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之歌
穷人之歌
1.拉石头的“人力车夫”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李白《丁都护歌》
八十年代末
一座城市
一个夏日
我看到了一位“人力车夫”
他车上拉的不是老爷、太太
不是学者、教授
他车上拉的是——
三块硕大的石头
“人力车夫”在前
三块石头在后
虽然,他那黝黑的臂膀上的
每一块肌肉都已高高隆起了
虽然,他那魁梧的身躯上的
每一个毛孔都已淌出汗水了
虽然,他那宽厚的脚板下的
每一个足印都已深深地
陷入柏油路面了
车子
还是那么缓缓地移动
仿佛是在原地驻足
“人力车夫”在前
三块石头在后
他需要征服疲劳
他需要征服酷暑
他需要征服
城里人的冷漠
他需要征服
一段段凸起又凹下的马路
“人力车夫”在前
三块石头在后
前面就是桥头——
高山一样的桥头
险峰一样的桥头!
假如车翻了
假如石滚了
假如车夫倒下了
假如……
“假如”炙得我浑身发烫
“假如”震得我灵魂发抖
“假如”催着我伸出了白皙的手……
“人力车夫”在前
三块石头在后
一步步
一步一步
车夫终于上来了
三块石头终于上来了
身后留下了——
一串汗涔涔的足迹
两道血淋淋的车沟
“人力车夫”在前
三块石头在后
——你拉石头做什么?
——盖宾馆
——不是有机动车吗?
——是的,老板说运费太贵
——不是有骡马吗?
——是的,城里禁行
——不能少拉一点儿吗?
——是的,赚的钱不够糊口……
“人力车夫”在前
三块石头在后
望着“人力车夫”的背影
站在烈日当空的桥头
我依稀看到——
在那一座座豪华的宾馆和饭店里
老板们正在用象牙筷
夹着“人力车夫”的嫩肉下酒
1989-8
2.防范
以变色镜防范阳光
以卫生筷防范病菌
以保险锁防范小偷
以安全门防范坏人
以路不拾遗防范圈套
以夜不出户防范强盗
以研究商标防范伪劣
以分析广告防范假冒
以弹簧秤防范缺斤短两
以出满勤防范老板扣奖
以收支簿防范月底的拮据
以练地摊防范生活由贫困线上下降
该防范的都防范了
可是——
以什么
防范我们劳动果实的失窃呢?
1992-10
3.母亲之死
她
从苦难的岁月里来
从苦难的岁月里去
也曾有过
一段幸福的好光景——
跳过
翻身道情的秧歌
分过
土豪劣绅的田地
唱过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尝过
属于自己劳动的甜蜜果实
也曾——
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给我们讲
那过去的事情
也曾——
在文化补习班里
用崭新的钢笔默写:
“我们不再是奴隶”
也曾——
到火热的工地上
为共和国的大厦
添砖加瓦
也曾——
到北戴河工人疗养院中
呼吸
蔚蓝色的空气
也曾——
同厂长和党委书记一起
出席
职工代表大会
也曾——
同雷锋和张思德一起
重新组合
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然而——
当暮年和病魔一道来时
“白衣天使”们都商品经济了
“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
都假冒伪劣了
那一段幸福的好光景呵
便随着一个严冬的到来
被冷冻到零度以下……
就这样
她去了——
没有遗产
也没有遗嘱
只留下
一沓厚厚的医药费收据
债务给儿女
就这样
她去了——
虽然
生前吃的并不是野菜和谷糠
虽然
身上穿的并不是破烂的单衣裳
而我
却依稀听到——
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
妈妈
又冷又饿跌倒在的雪地上……
1993-3
4.卖“以物抵工资秋裤”者
街上有卖秋裤者,自创广告词曰:“以物抵工资秋裤”,大字皇皇。
是的 秋裤可以穿
又适逢秋季
——深秋更好
立冬最好
多买几条可以御寒
多穿几条可以暖和
是的 秋裤可以穿
然而可以吃吗?
