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佰骥:“伊拉克三分自治政策”探究

火烧 2007-08-09 00:00:00 国际纵横 1032
本文探讨美国提出伊拉克三分自治政策,主张将伊拉克划分为三个自治区,以结束战争并减少美国负担。分析该政策对石油价格、美国战略及伊拉克局势的影响。

2006年5月1日,以美国外交学会荣誉主席莱斯利.盖尔与美国参议员约瑟夫.拜登共同提出一项新的伊拉克政策,新策略被刊登于当天的《纽约时报》。莱斯利.盖尔认为,“美国并没有为赢取伊拉克胜利制定出合适的战略,只是希望避免失败。”约瑟夫.拜登则指出,“伊拉克应被划分成库尔德人、逊尼派穆斯林、什叶派穆斯林三个自治区,实行自我管理。”他认为,伊拉克的逊尼派穆斯林是主要反抗武装力量,他们更愿意接受自治,而不是被现在的什叶派穆斯林统治。同时提议伊拉克应该仿效当年的代顿协议,实行对波黑一样的做法,伊拉克应当被一分为三。

莱斯利.盖尔与约瑟夫.拜登认为,这项政策可以成为继布什总统当前对伊政策,或者以后的撤军政策,前两项政策之后的第三种选择。他们认为,作为美国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应该在2008年前从伊拉克撤出大部分驻军,只留少数军队在那里执行反恐任务。他们提出,划分成自治区后的伊拉克,三派将分别掌管自己的安全、行政、法律等事务,而中央政府只需负责边防、外事、石油收入等代表整体的事务。这样有利于美国计划在伊拉克的完成,也就是及时地结束伊拉克的战争,使美国安然脱身,而又不至于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害。

关于此项“分而治之”的政策,莱斯利.盖尔与约瑟夫.拜登提出得非常及时,伊拉克战争导致现在美国衍生出了一连串紧迫且复杂的国际问题。粗步来看:

一,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了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伊拉克战争使美国从原先的单纯入侵行动,演变成了伊拉克内战的参与者。这场战争从原先为美国或者为民主自由而战,而演变成了为伊拉克而战(为伊拉克某一派而战)。

三,伊朗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摆在眼前,而美国的军事力量却深陷于伊拉克,严重制肘了美国对这两个区域的影响力与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美国现行政策无力控制住伊拉克的内战爆发,也无力改变这一区域成为国际恐怖组织练兵场的趋势,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

从以上四个美国面临的问题来看,显然是美国现行伊拉克政策出了偏差,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地很快结束,局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趋向恶化。所以,莱斯利.盖尔与约瑟夫.拜登提出的新政策,来得非常及时。他们提出的“分而治之”政策是否有效,只需对比以上四个美国当前面临的峻迫问题,就能作出合理的推论。

一,当前石油价格举高不下的局面,一般认为,是伊拉克战争的长期化与伊朗局势紧张的关系所致。显然,只有解决好这两大关系,才能致使石油价格平稳回落。简而言之,分而治之政策,能否很快结束伊拉克战争?能否很快让美国抽调出驻扎伊拉克的兵力去对付伊朗?就成了这个“石油价格”问题的核心。

