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装甲车巡逻引发心态浅析

火烧 2007-04-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重庆装甲巡逻车引发市民争议,部分人认为其出现在和平区域及非重要时间不合适,反映出官民之间存在隔阂与猜忌,影响社会和谐与安全感知。

  人民网转载《重庆晨报》消息《重庆警用装甲巡逻车上街执勤》,可用“威武雄壮,震慑八方”几个字来形容。

  据报道,装甲车上印着“重庆特警”四个大字。4名山城飞虎队队员,架枪于装甲车顶上,头戴特制钢盔,身着黑色防弹背心。

  “装甲巡逻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它容量大、机动性强,能快速将大量警力运送到目的地。”重庆特警总队队长李永成称,每辆装甲巡逻车,除了驾驶民警外,还可容纳12名全副武装的民警。此外,装甲车高大、刚硬的形象,对于震慑犯罪分子、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十分有利。两辆装甲巡逻车共装载了24名飞虎队员。这些飞虎队员都配有特警的标准装备———微型冲锋枪、狙击步枪、大号警棍、防弹背心等。

  每辆装甲车上装有5个摄像头和2个照明装备,这样,巡逻民警在车内就能做到“眼观六路”,没有任何视线死角。装甲车是多边形的,有很多突出的尖角,可以用来冲突障碍物,整车都包裹在厚厚的防弹钢板之下。在装甲巡逻车上,记者看到,里面除了座位外,还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使用的。在装甲巡逻车的两侧,还有6个用可移动防弹钢板阻隔的圆孔,“这是观察孔,民警在车上可以观察外面的情况,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作射击口。”

  厉害。这本是提升市民安全感的好事,却在部分市民中引发争议,或者说,引发某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心态。有议论说,某些市民认为武装特警乘装甲车巡逻,是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时间采取的行动。

  关于错误的地点,有两个注解:一,如果巡逻装甲车出现在巴格达的街头,那是完全必要的。可是把装甲车开上和平祥瑞的重庆街头,而且有飞虎队员“架枪于装甲车顶上,头戴特制钢盔,身着黑色防弹背心”,就有些令人不解了。甚至令人不安。二,曾经发生了点状况的拆迁案发生在杨家坪,怎么开到石桥铺来了?此话有潜台词,本文不明说了,大家心照不宣。

  关于错误的时间,也有两个注解。一,市特警总队总队长李永成说:“装甲巡逻车主要担当重要时间的巡逻任务。”重要时间包括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日及警方大型行动期间。而当天,既不是重要节日也不是重大活动和大型的警方行动。此举有些说不通。二,与上文类似,有人认为“钉子户”都已经解决了,巡逻车才开起来,晚都晚了。此话也是点到为止,不深说。

  这种心态令人有些悲哀。因为从中透出官民的某种隔阂与猜忌。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人心不齐,彼此猜疑,是干事业的大忌。此非重庆人民的福音。过去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现在,本是威慑犯罪份子的行动,却被部分市民认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此中出了什么问题?官民之间的纽带发生了何种危机?

  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次巧合。也许特警总队只是一次预演,在他们安排这次行动时,恐怕想都没想到会引起市民这么多的猜疑。如果预见到了,他们肯定会另行考虑的。

  有些事是带有偶然性的,比如彭水诗案,比如最牛钉子户,比如装甲车巡逻。但偶然的次数多了,就蕴涵着必然的因子。被人猜疑是令人痛苦的。处在“辩诬”的地位,总不会觉得愉快。这就好比商品的牌子,树立一个品牌需要多年的培植,可是毁掉一个品牌,只要一次失信于人就足够了。毁掉一个品牌只是一瞬间的事。

  市民见到特警驾驶装甲车架枪巡逻,就产生这么些联想,怎么说也是不正常的。不要责怪群众落后,不要责怪群众多疑,不要责怪群众“乱想”,重要的是,怎么再建政府公信力,重塑形象,唤回干群鱼水情深,多动动脑筋,多做些实事。

  胡总书记和温总理,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中,与百姓坦诚相见,促膝谈心,“只要关乎百姓的事,就是大事”,“中南海的大门永远向群众敞开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就看当地领导干部舍不舍得下这番苦功夫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你的功夫下到了,百姓必不负你之苦心。人心都是肉长的,普天之下都是这个理。古人早就认识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装甲巡逻车与人心所向相比,孰轻孰重,自当深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