——吃不了拿去卖
卖了钱买吃的
卖“以物抵工资秋裤”者说:
这是老板说的
是的 秋裤可以穿
然而工资——血汗钱呢?
——因为市场萧条
因为库存积压
因为资金周转不灵
种种理由都这么说
是的 秋裤可以穿
然而老板呢?
然而老板的老板呢?
然而老板的老板的老板呢?
街上没有一个
卖“以物抵工资秋裤”的老板
——何以见得?
他身上没有“BP”机没有“大哥大”
他座下没有“奔驰”“奥迪”“桑塔纳”
他脸上没有山珍海味的光泽
他腰里没有“长城”“牡丹”信用卡
——街上的卖“以物抵工资秋裤”者!
1993-10
5.捡垃圾者
大年初一之夜
寒风刺骨之夜
一个捡垃圾者
出现在他的岗位上
一只手电筒
发出微弱的光束
在漆黑的垃圾道口
点燃他的烟花
他捡垃圾的工具
真叫不出名堂
他身上背的
肯定叫筐
筐里肯定是
人间的污秽
污秽肯定是
很精华的
精华肯定是
很沉重的
不然,他的身躯
何以那样伛偻
不然,他的步履
何以那样艰难……
是的,过年时的垃圾
比平时的垃圾有油水
是的,第一茬垃圾
比第二茬垃圾更丰厚
所以,你才企盼
夜要更黑,天要更冷
所以,你才祝愿
人要富贵,家要团圆
所以,你捡到的腐肉
才足以果腹
所以,你拾到的破衫
才足以御寒……
大年初一之夜
寒风刺骨之夜
一个捡垃圾者
出现在他的岗位上
一个当代的卖炭翁或养蚕人
出现在他的岗位上
演着比卖炭翁还悲的悲剧
淌着比养蚕人还惨的泪滴
1995-2
6.假的种子
如果这粒种子是我的
种下去
至多
它不发芽不开花不溢香
没有什么关系
我可以等
一年二年三年……
直至我垂垂老矣
如果这粒种子是他们的
可是个问题
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
种下去
便意味着
他们要饿肚皮
肚皮可不能等
不消说一年
不消说一季
一天都不可以
我可以等
等到希望变成失望
然后
像嚼橄榄一样
熟练地嚼
上当的滋味
受骗的滋味
然后
将生活中的这段插曲
像抹蛛网一样
将它们轻轻地抹去
他们可没有我潇洒
他们
不是站在阳台上
回味橄榄的滋味
他们
是站在收获的季节里
收获
光秃秃的土地
——这可是个问题
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
1995-5
7.有时我觉得……
有时我觉得人生太短暂
——当我看到好人的时候
有时我觉得人生太漫长
——当我看到坏人的时候
有时我觉得人生太残酷
——当我看到穷人的时候
有时我觉得人生太美好
——当我看到富人的时候
有时我觉得人生太可爱
——当我看到我爱的人的时候
有时我觉得人生太可憎
——当我看到我憎的人的时候
1995-7
8.一位善良医生的独白
他得的是重症
然而并非是不治之症
只因没了钱
便不能把
最后一个疗程
延续下去
早晨
“逐客令”已经签发
中午
“吊针”已经拔下
晚上
病人已奄奄一息
院长在电话中说:
我也无能为力呀
这是上边的指示——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经济效益第一
也许
我可以慷慨解囊
——为了一个疗程的延续
——为了一条生命的延续
可是
他
不是第一个
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这一个又一个面前
我的慷慨
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救死扶伤
本是医生的天职
可今天 此刻 病房里
我感到——
那神圣的天职
同残酷的现实之间
隔着无限遥远的距离……
再不用填它的病历了
我填我的病历——
我怎么办?
我怎么办
才能尽到
一个医生的天职?
