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些右派朋友应该以身作则(也谈评价叶利钦及其改革)

火烧 2007-04-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叶利钦改革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后果,包括预期寿命下降、贫困率飙升、食品营养危机及医疗资源削减等问题,揭示激进改革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

  对叶利钦和俄罗斯改革的评价,我也来凑个热闹。

  先转贴一点谢.格拉济耶夫的《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俄罗斯与新世界秩序》一书的数据和观点。此人“是俄罗斯的著名经济学家,还是一位自由民主派人士。格拉济耶夫毕业于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早在前苏联时期,他就敏锐察觉到计划经济的弊病,批评前苏联时期的特权腐败现象,还积极主张进行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由于格拉济耶夫是有很高造诣的经济学家,并很早就投身于俄罗斯的改革运动,1991年叶利钦上台执政后,他被任命为首任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以下为转贴:

  
  *在激进改革的头几年里,男人的预期寿命已经降至58岁以下,女人降至70.5岁以下。在我国的若干地区,局势甚至比这还糟。在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些共和国及州里,男人的预期寿命如今为49—57岁。女人为62—71岁,整个人口为55—64岁。俄罗斯的人口预期寿命要比经济发达国家短13—15岁,处于同蒙古、摩洛哥、危地马拉一样的水平。
  *国家统计委员会的数据表明,居民的实际货币收入在]992—1996年间下降了大约43%,实际工资下降了52%,养老金下降了45%。3000多万人,即俄罗斯每5人中便有一人,长年得到的货币收入都少于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标准。1998年,在人为制造的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出现的急遽通货膨胀之后,俄罗斯居民中这部分人的比重达到了40%。根据这一指标,俄罗斯的贫困问题自1990年以来加深了14倍。今天,约半数的就业人员仅能拿到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标准工资,甚至更低。因此,现有的工资水平并不足以维持一种可接受的生活标准。
  *官方的统计数据采用的是居民的登记收入。然而,在长期拖欠工资的危机情况下,拖欠工资、养老金以及儿童补贴动辄达几个月之久,这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居民的实际收入又减少了5%一10%。对官方统计数据中关于实际收入已经开始增长的说法,必须根据上述情况进行纠正。如果把物价水平和物价上涨因素,尤其是把住房、公用设施、交通运输等方面费用也考虑进来,则生活在贫困边缘或已经陷入贫困之中的人数不少于7000万,几乎为俄罗斯人口的一半。
  *由于实际收入减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下降。这些年间,肉和肉制品的人均消费量减少了1/3还多,奶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减少了1/4还多,鱼和鱼制品减少2/3。大规模营养不良甚至饥荒的危险已经在俄罗斯显现。今天,俄罗斯人的饮食中蛋白质缺乏程度已达到35%一40%。决定一个人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的摄人食品中卡路里含量,已经降至每天2200千卡,大大低于每天必需的2500千卡一3500千卡的水平。决定人体对疾病免疫能力的维生素的供应量已降至正常标准的50%。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在朝着量越来越不足的方向变化。从1990—1997年,每年的人均基本食物消费量已经下降。
  *居民实际收入的减少又因先前存在的社会保障体系被破坏而雪上加霜。按实际价格计算,1993—1997年间,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所有部门,都被削减经费1/2—1/3。对用于这些项目开支的削减幅度已经超过了经济衰退和国家预算缩减的幅度。譬如,国内生产总值中医疗保健开支所占的比重就已下降到了2.5%。而欧洲其他国家的这一比重为8%。
  *出生率下降乃是居民对这样一些社会经济条件作出的自然反应。由于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中,生活在贫困之中的达40%以上,所以多子女家庭陷入贫困的几率为50%。因此,过去的10年(1987—1997年)与再前一个10年相比,儿童出生数量几乎减少600万也就没有什么令人惊奇的了。
  *儿童中通过社会渠道传播的疾病已有大肆泛滥之势:1993—1996年间,梅毒的病例在儿童中间增加了9倍,在青少年中间增加了5。8倍;在15—17岁年龄组里,1990—1994年间梅毒的病例增加了23。6倍。


