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伊拉克没有答案

火烧 2007-04-20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伊拉克四年冲突持续,文化场所被毁,安全局势未见明显改善,平民伤亡严重,各方矛盾依旧,未来仍无明确答案。

伊拉克没有答案

南方周末    2007-04-19 14:57:28

■天下观察

□本报记者 史哲

  有人说,伊拉克正在经历的是一次伟大的试验,但四年试验留给人们的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究竟是什么样的伟大试验,居然需要付出这么多的痛苦、泪水,甚至是生命与希望

  2007年4月的一个周二,娜达•杜玛尼告诉记者,一个汽车炸弹几周前摧毁了巴格达市穆塔纳比街久负盛名的书市,还有颇具传奇色彩的舍尔邦达咖啡馆。

  娜达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在伊拉克的负责人,她两度被派驻于此。对于爆炸、袭击,她早已不陌生。在伊拉克的这些年里,她有5位同事在袭击中遇难。2003年10月,一枚汽车炸弹袭击了ICRC驻巴格达的办公室,娜达亲睹两位同事遇难。

  娜达从前时常会和一些伊拉克朋友一起去舍尔邦达咖啡馆。她喜欢那种气氛,书市、古老的咖啡馆,还有许多有趣的作家和知识分子。可惜,这咖啡馆被炸毁了。“究竟是谁?居然去袭击那样一个探寻文化的聚会所?他们为什么要去毁灭一个以其历史和文明著称的国家的‘记忆’?”娜达愤怒地质问。

  此刻的伊拉克,没人能回答她的疑问。

  其实,有理由说,巴格达的局势近来确有好转。两月前,伊拉克政府和美军发起了新安全计划,大量的美军士兵涌入巴格达。美军的全面监控打造了一些“安全岛”,巴格达市内的自杀炸弹袭击明显减少了。什叶派、逊尼派,以及库尔德人,已有意重开协商。ICRC也在考虑扩展其在伊拉克的行动。

  但是,最近的变化并不能代表整个伊拉克的四年。阿尔—朱布里,伊拉克曾经的举重冠军,4年前的4月,他和许多人一起在菲尔杜斯广场推倒了萨达姆的铜像。那一刻曾让他欣喜若狂。然而,现在,朱布里的眼睛中却写满茫然,“一切并没有变好”。

  情势不容乐观,平民遇害此起彼伏。据联合国等机构的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就有超过35000人遇害,平均每天大约100人。

  背井离乡的人流继续涌向巴格达,许多武装分子在美军加强了对巴格达等大城市的监控后,开始寻找新的集结地。这使得美军新安全计划也面临更大挑战。

  “我们几乎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他们一边射击一边包抄过来,试图把我们压缩到一起。他们训练有素,都隐蔽得很好,我们只能看见枪口的火舌……”

  这是一场发生在巴格达以北约60公里处的战斗。依靠布莱德利战车以及M-240机枪,莫里斯少尉和他的士兵才抵挡住“游击队”的进攻。自从开始推行新安全计划以来,这样的战斗场面就不断在巴格达外围上演。

  逊尼派游击队、武装分子甚至已不再满足于冷枪狙击、安放路边炸弹或者小组袭扰……偶尔还能发动小规模协同攻击。

  “千万别以为他们不堪一击。”有美国大兵这么感慨。位于巴格达东北的迪亚拉省更加惨烈:过去5个月里有四十多名美国士兵阵亡,而且可能有数千名武装分子盘踞在这里,其中包括萨达姆的军人、准军事人员、外国武装分子,还有对现状彻底失望的平民……两个月前,美军与伊拉克政府开始强化对巴格达的控制,越来越多的武装分子在这里安营扎寨。正因为如此,自2004年攻击费卢杰的战斗后,美军终于又一次遇到了像模像样的抵抗。

  除了伊拉克武装,还有来自美国后院的麻烦。《战争开支法案》暂时悬在半空,由于白宫与国会在撤军时间表问题上互不相让,驻伊美军是否能进一步展开行动都成了问题。事实上,僵局已经影响到了美军的部署与轮换。巴格达外围的战斗日益激烈,为防止兵力不足,4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把陆军在伊拉克的服务期延长3个月。

  对此,众议院陆海空三军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艾克•斯凯尔顿表示:这将使原已精疲力尽的陆军雪上加霜,但要应对目前的情势的确已别无选择。

  兵力短缺以及由于延长服役可能对士气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一旦《战争开支法案》久拖不决,驻伊美军不要说继续保持对武装分子的压力,即便每天只睡觉什么都不做,都难以维持到7月。

  新安全计划也值得推敲。美军与伊拉克政府军加强了对城市的控制,时常与武装派别在控制区边缘发生争夺。但城市之外的情况却更加复杂了。被迫离开城市的武装分子在其他地方重新集结,广大农村也从此不得安宁。伴随着新安全计划的推进,整个国家仿佛都被点燃了。

  更为重要的是,无休无止的战乱让美国付出的一切可能成为“竹篮打水”。因为,伊拉克人已经厌倦了这一切,对于美国当初许给他们的承诺,他们现在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不信任”。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4月初说,伊拉克战争远比越战复杂,美国已经不可能在伊拉克取得军事胜利。一场仅仅进行了1个多月的战争,其结局居然要等到4年后才能看得清楚,这真是历史的嘲弄。