1995-8
9.关于心理调节
——并非讽刺心理医生
找心理医生
他告诉你
要学会心理调节
厂里发70%的工资
心理调节——
比发50%工资的强多了
鸡蛋由三块涨到四块
心理调节——
比十块钱一斤的贱多了
老少三代住一间房子
心理调节——
比原始部落的穴居好多了
被人宰了一回
心理调节——
吃亏是福
被人骗了一回
心理调节——
钱有臭味
被人偷了一回
心理调节——
破财免灾
被蚊子咬了一口
心理调节——
幸亏没有吸干我的血
被恶棍打折了腿
心理调节——
幸亏没有揪断我的头
被流氓强奸了
心理调节——
幸亏没有传给我艾滋病
…………
就这样
一路调节下去——
让我们都调节成阿Q
万岁——
心理医生
万岁——
功德无量的心理医生
1996-2
10.花园即景
浇水 除草 施肥
护花人
把我的花
护理得
枝繁叶茂 蓊蓊郁郁
为了节约开支
护花人
住的却是窝棚
苍蝇和虫豸
自由出入
一把蒲扇纳凉
两块脚手板作床
几张苫布作褥……
朝晖
泻在行军灶和草帽上
装点了风景
摄影师大声曰:
野趣
三伏天的蚊子
勇猛无比
不仅吮血
而且吃肉
终于
护花人
被吃得
只剩下骨头了……
正好
甩给路边的饿狗
路边的饿狗在吼:
交占地费
交违章建筑费
交破坏市容费
交污染空气费
交……
骨头在饿狗的嘴下颤抖……
1997-8
11.清晨,与清洁工对话
——先生,您早
——您也早,先生
——您的休闲服很名牌
您的休闲时光我很羡慕
——您也可以早起点儿
运动运动散散步
——我吗?扫完这条马路
还得去摆摊卖布
——为什么这样忙碌?
——为了一家三口儿人糊口
——难道您的工资不够?
——一月三百元工资
您说够不够?
去年生了一场大病
找人借了一万
今年孩子上学
要交“支教费”四千五
所以我不得不去摆摊
所以我没有时间散步
先生,您是……
——我是一所学校的职员
每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
我每年还有两个假期
所以我有时间散步
——我要是您,该多好哇!
——也许,大家都会好起来的
——是吗?我看不见光明
——也许,明天就会好起来的
——是吗?我看不见前途
——也许……
——先生,时间不早
我得出摊儿了
今天天儿热
兴许能多卖几尺薄布……
1998-8
12.买早点时的对话
——师傅,买一袋儿鲜奶
——您……
我这儿只剩下两袋儿了
您能不能都买了
喝不了
放到冰箱里
明天再喝保证不坏
——如果卖不了,您也能喝呀
——我?我还喝奶?
我连喝水的钱都快没了
——怎么?
——三年多了
厂里的退休金一分没发
儿子因为没钱结不了婚
闺女因为没钱上不了学
老伴因为没钱看不了病
“危改”因为没钱买不了房
……
您说哪儿不需要钱
您说我从哪儿弄这么多钱?
老百姓的命苦啊
老百姓活着艰难!
——您……
——您把两袋儿都买了吧
谢谢……
1998-8
13.主子与奴才
主子对奴才说:
今天我要打你
请你考虑一下
用皮鞭还是用棍棒?
奴才苦苦地想呀想:
皮鞭和棍棒
哪一样儿
更能忍受呢?
可是
作为奴才
永远也想不到:
你,为什么打我?