  上面转贴的,主要是俄罗斯当年人民生活、福利、社会发展等数据,均来自《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俄罗斯与新世界秩序》一书。我没贴一些gdp萎缩、工业生产崩溃之类的东西,倒不是没有,一抓一大把,只不过好象有些人觉得,前苏联的经济有问题,光搞工业、军事,没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能提高生活水平。所以我重点贴了人民生活的资料,看看改革后提高多少。
  我真没看出,那段日子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是怎么提高的。上面的例子如果是能表明“生活提高”,那什么才算“生活下降”?哪位网友想不想这样“提高”一下?
  当然,原文的数据一般取九十年代中后期,实事求是的说,俄罗斯这两年经济确实不错,人民福利也在恢复。不过还是实事求是的说,这跟石油等有极大的关系。俄罗斯的出口中,能源产品占到六成以上,用石油出口税建立的稳定基金超过万亿卢布(2005年),要是没有这两年石油价格上涨,也没有俄罗斯的复兴,普金前两年加工资,钱不是天上掉的。要反驳我,很简单,拿五年前的石油价格套今天的俄罗斯石油出口量,看看它一年会损失多少出口和税金,再证明一下,即便损失了这么些出口和税金,俄罗斯依然能够复兴。
  还是实事求是,其实原苏联的石油出口也很多,也是外贸大头,那经济结构也有问题。不过1986年夏石油还不到10美圆(而在一年前1985年还有20多美圆),现在则已经站稳了60美圆,即便考虑通货膨胀,这价格涨的也忒多了,算下来还是今日俄罗斯合算。即便86年的石油如此低廉,苏联人的实际收入那两年仍有提高,并没有因为86年的石油比85年大崩盘,而受到根本影响。
  何况,就算前苏联要依赖石油所以经济结构有问题,俄罗斯改革15、6年,怎么还是老毛病呢,怎么还要卖资源度日。我看也没进步多少嘛。假如不是911、伊拉克战争导致石油暴涨,俄罗斯今天还要更难受。叶利钦所开创的新的、自由的、民主的俄罗斯,那么多华丽标签,还得仰仗遇上突发事件导致石油赚钱,漂亮的外壳有用么?

  至于为什么改革后会有如此严重的问题,有种观点认为,这是原苏联累计的各种弊病的爆发,苏联僵化的体制本来就一团糟,苏联人没有应对市场经济的素质。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改革问题,是前苏联导致的,是它没有打好基础,是它没有塑造“有素质”的人来应对改革。
  这话未免过分了。
  往大了说,这个计划经济的国家前身,两次世界大战都受到严重破坏,结果都恢复过来。无论是1920年代到30年代,还是1945年到1970年代,它的经济增长都是世界最快之一。它给希望改革的俄罗斯留下了这些:1986年比1939年,每千人受教育人数,高等教育是10倍,初等教育近7倍;1985年比1940年,人均福利补贴增长200倍;1985年前后,苏联每千人拥有医生为42名,病床130张,美国每千人拥有医生是23名,病床57张,日本、德国和英法等国水平也均低于苏联。不谈gdp,就说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如果那个貌似强大的国家没有做到这些,如果改革前的俄罗斯不过是个普通甚至落后的国家,那么改而革之后,一个很普通甚至落后的国家居民收入下降40%,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所有部门都被削减经费1/2—1/3,肉和肉制品的人均消费量减少了1/3..........这个国家的惨象,不知道谁能想象?!俄罗斯如此好的基础,都只剩半条命,换个其他国家还不一命呜呼。
  往小了说,怎么就能随意批评人的问题、人素质的问题?就是那些计划经济下塑造的人,把叶利钦选进最高苏维埃,选为总统;就是那些计划经济下塑造的人,8.19站在叶利钦一边用生命保护他。现在经济垮了,社会乱了,就说原因是这些人的素质是“计划经济塑造”,过河拆桥也不是这样弄的吧。人家没有应对“市场经济”的素质,但是人家相信你的承诺,愿意跟着你干,你还需要怎么样?什么东西都给你安排好了什么条件都具备了,还要你干吗。
  由此一点,我就觉得有些右派太过分了,吹嘘民主自由的是你,要求结束专制的是你,呼吁民众支持的是你,然而如果搞出问题了,推卸责任责骂人民素质的还是你。面对外国就已经这样了,真有一天某些右派能在中国实践,那还了得?


