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中国农民的梦想与现实

火烧 2007-04-16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探讨中国农民的贫富分化现象,分析部分农民富裕与贫困的原因,涉及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及政策解决方向,突出农村发展不平衡与农民生活现状。

  中国的农民今天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从强坛网友[一家之言]所介绍的自己家乡的情况来看,好像农民是家家住别墅,农民的子女大多数都考进了大学。这般滋润的日子,想必会令城里那些多少有些收入的小白领们也自愧弗如的吧。

  而强坛另一位网友[忽悠]所介绍的一些农民却很苦,苦到了什么程度呢?苦到了城里的那些下岗工人也不好开口说苦的程度,苦到了明知矿坑危险万分也要往里钻的程度。

  也就是说,中国的农村今天也同城市一样,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按照常规理解,所谓两极分化,就是大多数人很穷,极少数人很富。所以我想,[忽悠]网友所介绍的穷农民的数量会多于[一家之言]网友所介绍的富农民的数量。

  估计中央政府也看到了[忽悠]网友所介绍的那些情况,因此也在下决心要解决多数贫穷农民受苦的问题。当然,政府看问题看得比较全面,从农民看到了农村看到了农业,系统地提出了要解决“三农”问题。

  那么,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应当怎么去做呢?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一下富的农民为什么会富,穷的农民为什么会穷。找到了富和穷的原因,就好对症下药了。

  先来看家家住别墅的农民的情况。能够使我们联想到农民家家住别墅的,往往不是个别的成了功的农民企业家,尽管这些农民企业家也会在农村盖起鹤立鸡群的别墅来。在开放搞活的早些年,沿海一带部分农村的农民近水楼台先得月,弄一些当时还相当紧俏的电器产品进来出手,或者弄一些旧轮胎进来翻新,赚得钵满盆满后,就家家盖别墅了。

  后来,随着外资企业的大举入进,一些农村的农业用地被洋人从农民那里大片大片地租来建工厂,村民们因此而得到丰厚的租金,或以土地作股年年分得不菲的红利,钵满盆满后,也就整村整乡甚至整镇整县的家家盖别墅了。

  还有就是我们强国论坛上经常有网友提到的坚持走集体主义道路的南街村那样的情况,农业工业一起上,整个村子共同富裕了,村民们也家家住进了别墅。

  再来看穷苦农民的情况。家庭联产承包后,这些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在一段时期内并不比人民公社那时候低,相对完善的水利设施,推广开来的改良种子,工业反哺农业的化肥供应,没有血吸虫等病害对健康的伤害,没有子女上学高昂学费的压力等等,使得这些农民针对富裕生活的希望伴随着粮食的增产而随风荡漾在自家承包的那几亩田地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的变迁,许许多多农民的辛勤汗水最终没有换来田野上的别墅幢幢。为什么?因为粮食的价格较之于工业品来还很低,而优良种子和化肥所带来的增产在土地的单位面积中也并非是无限的。这,就使得人多地少境况下的中国大多数农民注定要处在或可温饱的低收入水平的窘迫生活之中。

  更为糟糕的是,集体时代留下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当年在世界上搞得最好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分崩离析,血吸虫病害死灰复燃,真假种子以及价格上翻的化肥不断加重粮食生产的成本,大学学费让三个农民壮劳力供不起一个大学生,一旦遇天灾或家中有人生病,甚或是有子女考上大学,这些依靠几亩薄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别墅梦也就必然要立即破灭了。

  知道了农民富裕和受苦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来集思广益为贫苦农民今后的出路想想办法了,当然,我首先希望住别墅的富裕农民不要嫌贫穷农民喝一碗馊稀饭,也希望城里人能够为穷苦农民洞开城门。