1998-9
14.读斯米尔宁斯基《赤脚的孩子》
当我看到
烈日下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在马路边摆着地摊
我就想起了你的那句话——
当我看到
寒风里
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
在工地上扛着水泥
我就想起了你的那句话——
当我看到
细雨中
一个蓬头垢面的妇女
在楼群里收着破烂
我就想起了你的那句话——
当我看到
大雪后
一个衣衫褴褛的乡亲
在泥泞中捡着垃圾
我就想起了你的那句话——
当我看到
市场上
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
被生活逼着做起了小买卖
我就想起了你的那句话——
当我看到
血站里
一个面色苍白的父亲
被贫困逼着卖起了血浆
我就想起了你的那句话——
当我看到
大街上
一群求告无门的工人
被苦难逼成游行的队伍
我就想起了你的那句话——
当我看到
暗夜里
一个下岗待业的母亲
被绝望逼进永恒的天堂
我就想起了你的那句话——
“两个世界,一个是多余的!”
2000-1
15.富人和善良的人
富人对善良的人说——
今天,我要让你受穷
请你想一想
你是愿意挨饿呢
还是愿意受冻?
善良的人想呀想——
挨饿和受冻
哪一样儿更能忍受呢?
可是
善良的人啊
你为什么不想一想——
我
为什么要受穷?
2000-2
16.奴隶和枷锁
有一天
一个勇敢的奴隶
打碎了所有奴隶身上的枷锁
一个被解放的奴隶说——
我自由了?
不可能!
让我继续套着枷锁吧
没有枷锁我不知道怎么活
2000-5
17.我……怕……
我不敢看报——
怕新闻是假的
我不敢看电视——
怕广告是假的
我不敢读书——
怕知识是假的
我不敢上网——
怕信息是假的
我不敢上学——
怕教授是假的
我不敢讲课——
怕教材是假的
我不敢写文章——
怕论据是假的
我不敢参赛——
怕评委是假的
我不敢打工——
怕老板是假的
我不敢种田——
怕种子是假的
我不敢经商——
怕信用是假的
我不敢走路——
怕鞋是假的
我不敢坐车——
怕桥是假的
我不敢买房——
怕地基是假的
我不敢花钱——
怕钞票是假的
我不敢存款——
怕银行是假的
我不敢炒股——
怕年报是假的
我不敢投注——
怕摇奖是假的
我白天不敢在家——
怕推销员是假的
我夜晚不敢上床——
怕安全套是假的
我冷了不敢买衣——
怕防寒服是假的
我热了不敢出汗——
怕沐浴液是假的
我胖了不敢减肥——
怕减肥茶是假的
我瘦了不敢滋补——
怕滋补液是假的
我饿了不敢吃饭——
怕大米是假的
我馋了不敢喝酒——
怕忘忧物是假的
我老了不敢生病——
怕药和医生是假的
我死了不敢出殡——
怕花圈和骨灰盒是假的
2001-9
18.穷人和贪官
穷人为了糊口
不得不去挣钱
贪官为了享受
不得不去“圈钱”
穷人挣钱
越来越艰难
贪官“圈钱”
越来越简单
穷人的钱
一毛一毛地挣
贪官的钱
百万百万地“圈”
穷人的钱
越来越少
贪官的钱
码成高山
穷人的境地
越来越悲惨
贪官的日子
越来越舒坦
穷人越来越穷
贪官越来越贪
穷人所以越来越穷
是因为贪官越来越贪
因为贪官“圈”来的钱
全是穷人的血汗
所以——
这世界要消灭穷人
必须首先消灭贪官
2001-11
19.今天下大雪
今天下大雪
狠一把心——
“打的”吧
在十字路口
雕塑了一个小时
北风才告诉我——
今天“的哥”的生意火
已经
“涨停板”了
还是回转家去
“自行”咱们的“车”吧
拔了拔气门嘴
叫轮胎煞几口气
——每次下雪时
都这么做
也算是
一种安全措施
半骑半推
半走半摔地
终于
送孩子
到了学校
铃声很清脆
不知是
下课铃
还是
第二节或第三节或第四节课的
上课铃
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反正
孩子身上的泥巴
就是一张
最真实的请假条
而且
根据经验
今天这个日子
老师
也早来不了多早
望着孩子
趔趄着走进校门
心里想——
放学后可怎么办呢?
