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质疑天价幼儿园?
为什么要质疑天价幼儿园?
郭立场
“2岁识字,3岁阅读,7岁读初中,15岁上大学。”为了这样的教育承诺,郑州市一家幼儿园开出了一年10万零1元的学费,保证培养出“神童”。据记者了解,这个“学费”价码,目前可是“全国第一”。幼儿园,年收费10万,全国第一,选学生看头形,这几个关键词连在一起,没有理由不引发关注和讨论。(《东方今报》8月14日)
每年10万零1元学费,这样的幼儿园在郑州能招来学生吗?有需求才有市场,同样的,有了市场就必然会有需求。对于部分高收入者,这个幼儿园的出现是一种市场的需求,因为有些高收入者就是喜欢贵族学校。据了解,去年,南京就出现了每年10万元学费的天价幼儿园。去年该校招生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人们主要针对天价进行批驳,不过报名者还是很踊跃,报名当天100个名额就报满了。就事论事,按照校方自己的说法,办这个幼儿园就是要“赚富人的钱”,之所以敢打出天价学费,也是因为这里的教育堪称无价。不可否认,打造“神童”这种新教育理念,是对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一些公办学校的教育有积极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办学校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如果是为了盲目地追求天价就有炒作之嫌,也不会持续太久。所以,大家不妨抱着平常心来看待这个天价幼儿园,看看它未来的出路在何方。
我们有理由质疑,这样的教育是怎样的一种教育,天价幼儿园的孩子,究竟能学到什么?天价幼儿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享受?不得不直面的矛盾是,还有这么一些人,还在为学费而奔走,还在为生计而呼号。不绝于耳的报道是,生命成了高昂学费的牺牲品,高昂的学费成了可怕的催命符。一边是愈来愈豪华奢侈的教育,一边是因贫困而陷入“上学困境”的民众,是多么鲜明的讽刺对照。边远地区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的孩子望着几十元的学费兴叹,而发达地区、富家子弟却已争先恐后地涌入了优越无比的“天价”乐园。当然,没有人可以轻易改变这种贫富差距带来的极端教育不平等。不过,笔者非但对每况愈下的平民教育感到无奈,对酷似世外桃源的贵族教育有着同样的担忧。人是社会的人,即便可以用金钱换来舒适、封闭的学校教育,也必然有走向社会的那一天。没有人可以一辈子似温室的花朵都生活在纯净的环境中。融入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人交往,是不可逃避的必然。贵族教育固然可以提供丰厚的物质待遇,可以为孩子打上“贵族”的烙印,却很难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
也许,“天价”本身并没有错,幼儿园毕竟只是幼儿园,不过是一个教育的场所而已,不应也不能承载太多的口实。幼儿园本无“病”,教育无关是非,更不应该把天价幼儿园做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的父母在此充当了怎样一种角色。超前的“天价”,让高档幼教机构代替父母亲情,父母和孩子亲密相处和交流的缺失,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被金钱买断,孩子亦会因缺乏亲情感而产生失去双亲的感觉,出现孤独倾向,不利于健全人格培养。鲁迅早于80多年前就在《我们现在怎样做家长》一文中,就对家长本位的封建家长制予以了不留情面的理性批判,并主张大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独立人格,强烈反对凡事由家长包揽的育人方法。世外桃源被打破的那一天,失去了保护伞,缺乏各种实际能力储备已脱胎换骨的“孩子”也必将因不适应真实的生活而招致身心俱损。说的不客气一点,恍如隔世的“孩子”面对竞争、真实的社会,非但体现不出绅士风度,恐怕会事与愿违,因自身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弱不禁风而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拒绝“天价”,应从孩子的衣食父母开始,但愿我们的父母不致因溺爱而毁了孩子的前程。
最贵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天价”的东西未必就是好的,最合适的才是最有前景的。所以说,对于那些立足于“赚富人的钱”的天价幼儿园,而不是以教书育人为头等要务的成长园地,即便是能够打造出所谓的“神童”来,也难以消除人们的困惑和质疑?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真正的成材标准?什么的追求才是正当的价值追求?什么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对于未来而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导向正确的教育,意义重大而又深远,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