  其实为俄罗斯改革、叶利钦作为辩护的最多理由,就是认为:那些问题都是“改革代价”,都是不得不付出的,付出这些后俄罗斯的明天会好的,既然革命会有代价,改革也会有的嘛,当年共产党搞革命老百姓不是也忍受牺牲吗。
  首先,你就无法解释前面的问题:如果不是石油涨价,俄罗斯经济会好转吗?我说它的复兴得益于石油天然气,我给出了证据,石油价格、出口比例等等。要反对,也得拿出证据。证明不了,我只能认为,那个改革也不过如此,一样要指望运气。
  其次,这样严重这样全面的问题,能算做“改革代价”么?前述转引已经表明,这等于是“崩溃”,再考虑到俄罗斯是被石油拯救,完全可以认为,所谓“改革”不过是个骗局。有人还煞有介事的比较革命,认为能忍受革命代价也应该忍受改革代价。老毛那一批搞革命,确实付出很大代价,老百姓、共产党都死了不少,不过毛泽东以下的中共高层,几个是没有与老百姓一起忍受代价的?老毛的原配没了,两个儿子死了(失踪),一个儿子疯了,徐海东全家被杀几十口.....这样的领袖跟老百姓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人家心服啊。如果毛泽东的外孙女婿弄个首富,如果毛泽东把国家财产划拨给私人组成寡头集团帮自己竞选,你再跟人说忍受“改革代价”,谁听你的?

  我觉得,有的人支持叶利钦及俄罗斯的改革,属于个人自由。不过如果你真的要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认同,光说俄罗斯改革怎么怎么好、叶利钦怎么怎么伟大,喊口号没用的,论证民主自由的宝贵也没用,还是应该塌塌实实的。第一步,既然要让别人相信,那些问题是“改革代价”是应该咬牙忍受的,那自己就得先相信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会嘴巴吹,实际心里也打鼓,说服不了他人。
  要做到这一点,我建议所有正面评价叶利钦及俄罗斯的改革的人,都以身作则先公开的表态:我愿意接受俄罗斯那样的改革,为此我愿意生活在俄罗斯那样的环境中!说明白一点,就是为了能够在中国也实行自由民主改革,我愿意年收入减少1/2,我愿意年食物获得减少1/3,我愿意自己的预期寿命减少十几岁,我愿意自己的后代生活在儿童梅毒五年增长几十倍的社会......当然了,公平起见,我假设你只用在上述社会里生活十年(俄罗斯崩溃不止十年,我就只算十年),然后呢,十年后你的生活水平会提高,收入会增加.......你愿意表态,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么?
  光会喊口号,光会责难别人,算不得本事。右派的朋友,真有热血真想改变点什么的话,请先从自己做起,先表态愿意接受上述生活吧。否则,要让大家忍受改革代价,自己却又不肯接受那种生活,痛苦是别人的享福是自己的,世界上有这好事?
  注意,千万不要说什么,俄罗斯的改革还是有毛病的、所以不能照搬、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所以我不可能愿意生活......既然你觉得,那是“需要忍受的改革的代价”,凭什么人家就得承受,你就得看热闹?你自己都不愿意实打实的忍受,凭什么要别人充好汉?一边呢,觉得人家那改革又是大选又是多党,还是私有制主体,憧憬的不得了,一边呢,又不敢尝试人家所尝试的生活,经历人家所经历的苦难,纸上谈兵而已。

  所以,希望右派朋友们,凡是依然正面评价叶利钦及俄罗斯的改革的,请先表态吧:为了能够在中国也实行自由民主改革,我愿意年收入减少1/2,我愿意年食物获得减少1/3,我愿意自己的预期寿命减少十几岁,我愿意自己的后代生活在儿童梅毒五年增长几十倍的社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