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徐亮:反对利用所有权问题合伙瓜分劳动人民的财富

火烧 2007-07-24 00:00:00 思潮碰撞 1034
文章指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官僚资本与资本集团瓜分劳动人民财富的理论依据,强调政府作为最大地主角色及腐败问题,分析资本增殖方式与财产流向,呼吁关注土地转让收益与人民利益分配。

徐亮:反对利用所有权问题合伙瓜分劳动人民的财富

——论所有权的研究方法

目前右派经济理论中有一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欺骗伎俩。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在资本利用经营权的条件下,反而成为官僚集团和资本集团合谋瓜分劳动人民血汗的重要理论依据。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享有对自己的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所有权是一种最充分的权利,是一种绝对的权利。例如,你拥有一栋房屋,你可以自己使用;可以出租给别人,收取房租;也可以转手卖给他人。这就是你对这栋房屋的所有权。

当所有权和使用权统一的范畴内,不存在资本增殖的问题。但是当所有权的日发生分离就出现了经济学的问题。

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理论依据

所有权的转让主要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并没有体现财富的流向问题,但是经营权的转让最终出现了收益的分配问题。

上面的例子说明,你拥有一栋房屋,你可以出租给别人,收取房租。但是我们知道,目前国家最大的出租者却是政府。政府以人民的名义出让土地给房地商,而地产商将这批房屋出租或完全转让。当通过建造的房屋进行租赁的方式使经营者获得收益。所有者就会和经营者争夺收益,而且矛盾甚至发展到激化的程度。

生活中常常有政府强迫经营者搬迁的案例,仅仅是因为政府将土地再次转让后会获得更大的收益。经营者也常常因为生意的红火而遭遇到所有人增加租金的要求。在经济分配的收益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是最大的所有权人?当然是人民。但是问题是,政府通过所有权获得的收益返回到人民手中了吗?如果收益不能返回到人没收中,那就是说,政府充当了最大的地主的角色。那么,腐败的发生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二、所有权问题下降,关键在于资本增殖方式与财产流向的考察。

    下面分析一些教科书上的通用说法。

1、“由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最终要通过分配关系来实现的”,这反驳了他们自己的宣传“所有要通过占有、使用、支配、受益来体现”,受益是它的意义,如果所有与分配可以脱节,美国把工人收入从资本家归还工人,那么美国也就实现了社会主义。这的资本家是不会努力工作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也会宣布资源归人民所有,如19世纪初期墨西哥宪法和吉尔吉斯1990年宪法。

    2、“人人都有使用权,而所有权归集体”,在生产力不发达情况下是谬误。由于人们还不觉悟,不能充分利用这种对所有权的分离。由于人们没有探索到和不能达到对所有权于集体财产如何行使及监察的途径,归集体所有到最后就被某些靠近权力者或有其他特殊资源者的利用成为实质的个人所有。人不可能无集中,而集中却无民主,反向党与无制度的保证只能是专制对资本的出卖。

   3、“公有制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与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性”。“可能性”的排除并不可信,问题出在第二次分配以各种方式的存在。各个企业与生产力、劳动力收入表明企业、地区割据王国之间工资不均等实现财富的转移,这种转移可能在中间发生剥削。按劳分配本身是好的,但是它既不再占主体,主体是混合经济中多元的分配方法,也容易掩盖初次分配之后的分配方式不合理状况。津贴等其他收入已经超过了基本的按劳分配所得的工资。

    泛化一个问题等于不想解决一个问题。它使决定问题性质的主要方面不能突出,导致判断模糊。主次方面颠倒了行为判断的主次方面。所有权问题对于判断中国性质,资本家、工人、农民的地位具有重大作用。它作为支柱的倾塌使官方理论的论证失去意义。

    三、所有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重要的政治问题

从根本意义上说,研究所有权必须使用他证法。它虽源于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基础,却是超经济范畴,需要以暴力维持。49年党取得全国统治地位,它的所有权意义即是有二百秒度里毫 为基础控制了社会的所有资源,将个人吃穿、婚姻、教育、未来、人口生产控制在组织和家族式单位中,并在文革中达到高潮。而78年后党这位所有主将资源出租给农民、工厂管理资本、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从而构成了一种“所有+资本”即“权力占有加资本”关系。所有制在法律上分为占有权、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权。这种分类方法与其说符合经济学,毋宁说符合既得利益集团掩盖真相的企图。占有可以是暂时、不完整的所有权,但是超过限度便容易被专利集团回收,而且由于它的私有化不伦不类,就为专利集团收取高额税收、随意调动资源,从根本上遏制资本过度剥削人民留下了余地,这就是所有权的全部意义。但是除了回收权力外,资本主义国家也要从企业获得税收,也要给企业提供土地,并且有时有回收权,那么这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不完整的对资源的控制力对资本已经具有非常的意义了。最激进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可以宣布所有资源归人民或国家所有。但是谁使用就有非常不可捉摸的模糊性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也实质上是无产阶级暂时性占有,但他们没有收益权。我借了一支木棍,所有权是你的,我给了你租金。我暂时占有了这个工具,甚至可以说我半个意义上买了这个工具,我使用它打死一头野兽,于是我使用了它而没有仅仅占有却不参加使用行为,我也支配了它并以之收益。你可以由于所有权而参与分配。我是资本,你是国家,也可以说是人民的代表。这样,国家成为新式地主。所有权虽然是根本意义上的问题,但是它的内容一旦被分割,那么对生产过程最有意义的部分才是关键所在。所有权的不统一影响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和社会主义原则,孳生国家代理人的腐败。理论不能纠缠于所有权,而应同马克思一样注意于如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动态过渡即生产的连贯过程如何实现,而不是限定为一个所有权的问题。

四、资本增殖是所有权问题的关键

泛资本论模糊了问题的主要方面,实际上它唯一有意义的是可增可塑部分,也就是可以用来增加资本的部分,而不是不能创造资本却必须瓜分资本收益的部分——所有权。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注释中解释说,所谓资产阶级,是占有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

问题的要害就在于两个部分:1是占有生产资料;2是使用雇佣劳动。占有生产资料根本上是对“生产资料”占有并利用生产资料增加收益的过程。因此,单纯存在并静止的物质资料并不具有财富的意义。

有意义的还有与人有联系的部分,这一问题的要害在与代表占有和代表人民的租让行为。多数人名义的所有权与代表集团的实际支配权分离,而该制度没有找到在生活实际中如何占有和实现监督的方式,他们无法占有属于他们的生产资料并直接获得收益,而是支配和收益都通过国家这一中介。人民没有意识到这一缺陷,在传统的清官意识下将支配权交给了一个充满各种野心和企图成员的集团,这一结果正产生一种无法逆转的反人民倾向。由于获得了收益和出租的权力,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意归还政治与人民,也不愿意还经济收益与人民。

1976年的《摘译》上,美国人论述苏联社会的一篇文章上面的观点和笔者非常接近。所有权已经退回到了“防御”底线。所有权如同大树的根部,如果根部已上已经全部发展为资本化,为利润而生产,那么所有权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是意味着空洞化?假定所有权是一个橘子,里面的东西已经腐烂了,那么它华丽的外壳又有什么价值呢?关键的问题在于参与经济的方式、增加了经济发展那部分的作用,即生产的方式而不是单纯抛弃所有经济过程的所有才是有意义的。

可以说, 所有权的分离实际上是官僚资本集团获得利益的重要理论依据,也使民族资本集团所受到的压迫更加沉重。而资本家阶层所受经济压迫的增加,必然会转嫁到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消费大众身上。这种过程是恶性的,也是反动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