在我看来,把伊拉克一分为三,不能提早结束伊拉克战争,也就是说伊拉克战争仍然将长期化。莱斯利.盖尔与约瑟夫.拜登认为,仿效当年的代顿协议,在伊拉克实行波黑一样的政策,能够满足各方的政治需求,库尔德人初步实现了独立梦想,逊尼派摆脱了什叶派穆斯林的统治,而什叶派求得了安宁。但事实恐怕事与意违,我们知道,前波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种族屠杀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由,起自各个领土内部种族杂居,由于各族不同的政治立场与不同的利益分配,导致了不同种族居民间的相互仇视,最后就产生了各民族相互清洗与驱逐。显然,伊拉克的也有类似的情况,除了库尔德人居住地相对单纯外,其余伊拉克全境都是逊尼派与什叶派穆斯林相互混居。按照目前三派内战的形势,而三分的结果,完全可能还是继续内战,不过这些内战将会在各自的自治区内继续进行下去。但结果还是难以预料,很可能会爆发三派大规模跨境战争。既然三方都能够拥有独立的安全、行政、法律等事务管理权。也就是说,有自己的资金来源与筹建武装力量的权利。那么,就不能保证三方自治势力将直接加入到民族冲突或者宗教冲突中去,且因为拥有了物质的支持与行政管理,一旦爆发战争,就将是一场大规模的持续冲突。而莱斯利.盖尔与约瑟夫.拜登还可能忽略了国际恐怖组织的存在,他们可能会更进一步激化三派的矛盾,从而让伊拉克内战不能停止脚步。就以分境来说,谁分多了,谁分少了,就将是一个肯定要出现的矛盾。所以伊拉克战争无论是现行政策,还是“分而治之”都绝对不可能提早结束战争。

但分治政策对美国并非一无是处,人们普遍认为影响石油价格举高不下的两大原因中,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伊朗局势紧张的关系,既然不能够提早结束伊拉克战争,但只要美国能够抽调出驻扎伊拉克的兵力去对付伊朗,还是能够影响到石油的价格。我认为,分治以后的伊拉克,的确能够减少美国驻军,显然美国只需要控制住伊拉克的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就能够大功告成。也就是说,美军管理的区域随着三派分界之后,会大幅度地缩小,这样自然就空出了一部分的兵力。而最值得的,恐怕是美国将换来一个好时机,一个喘息的好时机。我看,莱斯利.盖尔与约瑟夫.拜登并没有看到这一点。

我认为,“分而治之”不能够提前结束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但却能缓解,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美国控制住战争的进程。从而,能够从容地由伊拉克抽调出兵力去对付其它危机。我想说的是,对美国有利的局面不是分治,而是分治进行的过程。这个恐怕莱斯利.盖尔与约瑟夫.拜登都没有想到。显然,在分治的过程中,各派都将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扣到美国的鼻子低下。美国作为分治政策的出台人,伊拉克实际控制者,而又由于美国手控着伊拉克的领土、公共财产等分配资源,那么各派在此分配没有完成前,都将会对美国侧目而视。各派为了从美国手里讨到更大的好处,起码从人性与“仲裁人”位置上来理解,美国就此成为了库尔德人、逊尼派、什叶派都将争取的红人,对他们的影响力也会得到空前提升。也就是说,美国如果有意把分治与利益分配进行过程的时间拉长一点,那么在此阶段里,美国就可以抽调出在伊拉克的驻军去对付其它危机。当然,分治与利益分配完成之后恐怕三派都不会给美国有好脸色看,该打的继续打,该杀的继续杀下去。但此段分治与利益分配过程,短则争取一年,长则二三年时间应该没有问题,足够美国能够从容地解决其它地区的危机,也不妨把“分而治之”政策拖成一个巴勒斯坦的建国问题,遥遥无期地进行下去。至于抽调出的兵力以后到底还回不回伊拉克?那么,就得看美国在伊拉克的利益,到时候还剩下多少了。

我认为把伊拉克“分而治之”的政策,虽然存在风险,但比之现今的伊拉克僵局绝对是一个良策。此政策,一发而动全身,其中实行过程拥有极大的变数。也许随着时日,随着伊拉克局势不定的变数,能够提供出让美国从伊拉克全身而退的契机。其中,绝对有把握的一点好处,就是美国肯定能够争取到从伊拉克抽调军队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完成稳定或者平息石油价格举高不下的问题并非没有可能。

二,美国自2003年3月20日打响伊拉克战争之后,至今3年有余。战争动机,由当初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转换成推翻伊拉克萨达姆独裁政权。但不管如何地调换战争理由,有一点恐怕永远也上不了美国政策的台面,那就是美国将帮助伊拉克某一派别打内战。而伊拉克现今的实际局势,显然已经是深陷于混乱的内战之中水深火热。