  不过,对于如何结束伊拉克目前的局面,基辛格也没有答案。他说,不论美国是立即撤军还是不再对伊拉克问题施加影响都将使局势进一步恶化。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为本版报道提供支持,特此致谢。)

与战乱中的伊拉克同在

———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伊拉克代表

□本报记者 史哲

  三场战争,然后是四年的动荡、冲突,渐渐地,连直视恐惧与死亡也成了生活与工作中的一部分,不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还在这里坚持着。它也因此成为伊拉克、成为战争与和平鲜活的见证。2007年4月,美军占领巴格达四周年之际,本报专访了ICRC驻伊拉克代表娜达•杜玛尼。

  1999年加入ICRC的娜达,似乎与伊拉克有着不解之缘,她曾两次被派驻伊拉克。

  南方周末:你为什么会去伊拉克呢?你的家人不会为你担心吗?

  娜达:在ICRC,你无法选择在哪里工作。ICRC只管把合适的人派到能发挥他们作用的地方。我第一次去伊拉克是1999年,当时这个国家还很安全。2003年,也就是美伊战争后,情况复杂起来,危险与日俱增。2003年10月27日,我们驻巴格达的办公室就遭到炸弹袭击,我的两个同事以及10名路人遇难。不过,就安全而言,伊拉克当时的总体情势并不比今天更糟。

  我现在去伊拉克往往只是短暂停留。一般而言,我会避免跟家人提到这些。我想,他们也不会有机会看到你们的报纸。

  对我而言,伊拉克并不仅仅是一个充满恐惧、苦难的地方。那里还有迷人的人民,以及植根于这片土地的文明,还有许多了不起的人,他们友善而彬彬有礼。那里诞生了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它曾给这个世界贡献良多。

  南方周末:还记得第一次进入伊拉克时的感受吗?后来去伊拉克的感受呢?

  娜达:1999年第一次到巴格达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雄伟的建筑,妩媚的都市,还有底格里斯河两岸美丽的风光。我的脑海里充斥着《一千零一夜》的传奇,它们正如我期待的那样漂亮。

  2003年再一次来到伊拉克时,眼前的变化却让人有些不知所措:硝烟与战争的残迹布满了建筑的表面;人们的行为也改变了,或者说,他们是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网吧如同雨后春笋;卫星天线也竖起来了,外国记者遍布各地。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后来,暴力、犯罪、军事行动以及绑架充斥大街小巷,巴格达变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

  南方周末:去伊拉克之前,你都为未来的工作做了哪些准备呢?

  娜达:除了翻了翻最新的动态,坦率地说,基本上什么也没准备。

  南方周末:能介绍一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伊拉克的情况吗?

  娜达:1980年以来,ICRC就一直呆在这里。2003年10月,驻巴格达办公室遇袭后,我们减少了在巴格达和巴士拉的工作人员,缩减了行动规模。2005年1月一名工作人员遇难后,再一次采取了限制措施。

  不过,我们正慢慢重新扩展在伊拉克的行动———在许多地方建立了办事处;2007年的预算达到了约48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援助平民。目前,有超过500名工作人员在伊拉克工作,其中大多数属于长期雇员。这清楚地展现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决心为伊拉克人民提供帮助的承诺。

  南方周末:那么,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娜达:我的工作就是保证ICRC作为一个人道、公正、中立、独立的组织在伊拉克的存在。让公众,以及我们的对话者最大程度地了解ICRC的信条———我们如何开展工作以及我们都做些什么(援助平民,探视被囚禁者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扮演其他的角色,比如唤起世界对人道问题的关注,再比如在一定意义上,成为那些“无声者”的喉舌。所以,我的工作还包括收集有关人道形势的一般信息,并对ICRC的反应和行动做出说明。

  南方周末:你需要同那些美国所说的“恐怖分子”打交道吗?

  娜达:与武装组织谈判并非我的工作。不过对ICRC而言,同不同派别打交道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能够接近需要帮助的人并被他们所接受,而地方派别不管其信仰和政治取向,他们在当地都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同他们打交道当然会有助于我们的工作。

  南方周末:在伊拉克,最困难的是什么?

  娜达:最难的是无法对人们的需要和期望做出回应。现实常常超出你的控制和能力。伊拉克的需求是巨大的,即使是像ICRC这样组织有序、拥有行动能力的国际机构也无法满足这里的所有需要。

  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的照片引发了公开的丑闻,那是我个人感到困难的时候。作为ICRC的发言人,我必须向人们解释为什么我们探视那些被囚禁的人,却没有把他们的实际情况公之于众。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很难理解为此保密的目的,有时候双边协商要比公开谴责更有效。

  南方周末:在伊拉克,你是否曾感到焦虑、悲伤或者无助?

  娜达:我的确感到悲伤,伊拉克正在发生的一切深深触动了我。但我从没有感到绝望。否则,我也许就不会在ICRC工作了。尽管许多人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但我始终坚信这一点,这里将会重新获得安全,这里的人民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南方周末:你觉得,美国能在重建伊拉克和平与秩序方面取得成功吗?

  娜达:我的身份并不适合对此加以评论。我只是希望伊拉克人能够享受和平与安全,经过这么多年冲突、制裁与战争之后,他们应该拥有体面的生活。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人员在伊拉克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供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