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俄暂停履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分析

火烧 2007-07-19 00:00:00 国际纵横 1040
俄罗斯暂停履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引发北约及欧洲安全局势变化。分析俄暂停履约原因,包括北约东扩、美部署反导系统及俄安全利益受威胁。文章探讨该举动对美俄关系及欧洲稳定的影响。

俄暂停履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分析


作者:滕建群

 
    7月14日,根据普京总统命令,俄罗斯暂停履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下简称《条约》)及相关协议的义务,俄方的决定将在其他成员国收到正式通知150天后生效。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国家对此大失所望,但此举其实已在意料之中。早在今年4月发表国情咨文时,普京就警告西方俄将退约。5月23日,俄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在莫斯科表示,俄罗斯已暂停履行《条约》及相关协议的义务。普京的总统命令是俄向北约国家发出的最后通牒。除非北约国家与俄罗斯坐下来谈判,否则曾经被认为对欧洲安全具有基石作用的《条约》将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一、《条约》的相关情况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是北约16个成员国与华约6个成员国于1990年11月签署的常规裁军条约,也是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签署的第一个常规力量裁军条约。《条约》长达百页,有正式条款23个,还附加了多个议定书:武器分类清单、削减和限制程序、信息交换、核查和确认等多项内容。《条约》把坦克、装甲车、重型火炮、战斗机和直升机五类“进攻性武器装备”列入限制范围,所涉及区域从大西洋沿岸到乌拉尔山一带。此后,《条约》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和补充。1992年7月,美俄等25国在赫尔辛基签署《限制欧洲常规军备1A协议》,规定到20世纪末,俄兵力总数不得超过145万人,乌克兰为45万人,驻欧美军25万人,英国26万人,法国32.5万人。
    1999年11月,美国和俄罗斯等30个国家通过《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修改协议》。这次修订案是对原有《条约》的一次重大修改,主要是改变过去集团对集团和地区对地区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以国家和领土范围为限度。修改后的条约规定,30个签约国全部批准后《条约》即能生效,然而拖至今日仍没有落实到实处。矛盾主要是围绕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就落实《条约》进程和方法展开的。美国和它的18个伙伴国一直坚持,只有俄完全履行它在《条约最终议案》中承诺的限制新型武器、限制未来武器装备的部署和完成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撤军,它们才会批准该《条约》。2002年初,俄单方宣布,它已达到《条约》对新型武器装备和未来部署武器装备的限定。7月,北约国家承认了这一事实,但这些国家仍坚持,只有俄全部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撤军,它们才批约,令俄罗斯再次怀疑到北约是否愿意真正履约,还是想以此来限制俄罗斯。
    应该指出的是,《条约》是在冷战末期东西方关系缓和的背景下签署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新思维”,东西方关系出现松动,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国家开始就欧洲常规武装力量的裁减与控制进行谈判。就在冷战结束的前夜,双方达成该《条约》。叶利钦上台之初采取倒向西方政策,加之解体之初国力虚弱,俄罗斯对西方集团做出大幅度让步,《条约》的签署就是这种退让的具体表现,最突出一点就是《条约》规定了不对等的裁军原则,即有优势一方先裁、多裁军,达到平衡后双方再对等地削减到低水平均势,这一条明显是针对当时的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的。据统计,1989年前北约和华约在欧洲共有500万以上的军队,8万辆坦克、6万门火炮、2万架作战飞机,其中苏联约占三分之二。北约利用不对等原则,以减少3万件常规武器为代价,把苏联乌拉尔山以西的五种作战装备砍掉60%。
    《条约》签署后,俄罗斯一直在要求根据变化了形势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1993年和1995年俄罗斯曾两次提出修约,但北约并没理睬,而1999年签署的补充协议并没彻底改变不对等裁军规定。
 