2006年4月8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接受阿拉伯卫星电视台访谈,节目主持人问他,“伊拉克是否有内战?”穆巴拉克诧异地道,“伊拉克,不是有没有内战,以及是否濒临内战边缘的问题,而是实际上内战早就开打,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人以及来自境外的武装人员已经在伊拉克混战了一年有余。”

最近,新华社引用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沙特为了防止伊拉克内战的战火“不小心”蔓延到本国,已计划沿着与伊拉克接壤的900公里边界线修建隔离墙。这一项目总投资近1000万美元,已有英国的一些防务公司表现出兴趣。

由于伊拉克的内战爆发,邻国土耳其担心,伊拉克的内战可能使本国境内的库尔德人借机闹独立。库尔德人作为伊拉克三大派之一,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一个独立国家。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还是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他们是一致的,就是建立一个库尔德人的国家。简而言之,他们实际上就是一伙人,如果建立一个库尔德人的国家,其领土就包含着现在的土耳其境内与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居住地。

显然,分治政策危害到了美国盟友土耳其的利益,如果分治完成,那么伊拉克境内将会有一个在财政与行政上独立,而又拥有武装力量的库尔德人政权,这个对土耳其的危害是可想而知。这种景况不但能鼓舞起土耳其境内库尔德人的独立士气,也必将得到伊拉克境内库尔德人自治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就此点,土耳其绝对接受不了。当然,我认为美国也不会接受土耳其的领土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的事实。显然,美国与土耳其都是北约盟国,美国在土耳其领土安全上同样承担着责任。所以我一直认为,把伊拉克一分为三的实际效果就在于过程之中,而不是在分治之后。就此可以看出,美国外交学会荣誉主席莱斯利.盖尔与美国参议员约瑟夫.拜登提出的这个“分治”政策,实施成功后的结果可能并不是十分理想,但这项政策更象是一个幌子,一个诱饵,需要的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这个“分治”的过程当然是对美国有利,此点我已经在第一个推论中进行了分析。也就是说,美国能够暂时地缓解伊拉克内战的进程,给自己一个喘息时间。这个时间不但包含着能够调兵去平息其它地区的危机,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已经暂时控制住了伊拉克境内的内战进程。但要彻底平息伊拉克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从一开始单纯地入侵伊拉克,到最后帮助伊拉克民选政府什叶派穆斯林上台,其实美国在无意之中已经表明了立场,就是站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一边。美国这个无意之中的站队,也就必将得到伊拉克内部其他派别的仇视,如果其它派别要炸什叶派穆斯林,那么也绝不会吝啬给美国士兵一颗炸弹。美国事实成了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最大的后台,除了亲手帮助他们平息叛乱之外,支援枪炮、训练部队等都不在话下。

对于美国来说,帮助伊拉克某一派别打内战,实非本意。但伊拉克内战趋势已经引成,且打得热火朝天。在我看来“分治”政策,能够为美国争取到二点脱身伊拉克内战的机会。首先,分治过程中美国有机会喘上一口气,抽调出兵力去平息其它地区的危机,这部分兵力也可以从今以后不再踏上伊拉克的土地。再而,在分治过程中,美国很有可能成为各个派别争相捧起的红人,如此美国军队大可以借助这个形势,脸面有光地撤出伊拉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分治过程中,美国将争取倒再次站队的机会。现在的美国是站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一边,但分治过程中,美国成了“仲裁人”,这个就是给予了他重新站队的契机,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派别对美国敌意也将大幅度降低。确切地说,美国可以利用分治过程中成为“仲裁人”的机会,缓解伊拉克的内战,也给自己一个脱身出伊拉克内战的机会。