要是“的哥”们
继续“涨停板”呢?
唉——
也许
咱们穷人
就是这么个活法?
笛笛——
耳边传来
汽车喇叭的尖叫声
此刻
我才发现
有许多辆豪华的轿车
从我身边驶过……
虽然
覆膜的玻璃
挡住了我的视线
但我敢说——
坐在车里的
肯定都是富人和贵人
或
富人和贵人的夫人和情人……
此刻
我忽然感到
浑身
一阵阵颤栗……
不是因为
风雪越来越大
而是因为
我看到——
每辆轿车的油箱里
满满盛着的
都不是油
是——
我们穷人的血汗
2001-12-20
20.商场见闻
像杨白劳
给喜儿买头绳儿一样
除夕前
一位年轻的妈妈
给她的女儿买头饰
女儿指着那边的柜台:
妈妈,我要买新衣裳
——眼里闪烁着泪花
妈妈说:
好孩子,听话
去年那件毛衣
洗干净了
还能穿
等明年
妈妈上岗了
挣来钱
一定给你买一件“名牌”
说着
从口袋儿里
掏出了四元钱
拣最便宜的头饰
买了两个
像杨白劳
给喜儿扎头绳儿一样
给女儿戴在头上
此刻,我看到
“黄世仁”也走进了商场
在“皮尔•卡丹”专柜上
花三千元钱
给他的儿子
买了一件皮袄
然后
举着手机喊:
老穆
快过年了
佃户们的账
收齐了没有?
此刻,此时此刻
我分明听到
杨各庄里
北——风——吹……
此刻,此时此刻
我分明看到
黄府门外
雪——花——飘……
2002-1-1
21.当我……
当我
从雅间里出来
把一箱啤酒罐
送给清洁工时
嘴上在说:
卖废品也能卖几块钱
当垃圾倒掉
怪可惜的
心里在想:
吃完了他的肉
喝完了他的血
把剩下的骨头
丢给他去啃啃
这样的人
未免太伪善了吧?
2002-1-2
22.从雅间里出来
在视觉里
红酒和人血是一样的
——题记
从雅间里
出来
不经意地
回头
看见
“下人们”
正在喝
剩下的
半杯红酒
我猜想
他们
可能是
被喝得
贫了血
需要点
红色的液体
补补
2002-2
23.爱和施舍
屠格涅夫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贫困的农夫
收养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侄女
他的妻子说:
我们收养她
就没钱买盐了
农夫说:
那么
就吃不放盐的汤吧
讲完这个故事
屠格涅夫评论说:
一个拿出成千上万的金钱
来救济穷人的富翁
比不上这个农夫
我听朋友讲了一件真事——
一个重病在身的穷人
春节前
收到慈善机构
一千五百元的捐助
可他
从中拿出五百元
捐助给了其他的穷人
他的下岗的妻子说:
这样
我们就没钱看病了
重病在身的穷人说:
那么
就不去医院了
听完这件真事
我在心里说:
那个拿出一千五百元钱
来救济这个穷人的富翁
比不上这个穷人
因为——
爱和施舍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吃完了肉
把剩下的骨头
丢给穷人舔舔
——叫作施舍
自己
只有一个面包
分半个给饥饿的人
——才叫作爱
2002-2
24.读报有感
2002年2月7日《今晚报》头版刊有两条引人注目又截然相反、对比强烈的消息。一条在通栏标题《人人为困难群众作贡献》下报道说:“张家祥因小儿麻痹症落下腿部残疾,从本市重型机械厂下岗后,每月只拿到150元的补助金。妻子患有癫痫病,也下岗,家里还有一个刚从中专毕业的女儿,生活十分困难。”一条的标题是《200万元年薪有主》,文中说:“本报曾经连续刊发报道的东丽区农民企业家200万年薪聘请总经理一事有了下文,曾经在英国学习工作过的天津人金辉成了最后的赢家。”
一边是月收入150元
一边是年收入200万元
200万元除以12等于
月收入16多万元
16多万元除以150元等于
经理的收入是下岗工人收入的1000多倍
这是一串令人震惊的数字
为了对比我查了一下历史档案
档案一——
“彼君子”的收入
达不到“伐檀者”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二——
“硕鼠”的收入
达不到“庄稼汉”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三——
“朱门”的收入
达不到“冻死骨”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四——
“长吏”的收入
达不到“杜陵叟”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五——
“遍身罗绮者”的收入