二、俄罗斯暂停履约的原因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同样继承它所签署条约的义务,暂停履行《条约》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近年来,俄罗斯实力有所增加,远远地超过苏联解体时的境况。俄不断加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力度,包括强化以陆基和海基为主体的战略力量。随着大国心态复苏,俄更愿以平起平坐身份与北约对话。当然,暂停履约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一)北约东扩挤压俄在欧战略空间,使俄罗斯完全暴露在北约的面前。冷战结束后不久开始的北约东扩无疑是影响俄罗斯与欧  美国家关系的重要事件。早在1994年,叶利钦总统就警告西方,俄历来把东欧作为其国家安全的缓冲带,北约东扩“将播下不信任的种子”,“使整个东欧陷入‘冷和平’”,但西方仍我行我素。北约东扩促使俄外交政策的180度大转变。在军事上,俄罗斯也放弃了不与任何国家为敌的战备思想,把北约作为俄面临的主要威胁。随后,俄又提出“现实遏制”战略,提出用自身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与其盟国一起打败对俄的核与非核侵略。现在,北约兵临城下,令俄坐立不安,暂停履约肯定阻挡不了北约东扩,但却让美国在内的北约国家重新思考与俄罗斯的关系。
    (二)美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成为导火索。早在2002年初,美国和波兰就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进行秘密接触。2007年以来,美国明显地加快向东欧渗透的力度,并提出要在波兰和捷克两国分别部署导弹和雷达系统,声称这是美国全球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御目标是像伊朗这样的“无赖国家”,而与俄罗斯无关。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美国的企图,因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并不单单是一项军事防御工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技术、外交等多方面内涵。美国把这些武器系统部署到波兰和捷克,等于把部队送到俄门前,派出“看家狗”,束缚住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手脚。针对此举,俄反复强调其对俄安全利益的危害。尽管7月初布什邀请普京出席在美国农场举行的“龙虾宴”,但并没打消普京担心,美俄双方各有心事。普京总统近期也连连出手,包括建议共同使用俄驻阿塞拜疆雷达站,该雷达站刚好针对着中东地区,如果说防伊朗,那不正好吗?但美国只说考虑考虑,并没有使用该雷达站的意思。普京还提出与美国共同建立导弹防御体系的想法,但美国仍铁了心要把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在俄门前,这不能不令俄罗斯窝火。
    (三)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是俄最大的借口。《条约》是经过东西方两大阵营长期讨价还价达成的结果。第19款规定,该《条约》将不设期限。同时还对退约规定两项条件:一是当成员国认为自身的国家最高利益受到威胁时,二是其他成员国常规武装力量数量超过本国时。俄完全可把其暂停履行该条约义务的原因归结于:俄正面临包括北约东扩和美国在其家门口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威胁,因此它要暂停履约。而且除部分前独联体国家批约外,北约国家还没一个国家批准该约,相反它们都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俄此次暂停履约与美国2001年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有很大的不同,后者没有这样充分的理由。
 
三、对美俄关系以及欧洲安全的影响
    《条约》是维护欧洲常规力量平衡与稳定的“基石”,而作为主要国家的俄罗斯提出暂停履约,则直接影响到签约国的关系,影响欧洲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普京此时宣布暂停履约的意图有二:一是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出信号,如果继续推行挤压政策,俄将翻脸不认人,重新我行我素,把导弹瞄准欧洲国家和美国。二是也为全面退出《条约》做好准备,北约国家不会轻易批准《条约》,所以这个条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束缚俄等独联体国家的不平等条约,退约是俄被逼无奈的结果,也是其摆脱束缚的既定方针,现在剩下的只不过是时机问题。
    不论是暂停,还是退出,都动摇了欧洲常规力量平衡的基石。此约消亡与存续都直接影响到欧洲的安全局势。从俄罗斯来看,它竭力想摆脱掉这个束缚其手脚的条约,同时还可以向北约国家发出强硬信号,可谓一举多得。对北约国家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批准《条约》,其结果必然是《条约》的死亡。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一味地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必然会引起俄强烈反弹,导致大国关系紧张。对欧洲国家来说,夹在美俄两个大国之间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目前部分欧洲国家已对美国在欧洲推行其单边主义表现出不满,引发这些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引发欧洲内部的分裂。俄罗斯暂停履约举动引来欧洲国家的恐慌,一方面,欧洲国家会做一些缓和关系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会做一些应对俄罗斯挑战的准备。但无论如何,欧洲不会因为北约东扩、美国导弹部署和俄暂停履约而回到新冷战中。
但我们也得注意这样的事实。百年来欧洲历史表明,欧洲只有处在一种力量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才会有和平。一战结束后,战胜国给战败国德国强加了苛刻的束缚,结果引起德国强烈反弹,这才有了二战。冷战时期,尽管东西方在欧洲平原上剑拔弩张,但双方力量基本上是平衡的,华约国家在常规力量上可能占有优势,北约则在核力量方面占有优势,双方力量的平衡保证该地区的和平。今天,俄罗斯是以冷战失败者身份立身于世界大国之林,如果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过份挤压这个大国,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北约所追求的绝对安全反而会变得不安全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应该考虑到俄罗斯对安全的关切,给其足够的战略生存空间,否则欧洲的安全、稳定与和平将面临严峻挑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