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借鉴瑞典式社会主义中有益的成分
当然可以借鉴瑞典式社会主义中有益的成分
云淡水暖
一些党内外的精英人士表达出对瑞典式社会主义(或曰“民主社会主义”)强烈的情有独,他们认为,中国也应走瑞典式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在一个被称为“关键期”的时候发起了一阵宣传造势,希望能将此议题“做大”。胡总书记6.25讲话中通过突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改革旗帜,表明了中国应该如何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照搬别人的路,因为到目前为止,照搬没有见到成功的范例。胡锦涛总书记还说过“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借鉴绝不是照搬,但鼓吹“瑞典式社会主义”的精英们,恐怕有些“叶公好龙”了,因为他们所鼓吹的,恰恰不是瑞典式社会主义中的“积极成果”。
有人大谈特谈“瑞典式社会主义”,唾沫星子横飞,其实真要让他们实行起瑞典式社会主义所包含的积极成果来,他们恐怕将会支支吾吾,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托了,因为精英们所谓的“瑞典式社会主义”,其实跟"美国式资本主义"差不多,而实际上其中的差别大了,关键的是一个阶级社会认知和阶级之间的关系。
瑞典式社会主义,是由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人开创并实行的,虽然很多地方不同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当然也可以看成是另一种社会主义的理论分支和实践。当然,瑞典能够走上这样的道路,与其民族性、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之所以走上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因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不存在“和平协商”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及工农大众是在饱受了血腥屠杀的苦难之后,被迫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的,历史的发展不存在“如果”。
不过我们国内的这些鼓吹者们,其兴奋点显然并不在瑞典的社会主义上面,而是在另外的一些“与国际接轨”的内容上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要搞多党制的大选,二是应该由私人资本家掌握经济分配大权,这样的“瑞典式社会主义”内容其实资本主义美国都具备,还不如干脆说美国式资本主义得了。只不过这些精英们比较“高明”,知道在中国的宪法框架内还不能公开地鼓吹资本主义,所以企图以此为掩护来达到他们的真实目的。看西山会议、“为富人说话”、“二十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云云,就不难明白了。但是,在瑞典社会党人看来,他们搞的是社会主义,而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他们认为两者泾渭分明,不容混淆。当然,瑞典的国情和政党政治的发展,决定了他们需要加上“民主的”三个字,而中国共产党以一贯之地表明,中国并不是不要民主,而是要逐步摸索和培育出一套适合中国发展道路,保障社会进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民主模式,有些试验是正在进行中的,有的实验引起了争议的。
什么是瑞典式社会主义内涵呢,根据相关资料和一些人士的访问回顾,大致有这样一些:
1. 承认社会存在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而后者是剥削阶级
2. 虽然主张两大阶级合作,但不意味着不对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只不过是对资本家实行留有余地的剥夺和专政,希望能通过渐进式的改良手段,逐步扩大工人阶级的权力,逐步剥夺资本家的权力。
3. 虽然并不完全剥夺资本家的剥削所得,但通过税收的方式收回了大部分资本家剥削所得,由国家重新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别,扩大劳动人民的福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了。
要吸收瑞典式社会主义的成果吗?那么,头一样是不是应该先要承认两大对立阶级的存在,承认资本家阶级是剥削阶级。
资深媒体人士丁刚在《南方周末》上介绍瑞典式社会主义,其中写道:“在早期的瑞典社会主义运动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名叫奥古斯特,帕尔姆,他在德国、丹麦参加过工人运动。帕尔姆做过一个历史性的演讲,题为‘社会民主主义者要的是什么?’,他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者并不要求平分所有的资产,而是要把资本家们拿走的、工人应得的那一部分要回来。他举例说,工人拿了50克朗,资本家也拿了 50克朗,但资本家是一个人,工人是50个人,所以这就是不公平。工人要团结起来,与资本家作斗争,但目的并不是要把资本家所拥有的财产全都夺回来,而是推翻资本主义体制,由国家来做更加公平的重新分配。”
但是,鼓吹“瑞典式社会主义”的人们,基本否认阶级对立的存在,攻击马克思的《资本论》,否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样的人来推广“瑞典式社会主义”,比较滑稽。
瑞典式社会主义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要能掌握政权,这通过争取工人阶级的普选权得到了实现;二是建设福利国家,如今也已实现。我们要吸收瑞典式社会主义的有益成分,就应该看到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性质表明,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掌权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就应该建设福利国家,这就需要剥夺一部分资本家的剥削所得。但是,精英们却反复地唠叨什么做大蛋糕,才搞共富,让富人们从手指缝里漏下来维持底层老百姓吃喝,绝不愿意从现在开始就建设福利国家。理由还是“中国特色”,就是说,在价值观上不愿意讲“中国特色”,在财富分配上却要借助“中国特色”了,什么“经济还落后”啦,“条件不成熟”啦、“初级”啦等等。
但是,反观瑞典,社民党人早在1932年上台执政前就提出了“人民之家”的思想,并在上台后付诸实施,就是说在上世纪30年代初,瑞典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落后阶段的时期,那个时候,即便有一块可供切割的蛋糕,它也并没有多大。瑞典社会民主党苦心琢磨的是,怎样才能建立起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合作的社会",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如何更公平地划分蛋糕。”。
丁刚先生的文章一开头写道:“我们对瑞典的误读,往往是从‘蛋糕’的概念开始的。在我们把社会保障视为蛋糕的同时,也产生了这样的概念,即;要想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先把经济搞上去。我们经过了近30年取得伟大成绩的改革,现在的分配基础比1930年代的瑞典要强,有人既然热衷于“瑞典式社会主义”,就应该为建设福利国家大力献计献策吗,但要要剥夺资本家,有人要哭喊“不要向富人开枪”了,诅咒是‘仇富’行为了,是要拖我们现代化的后腿了。
到目前为止,是瑞典式社会主义的第三阶段,即经济民主阶段。如果说福利国家只是在宏观的国家层面剥夺了一部分资本家剥削所得,那么在经济民主阶段,则是在微观的企业层面剥夺资本家的一部分权力。而剥夺一部分所得还不会伤到资本家的筋骨,但剥夺它的权力,哪怕只是一部分,就伤害到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因此,瑞典社民党人在推动经济民主上面遭遇的重重困难,遇到资本家们联合起来的强大抵抗,瑞典式社会主义前途如何仍未可知。关于瑞典式社会主义还可以说很多,比如强大的工会力量,比如工人的罢工权利,等等,只要我们去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凡是带有社会主义内容的,都会被精英们选择性扬弃或受到攻击,而如果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那就会受到精英们大力推介和欢呼。这样的‘改革精英’会发自内心地要实行“瑞典式社会主义”吗?草民怀疑,恐怕还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罢。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