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推进自主创新战略致总理的信
就推进自主创新战略致总理的信
大木木
亲爱的温总理:
虽然“制造大飞机”的事情,国家最近正式立项了。但我仍为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能不能真正得到推进担忧,创新型国家能不能在2020年建成担心。
因为有太多的理由,让人不敢乐观。
虽然已经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强民富的基本依赖,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但现实当中呢,却往往是另一回事。
一则是比起我们的两个东邻,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提出的太迟、大规模推进更是近两年的事情。本来就后人发,再不努力,又怎能期望先人至?
二则是在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自主创新仅仅同改革开放合并为一条而未独自成章,这完全未能显现出自主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倒是英特尔在大连上了条并不先进的生产线,全国欢呼。
三是最近一些地方的政府采购中,仍然接连出现“拒绝国货”的情形。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的商业街建设中,公开排斥国货的事情也有报道。且许多人视之为正常,“没有什么也不起”!也没有看到国家决策层对这些问题的高度重视。因为即使有领导的内部批示,对改变整个社会鄙薄本土产品、崇拜洋品牌的氛围也没有多大作用。
四是龙永图等先生们所鼓吹的“凡是在中国生产产品,并向中国纳税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的谬种流布,余毒不散。受龙永图们的影响,我国在政府采购上的实际作法,大大超前“国际标准”。比如,在美国,只有在本地增加值超过50%的产品,才能算作是美国产品。但在我国,英特尔、微软、戴尔之类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附加值没有超过5%的,却往往都被我们政府采购内定为“必须采购名单”,尤其是占中国政府采购的大头的地方政府。在这种形势下,听说我国还准备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规范的国际谈判。这事要是在战略上拿捏不好,真的会给国家的自主创新造成毁灭性的损害啊!所以请一定要慎重才好!
除上述政府采购中实际上不支持本土产品和自主创新这一令人难堪的事实之外,还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没有解决:
一是我们国家仍然没有支持自主创新的权威性政府机构;
二是支持自主创新的立法大大大大的滞后。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甚至没有一个主管自主创新的高层跨部门机构,比如说“国家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之类。中国的事情很难办,平级的部门之间协调起一些事情来,即使是不大的事情,都太困难了。没有有权威的高层机构来领导、规划、协调进自主创新战略,重大自主创新的推进,只能是“雪拥蓝关马不前”!
还有就是法律的缺失,使自主创新处于群龙治水的状况:自主创新提出几年了,我们甚至还没有一部“自主创新促进法”之类的超越部门利益的法律。只有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一些部门的文件、一些这种那种的鼓励创新的规定内部文件。但这些东西都不形成硬的约束,谁也不会真正重视。况且,我们的自主创新是在国际跨国集团的围追堵截丁展开的,我们的政府机构、部门,在外国公司有组织的、强大的游说力面前,有多少人能够抵挡,又为什么又抵挡啊?
这几年两会期间,包括李书福、李东生、宗庆后、黄鸣、王晶等多少企业家一再呼吁,但没有看到到对决策层有什么真正触动!倒是从南孚到徐工,到娃哈哈,应该做为中国自主创新的龙头企业一再被收购,外人在许多行业正形成垄断之势。没有了平台,中国靠什么自主创新,靠什么建设创新型国家?
因此,虽然自国家提倡和鼓励自主创新以来,整个社会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实事求是地说,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仍然多停留在表面上,甚至在表面上都被公开挑战(如政府采购中变相歧视本土产品的事情),而缺乏有战略、有系统、官民合力的实实在在的推进和落实!
国家已经将将2020年确定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年份。仅余十三个年份了,很快就会过去。任何的犹豫和动摇,任何战略上的被误导,都将使这一伟大的目标落空。
从国际经验看,在目前西方科技占优势、对中国进行高技术封锁和打压的形势下,我们中国人没有一点韩国式的偏执,自主创新能突破重围得以大推进吗?肯定不能!
我真的担心:以目前的节奏、措施、左摇左摆、以及为国家一再为了政治外交需要而进行的巨大对外采购,以目前这样的没有真正响动的、缺乏战略执行能力的表现,我们国家伟大的自主创新战略不会真正取得进展,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很难实现。真希望我不是在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