三,伊核问题与朝核问题的困境,是目前美国及其国际社会注目的焦点。关于“分治”政策过程,我在前面二条推论中,一直强调美国能够争取到时间,抽调出驻扎伊拉克的兵力,去对付其它地区的危机。我认为,这样的调兵,并非是单纯地向其它地区投射兵力,更多的将是一种压力。分治”政策实施的过程,如果换取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那么外界可能产生出这样的错觉,以为美国完全控制住了伊拉克局势,这就是一种对伊朗与朝鲜的压力。目前世界舆论大多数认为美国深陷于伊拉克战场,无力他顾。但美国恰恰在“分治”的过程中稳定住了局面,且有能力从伊拉克抽调出驻军。合理推断,这将是一个对伊朗与朝鲜空前的压力。

在我看来,要解决伊核问题与朝核问题并非只有单纯地使用武力,国际社会的目的无非是让伊朗与朝鲜走上正规利用民用核能的道路,而不至于把民用核能运用到核武器研制当中。显然,这样的目标利用核能监督机制就能够完成,不需要动用风险与代价过于高昂的武力,在谈判中相互让步就能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武力的确也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施压手段,一支压倒性的力量横在面前,无论是哪个国家都会有点压力,就此达成某种妥协的例子还是有很多,前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就是在美国的军事压力下开放了核查机制,境内几乎被不漏寸土地进行了筛查,后来的利比亚也是一个美国军事压力下妥协的例子,所以武力施压还是具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把伊拉克一分为三的政策,在过程当中能够催生出对美国有利的时间段,这些我在上面已经一再强调。这个时间段可能短至一二年,长则三四年,足够让美国完成一系列的其它军事任务。

四,伊拉克成为国际恐怖组织练兵场,恐怕是美国及其西方国家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很明显,国际恐怖组织具有流动在世界各地到处乱窜的特征,并且在近年不定时地袭击着西方国家,只要他们实力稍有提升就能在西方世界里制造出更加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

按照国际恐怖组织到处流动与袭击西方国家及其盟国的特征,我认为,伊拉克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地,而是真正地把伊拉克当成了一个练兵场,同时混乱的伊拉克局势也为他们提供了物质与人员上的支持。但国际恐怖组织并非一直来就得到伊拉克各派的支持,且有不少派别对他们采取了敌视与打击的态度。伊拉克现在政治环境相当地复杂,有支持国际恐怖组织的伊拉克派别,也有敌视他们的派别。国际恐怖组织除了老牌的“基地”组织外,其它各个圣战组织也不在少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把他们统称为,“来自境外的武装人员。”这些武装人员直接加入到伊拉克的内战之中,不单单纯粹地袭击着美军。要彻底解决他们也是不太可能,但“分治”政策能够缓解他们的发展势头,也就是说,能够遏制住他们的扩张。

我在上面文中谈到过一句话,就是“美国在分治的过程中有可能成为伊拉克各个派别所要争取的红人。”就此利用这一点,促使各派采取遏制或者打击的手段对付伊拉克境内的国际恐怖组织,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衡量各派利益分配的标准,以此遏止住国际恐怖组织在伊拉克境内的泛滥。

就我对美国面临的四个问题推论中,我认为莱斯利.盖尔与约瑟夫.拜登提出把伊拉克“三分而治”政策还是具有相当的价值。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过程中为美国换取了宝贵的时间,也缓解了伊拉克战争,虽然不能彻底平息,但缓解战争程度就目前伊拉克景况来看,就是一种成绩。再而提供给美国一个转换角色的机会,让美国从单边支持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而遭到其它派别敌视的困境中走出来,成为一个“仲裁人”,这个机会相当难得。之后,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变数存在。而时间本身就存在着变数,“分治”过程的谈判与妥协也许将会拖得很长,五年、十年?这样的时间段就存在着机会与变数,也许还能消磨掉一些仇恨的种子。莱斯利.盖尔与约瑟夫.拜登提出的“三分”伊拉克政策,最大的功效莫过于能够暂时稳定住每日俱下的伊拉克局势,以目前来看,此项政策也是唯一能够改变伊拉克局势的良策。当然,我必须再次强调一点,这个伊拉克“分治”政策过程取得的成绩,将会远远地超过“分治”成功之后。

佰骥笔于2006年5月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