达不到“蚕妇”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六——
“十指不沾泥”的收入
达不到“陶者”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七——
“鲁四老爷”的收入
达不到“祥林嫂”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八——
“黄世仁”的收入
达不到“杨白劳”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九——
“地主”的收入
达不到“大堰河”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十——
“韩老六”的收入
达不到“赵光腚”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十一——
“车老板”的收入
达不到“骆驼祥子”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十二——
“带工头”的收入
达不到“包身工”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十三——
“周扒皮”的收入
达不到“高玉宝”收入的1000多倍
档案十四——
“将军”的收入
达不到“剪茸毛的朋友”收入的1000多倍
…………
他们达不到的我们达到了
我们打破了历史纪录
真应该庆祝一下
庆祝我们刷新历史的气度
去,找那位经理赞助一台榨汁机
去,从那个工人身上再榨出几滴红酒
——干杯
2002-2
25.参观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
来到地道战的故乡
旅游车还没有停稳
忽然间
几位衣衫褴褛的老妈妈
仿佛从地道里冲出来
冲到门前、窗前
把车子包围了起来……
——那股英雄劲儿
就像当年端鬼子的炮楼
可是
她们今天不是来战斗
而是来争夺——
游客们手中的空纯净水瓶……
下车后我问——
一个瓶子能卖多少钱?
一位老妈妈说——
一斤卖五毛
二十个一斤
这是一道
极为简单的数学题
却极为复杂了我的心……
在地道战纪念馆里
有一张
褪了色却十分醒目的照片——
一群十五六岁的姑娘
身穿短衣
腰插手枪
英姿飒爽
讲解员说——
这是当年冉庄女子抗日小分队
嗯?
这几张脸庞怎么那么熟悉?
哦!
她们
就是停车场上
那几位抢空纯净水瓶的老妈妈
虽然岁月流逝了五十多年
虽然岁月催老了她们的容颜
可是岁月没有改变
她们的燃着怒火的双眼
望着这张见证历史的老照片
我心中感慨万端——
五十多年前的小姑娘
今天变成了老太婆
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法则
然而
五十多年前的抗日英雄
今天变成了准乞丐
难道这也是自然法则?
猛然间
有一种什么声音
撞痛了我的耳膜——
是村头那棵老槐树上的警钟敲响了?
是村里那些土八路们的枪栓拉响了?
是村畔那片挂紧了弦的地雷炸响了?
是村前那只反击扫荡的号角吹响了?
啊,不是,今天还不是
今天
撞痛我的耳膜的
捶裂我的心膜的
是——
回荡在
冉庄 冀中平原 中国大地上空的
日本鬼子的狂笑声……
2002-6
26.致收取“小红包”的医生
令人尊敬的医生:
你可知道
那个脑出血患者
为了治病
已经花掉了全部的积蓄
你收他“小红包”
便意味着——
他的雪上
又加了一层霜
令人尊敬的医生:
你可知道
那个心脏病患者
为了治病
已经丢掉了工作
你收他“小红包”
便意味着——
他的井下
又落了一块石
令人尊敬的医生:
你可知道
那个癌症患者
为了治病
已经卖掉了房子
你收他“小红包”
便意味着——
家人们
还要再卖点什么
令人尊敬的医生:
你可知道
那个下岗工人
为了给孩子治病
已经背上了债务
你收他“小红包”
便意味着——
他的债台
必须要增加高度
令人尊敬的医生:
你可知道
那个农村来的妇女
为了给丈夫治病
已经吃了半年的咸菜就馍
你收他“小红包”
便意味着——
咸菜就馍的日子
必须要延续下去
令人尊敬的医生:
你可知道
那个山区来的小伙
为了给爸爸治病
已经偷偷地卖了几次血
你收他“小红包”
便意味着——
你逼他
刷新卖血的记录
令人尊敬的医生啊——
你可知道
你收取的那一个个“小红包”
并不是一沓沓儿的钞票
而是——
穷人们的一杯杯的
血——浆——啊!