  显然,汗滴脚下土没有理想的回报,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自然也就大大地低减了。做什么好呢?电器产品已经不那么紧俏了,旧轮胎翻新恐怕也查得严了,因此穷苦农民再走这样的路富裕起来是不可能的了。洋人租地建工厂,估计也快够规模了,港台和大陆老板建的裤子生产线也已经可以保证全世界人民不光屁股了,因此,穷苦农民等待租地分红的机会也不是那么多了。

  如果走华西村的路,也就是走集体工业发展的路,穷苦农民兴许还会有一线希望。但是,集体已经解体很久了,人心涣散该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重新聚集起来的,更何况打二传组织的乡村官员们往往属于局部的先富阶层,未必肯为穷苦农民的集体化做出牺牲。再说了,如果村村都要当华西村,那农村大炼钢铁的不科学情景又会重现了。工业化,还是集中在城市这样的工业区由国家系统规划起来搞比较妥当。

  这不行那不行,怎么办?只好进老板们开的煤矿和工厂。事实上,从国家的报道来看,这些年已经有亿万穷苦的农民青壮年进了老板们开的煤矿和工厂。

  只是,农民进了煤矿和工厂,只享受到农民工的待遇,就算脚趾手指不会被机器轧断,年老体弱后也还得回农村去务农。由于煤矿和工厂的老板都积极响应经济学家们要把廉价劳动力优势维持下去的号召,只发给农民工很少的工钱,因此农民要靠这样一点微薄收入来盖别墅过上富裕生活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亿万万务农或打工的农民来说,如果继续留在农村或进城打工体弱后又回到农村,那么[一家之言]网友及其亲戚所过上的那种家家别墅家家子女上大学的美好乡村生活,将永远只会是自己心中的梦。所以,我觉得穷苦农民还是怀着乡村梦想走向现实中的城市来才会有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尽管这里同样没有梦想中的乡村别墅。

  很久以前,中国的国营企业有过快速的发展,这些国营企业的发展曾经使亿万农民进入了城市,当然,那时候的农民进了国营企业就转化为工人再也不用回到农村里去了。如今我们许多城里人,或者许多城里人的父母,都曾经是由农民转化为工人的。

  想一想,国营企业真的好,尽管经济学家们讨厌国营企业,但我觉得国营企业当年的模式对解决我们今天的“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好办法。只可惜国营企业改称国有企业后在经济学家们的鼓噪下卖的卖了散的散了,剩下的在国企权贵的把持下也不可能像当年那样担当起将亿万农民转化为工人的重任了。

  我不知道我们的改革航帆最终将会朝向哪里,但就算国企都私有化光了,亿万农民还是得进城当工人才能走出“三农”问题的困境。因此我就想,政府要真想解决“三农”问题,那还得把当年国营企业的办法在今天的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中推行开来。比如,工厂招了农民做工就得把农民转化为工人并不得任意解雇,国家应当为这些进了工厂的农民办理城市户口并要求工厂为工人修建职工宿舍或由国家为工人建造大量的工人新村。

  其实这样的办法,在其它一些国家也是有所采用的。近的看日本,用工实行终身制,企业为员工提供单身或家属宿舍,千百万农民就稳稳当当的转化成了工人,国家也最终成为工业化国家了。远的看法国,总统和总理打着改革的旗号要为老板们争取一个可以解雇工龄不满两年的青年工人的法律,但工人们说不,老板们也就不敢把工人像中国的农民工那样来对待了。所以,日本和法国这些人多地少的国家如今都没有我们这样的“三农”问题。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希望我们的领导者们能够看到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在于解决中国的“三工”问题,工业、工人、工人村,这才是中国农民的归宿,才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归结。万一我们的政府在推行把亿万农民转化为工人的“三工”政策时,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觉得利益减少而不愿意再投资开工厂了,那我们的政府还可以让我们的国营企业再度发展起来。

  中国各个时期的领导者们都说,中国的根本问题,实质是农民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其实是要解决“三工”问题,那么我就觉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应当是一个为了农民而制造大量工人的经济发展政策,而不应该是一个为了老板而制造大量农民工的经济发展政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