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警惕美国的软霸权

火烧 2007-06-05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美国通过制度、文化与科技等软力量实施霸权,影响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强调中国需发展软实力应对挑战。
 
警惕美国的软霸权


陶文昭 

    

    一、软霸权的时代背景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是软力量理论的倡导人,认为力量包括硬力量和软力量,前者主要指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等,后者主要指制度、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等。依照这个逻辑,建立于力量基础之上的霸权,也可以分为硬霸权和软霸权。如果说硬霸权主要指依靠军事和经济的霸权,那么软霸权则是依赖制度、文化的霸权。的确,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霸权,除了实施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之外,也广泛地运用各种形式的软霸权。
    软霸权是来自于软力量的霸权,主要包括制度、文化和科技等几个方面。所谓制度霸权,指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制度,作为评判其他国家制度对错和优劣的标准,对不同于西方的制度指手画脚,制裁遏止,甚至欲除之而后快。所谓文化霸权,也称文化帝国主义,指的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文化以价值观和时尚商品等方式流向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的侵害和支配。所谓科技霸权,指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科技发展优势,垄断产业核心技术,遏止技术扩散,获取超额利润,从而巩固这些国家和它们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软霸权的这几个方面相互紧密联系。西方的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既是一种制度,也是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融化到所有文化产品之中。科技知识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文化的范畴,而运用最新科技进行文化渗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西方的这些软霸权与硬霸权相互配合,构成复杂的霸权体系。软霸权和硬霸权两者是相互关联、协调互补的。软霸权是霸权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且地位呈现上升趋势。美国霸权主义具有软硬两手,根据不同的形势,交替和配合使用两种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历史上的霸权都包含软霸权的一面,但当代霸权的构成中软霸权的权重明显上升。冷战结束后,军事、经济等依然是霸权力量的基础和核心,但是软力量的地位在上升。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指出,权力是由暴力、财富和知识组成的。前两者是过去时代的权力基础,而现在知识则是一种爆炸性的新力量。1996年约瑟夫•奈等在美国《外交》上发表了《美国的信息优势》一文,认为在信息时代,知识就是权力,这一点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甚至认为,美国争夺欧亚大陆的结果最终将由非军事手段决定,政治上的生命力、意识形态上的灵活性、经济上的活力和文化上的吸引力,变成了决定性因素。软霸权的提升与冷战的结束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密切相关。在冷战中,军事霸权处于突出的地位。军事竞赛成为美苏之间对峙的主要领域。随着冷战结束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也更为复杂。这种形势不利于使用赤裸裸的硬力量,却为使用隐蔽的软力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第一,信息时代的来临促使科技霸权兴起。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直接和激烈。这个竞争是全方位的,最根本的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关键是经济发展,而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毫无疑问落脚点又在科技上。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美国具有科技霸权的资本。当今美国除了超强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之外,还在许多战略性、关键性的高技术领域,如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军事技术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这种情况使得信息技术成为软霸权的重要工具。第二,信息时代的制度和文化霸权更有国际渗透力。软力量自身有很强的扩张力,而信息革命更使软力量能容易地跨越地域疆界的限制,给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信息技术既是文化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开辟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但也为文化霸权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美国等西方强大跨国媒体控制全球信息传播体系,用之制造和流通新闻和娱乐产品,鼓吹西方的制度、组织机构和主流价值观,并使其合法化。西方凭借信息网络建立新的话语霸权,使带有西方色彩、有利于西方的信息在世界范围内肆意传播。
    二、软霸权的突出表现
    软霸权突出表现在制度霸权、文化霸权和科技霸权上。
    制度霸权。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认为,苏联剧变和冷战结束之后,历史终结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制度。这实际上是美国制度霸权的最简要表述。在政治方面,他们在全球推行西式民主。在美国各届总统的就职演说、国情咨文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正式的文件中,自由和民主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冷战结束后,美国更是把推广西方民主作为对外政策的关键选项。他们以西方模式做标准,凡是不相符合的国家,就扣上集权、专制的帽子,列入世界的另类,进行打击、孤立、制裁、渗透等。2006年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持的国家安全项目,集合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以及政商、学界400多人,经过两年半研究完成了《铸造法治之下的自由安全: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报告。报告提出,要发展所谓的全球性“民主国家协约”,即把世界上采纳自由民主政治制度的国家集合一起,加强它们之间的安全合作。美国应促使世界各国政府达到 PAR标准的建议。PAR是英文 Popular(有民意基础)、Accountable(对公民负责)和 Rights-Re-garding(尊重人权)的英文缩写。这个报告具有浓重的民主霸权气氛。在这种民主霸权高压之下,亚非拉许多国家都卷入了西方式的多党民主潮流。在经济方面,他们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克里斯托弗•芬利森、托马斯•李森等人联合撰写的文章《看不见的手:新古典经济学与社会秩序》,考察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兴起过程,认为其已经成为一种权力技术,广泛地渗透进各门学科,取得了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地位,从而在构建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倡导新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因是它在资本、技术、市场、军事等所有方面都拥有压倒性优势,基于市场准入的自由体制有利于其资本向全球扩张,牟取巨额利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以西方为背景,不同程度地将新自由主义原则制度化。在美国和国际组织的强势压迫和引诱之下,不少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金融转向自由化,社会福利开支削减,关键企业私营化等。