2003-5
27.听见人们议论毛主席
今天
走在大街上
听见人们
议论毛主席
一个衣冠楚楚的人说:
老毛专整人
历次运动都是他搞的
一个袒胸露怀的人说:
毛主席爱人民
整的都是贪官污吏
我想——
那个衣冠楚楚的人
肯定是贪官或准贪官
那个袒胸露怀的人
肯定是苦力
2003-5
28.读报有感
——今日读某地方报纸,有一则新闻写道:今年,农民工全都拿到了全部的工钱。
这一则新闻
给了我无穷的回味——
今年,农民工全都拿到了全部的工钱
(我姑且相信这一条新闻是真实的)
那么
就是说——
去年,不是全部农民工拿到了全部工钱
就是说——
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大大大前年……
不是全部农民工拿到了全部工钱
就是说——
去年,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大大大前年……
只是部分农民工拿到了全部工钱
或
部分农民工拿到了部分工钱
或
全部农民工拿到了部分工钱
或
部分农民工或全部农民工全都没拿到工钱……
总而言之
这则新闻告诉我——
去年,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大大大前年……
肯定不是全部农民工拿到了全部工钱!
那么
请问——
对去年,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大大大前年……
不发或少发农民工工钱的老板
我们的法律都干什么去了?
——工会干什么去了?
——媒体干什么去了?
——公安局干什么去了?
——检察院干什么去了?
——法院干什么去了?
——监狱干什么去了?
——刑场干什么去了?
对去年,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大大大前年……
不发或少发农民工工钱的老板
在去年,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大大大前年……
就应该——
工会起诉
媒体揭发
公安局逮捕
检察院立案
法院宣判
监狱羁押
刑场——
让他们陪一次绑看看!
29.下岗,是什么滋味?
是剥夺了我劳动权利的滋味
是生活由贫困线上下降的滋味
是收支簿上爬满了赤字的滋味
是全家老小唉声叹气的滋味
是生病时没钱看医生的滋味
是月末时没钱交房租的滋味
是过年时没钱给小儿买新衣的滋味
是开学时没钱给大儿交学费的滋味
是炒菜时再多加一勺盐的滋味
是做汤时再少放一滴油的滋味
是煮稀饭时再多添一碗水的滋味
是剥白菜时再少剥一层帮的滋味
是一日三餐节约成两餐的滋味
是一天烧五块蜂窝煤节约成四块的滋味
是每周吃一斤鸡蛋节约成半斤的滋味
是每月给老人五十元生活费节约成二十元的滋味
是在职业介绍所里被白领们用白眼珠看的滋味
是在劳动力市场上被中介们一次次耍弄的滋味
是在风雪中练摊被执法队员们驱来赶去的滋味
是在饭店里打工摔了个盘子被拳脚相加的滋味
是嚼过的口香糖被吐到马路上的滋味
是用过的牙签被扔进垃圾桶里的滋味
是吃剩的折箩被倒入泔水筲中的滋味
是啃剩的骨头被抛给街头饿狗的滋味
是被大兵抢走了洋车的骆驼祥子的滋味
是被鲁四老爷赶出了门的祥林嫂的滋味
是被周朴园逼进无锡河的侍萍的滋味
是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的老马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