方法的证明和运用。事实诚如苏联学者勃尔别尔格认为的那样:它是体现系统性原理的第一部科学著作。
笔者认为这体现为下述比较。
1、整体性,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我们知道,作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核心范畴,价值是一定的含社会规定性的劳动时间,它物化在商品(使用价值)上,因此最后的、全部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同样多的时间比别人多生产出商品,使每个商品所含的个别时间低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获取超额利润。马克思揭示了节约时间的秘密。他说,“建造一座容纳20个人的作坊比建造10座容纳2个人的作坊所耗费的劳动要少。”“劳动对象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同样的空间”,“由于协作,劳动对象可以更快地通过这些阶段。”“在劳动的作用范围扩大的同时,劳动空间范围的这种缩小,会节约非生产费用,这种缩小是由劳动者的集结、不同劳动过程的靠拢和生产资料的积聚造成的。”而这样的效果是由系统整体性的特点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马克思为此阐述到:“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因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好象是资本天然具有的生产力,是资本内在的生产力。”这充分表明,由于部分的联合产生了大于各部分总和的生产力,节约了费用和时间。这也很好地解释了科斯所谓企业存在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的论点,许多单个主体并成企业,原先在两个主体间的许多外部费用因为联合而内化、消失了。
2、系统封闭则熵增,系统会停止运动。而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就不会停止运动。同时,系统内部规律确定后,其运动状态取决于边界的状况,这样,边界状况就起着决定作用。
马克思经过历史的考察,发现“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如果把当时资本的起源地欧洲看成一个系统,那么是他们将商品输出给世界(环境),促使了资本的发生。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他把这一点安排在货币和资本之间,认为在逻辑上商品流通先于资本。他还说:“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它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但是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也成为商品。”处于边界的商品交换唤醒了大家的交换意识。
马克思关于有用劳动的定义反映了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人、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构成了生产系统。“劳动是制造和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这说明劳动,是作为系统较高层次、自然高度发展的人的系统,与原始自然系统的物质变换,通过变换,人改变了自然的劳动对象的形态,使它适合人的需要,而人在消费中实现了这种需要。作为一般条件,永恒的自然条件,这个观点今天仍未过时。如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说:“毕竟只有在产品生产中倾注智慧,提高其价值,才是真正的事业。”
3、系统进化的结果出现系统分层、分等级。
经济发展也是这样,伴随着近代大工业发展,形成了象生物系统分类那样的分工。马克思提到:“大工业的原则是:首先不管人的手怎样,把每一个生产过程本身分解成各个构成要素,从而创立了工艺学这门完全现代的科学。社会生产过程的五光十色的、似无联系的和已经固定化的形态,分解成为自然科学按计划的和取得预期有用效果而系统分类的应用。”系统分工扩大了分工的范围和层次,也使人的主体性通过分工变得更丰富了。
4、系统的同型性(同构性)是不同质的系统在方式或运动方式上的一致性、结构特征的类似性、比例关系上的类似性。
与此相仿,马克思经常将社会类比成广大的人,他说:“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其总和可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比总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如管、桶、篮、罐等,其总和一般可称为生产的脉管系统)”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全面的,只有满足了人的全面性,才会有自由,为此他提出要求个人的系统发展。“用那种把没社会职能当作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他认为社会也如此,也要全面。因此生产过程必须按比例,这可以理解为系统构成比例在生产上的要求。
(本文原载《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增刊,补注:布哈林比贝塔朗菲更早地提出了系统思想,系统哲学家拉兹洛的叔父系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