    文化霸权。文化霸权既表现在大众文化层面,也表现在精英文化层面。在大众文化层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产品充斥着世界市场。美国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大约占世界市场的3/4,美国的通俗音乐居于同样的统治地位。美国的时尚、饮食甚至穿着习惯,也越来越在全世界被模仿。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播映中,外国节目占有率只有1.2%。现今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是农业和工业产品,而是电影、电视节目、电脑软件和书籍等。在这些看似娱乐的影视产品中,大都蕴藏着美国式的文化意识,包括个人英雄主义、享乐主义、宗教信仰等等。文化产品成为美国大规模输出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工具。在精英文化层面,除了常见的意识形态、民主和经济观念霸权之外,还要特别指出社会科学霸权。德国学者里查德•明赫在分析了美国社会学理论对欧洲社会学的影响后认为,美国社会学自二战后至今一直主导着世界社会学的走向,并对它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美国社会学理论学派林立,虽然各自都有其不同的理论源头,但它们一个共同的信念是:社会是由自由的、独立的个人,通过竞争、交换、协商、合作的活动而构成的。当今发展中国家学术界,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即学者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西方的一些概念或理论框架套用于当地社会的分析,依照西方的既有概念或理论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裁剪。这种现象在我国也存在。
    科技霸权。美国经常将所掌握的高科技作为筹码,利用高科技禁运来挤压与威胁别国,迫使其在外交上做出让步,或者以技术转让为手段,达到拉拢和在政治上控制别国的目的。冷战时期,美国就和西方盟国一起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对当时的苏联东欧集团进行敏感技术和物资的贸易禁运。冷战结束后,西方的科技霸权越来越多地采取技术限制、技术壁垒方式,限制在国家之间转移技术,以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视中国为战略对手,不允许向中国输出高科技产品。近年来美国提出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领域保持对中国30年领先的目标。为此,美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中国取得先进技术,包括军用装备,也涵盖生物制药、卫星通讯、电脑晶片等民用领域。当今科技霸权还以极端地使用知识产权面目出现,表现为:没有竞争者时凭借知识产权谋取暴利;针对不同客户实行价格歧视;出现或可能出现竞争者时低价倾销或者以其他种种手段扼杀竞争者;知识产权拥有者之间通过协议横向限制竞争谋求垄断化;纵向限制竞争,即限定批发商、零售商有关知识产权产品的销售价格、销售地域或销售数量等等;在转让知识产权时违背受让方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等。
    软霸权具有几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主要就是柔性、隐性和貌似合法性。一是柔性。软力量形式上看起来是“软”的,靠的是吸引力和影响力。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不一定都采用强制或者蛮力,更多的时候是糖衣炮弹。比如西方大众文化的影响,是附着在诸多文化产品之中。发展中国家接受这些文化产品,要通过国际市场和贸易以高昂的价格购买。二是隐蔽性。硬霸权往往显而易见,软霸权则难以识别。软霸权不追求一时的效果,而是长时间地漫漫渗透;不是突然地外在地改变对方,而是潜移默化地施加深入的影响;不是使用某几种简单的途径,而是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三是貌似合法。软霸权看起来都似乎是合理合法的。一般地说,民主、自由、人权,都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人权问题甚至还有国际公约保护。新自由主义重要推广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是重要的国际机构。西方的文化输出,也是依照贸易规则公平买卖的。科技霸权以知识产权的面目出现,显得更为合法。国际上通过谈判缔结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实际上,西方控制和主导着这些国际机构、国际条约,其本身隐含着西方的软霸权。固然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在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完善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被发达国家操纵的状况是非常严重的。
    三、反对软霸权的策略
    作为一种霸权,软霸权也是谋取特殊的利益。这种利益既有战略层面的,也有经济层面的。在战略层面,美国企图让世界各国都模仿美国的政治制度,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念。如果世界都美国化了,美国就成为当然的世界霸主。在经济层面,软霸权也是一种“软剥削”,带来超额的经济利润。发展中国家接受美国推销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实行金融自由和贸易自由,当然有利于强势的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和财富掠夺。美国的文化输出已经是最为赢利的行业。知识产权协议中主要体现的是发达国家的意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受益者也是发达国家。在国际知识产权协议实施的那一年,美国的知识产权对外贸易额达60亿美元,超过了农业、汽车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美国强化技术垄断,以保护相应的垄断利润。比如在艾滋病治疗方面,美国公司生产的抗艾药品年使用剂量的价格在1万多美元,而在印度生产的类似药品只售300美元。但美国政府全力支持其国内制药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提起诉讼,以保护其药物不被仿制,并获得高价出售药物的权利。
    中国深受美国软霸权的危害。在政治方面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被西方右翼势力视为另类,是现今遏止和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他们总是借民主、人权之名对中国施加压力。尽管中国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些国家仍然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文化上,中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文化逆差。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版权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如果就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相应的逆差则达到 100:l以上。2004年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只有14种。中国在2000年到2004年间进口影片及影视作品4332部,出口却屈指可数。这些年来,从圣诞节到情人节,从《哈里波特》到《金刚》,已经对中国时尚和娱乐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科技方面,西方运用科技垄断限制中国发展,谋取巨额利益。2001年中国DVD全年总销售量达到2598万台,出口总量达到了1050万台。国际一些专利组织要求中国企业每台缴纳15-20美元的专利费,最终使得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很小,甚至无利可图。中国相关的生产和出口开始萎缩。2006年末,一些西方国家又在鼓动对中国已经制造的电视机征收专利费用,企图达到同DVD一样的效果。
    警惕和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是中国的基本立场。反对霸权需要力量,既需要硬力量,也需要软力量。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这是中国反对一切霸权的基石。
    中国反对软霸权还要特别注重进行针对性建设,即发展软力量。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软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国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富有特色和具有吸引力的制度。要用富有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经济制度,回应西方的自由民主和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二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中国过去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显著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21世纪,中国仍然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在世界科技大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第5期《高校理论战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