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怎能唯海归是举:评高层次海归子女高考可优先录取

火烧 2007-03-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讨论海归子女高考优先录取政策的公平性,认为该政策可能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普通考生公平竞争,强调教育公平与政策合理性的重要性。

怎能唯海归是举:评高层次海归子女高考可优先录取

云淡水暖

今天(2007年3月30日)有篇新闻颇为奇特,叫做“高层次海归子女高考可优先录取”(《新京报》),其核心内容是“人事部、教育部等16个部门日前联合下发的一份通知显示,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要优先安排其配偶就业;其子女如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和高考,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草民有些糊涂,什么叫做“高层次海归”,这条“层次”的线如何划?学历:硕士?博士?博士后?资历:助教?讲师?教授?终生教授?在新闻中没有看出来,当然,如果是有真才实料的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效力,是一件大好事,给以一定的优惠也在情理之中,但不能“过”,更不能“过犹不及”。

草民以为,海归归国服务,给其创造适合国情(不是脱离国情)的工作、生活条件,应该而且必须,但是,不能够过分地拔高和“宠爱”海归,更不能在挤压其他人、非海归群体利益的前提下给与优待。比如,16部门的通知规定:工作的报酬、申报项目、职称和职业资格评定、知识产权保护、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出境和居留便利等方面给与照顾,如果是方便其子女就近入学、免收某些如跨区域赞助费用等,可以理解,但是,“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和高考,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就显得过分了。

在现今的中国社会,由于教育方针围绕升学的缘由。由于就业压力的缘由,优质教育资源长期向城市、中心区域倾斜,造成升学压力(中考、高考)极为沉重,升学竞争极为惨烈,在没有其它的选拔方式替代目前的考试模式的情况下,升学考试中的公平、公开、公正尤其显得重要,一些照顾、优待的政策的出台,必须慎之又慎,并且,已经有名目不少的优待政策存在了,比如什么“特长生自主招生”之类,而“海归子女高考可优先录取”对无所谓“特殊理由”,惟有靠苦读的普通考生来说,无异于一个新的不平等竞争对手。

草民以为,别的优惠就算是“合理”的,而这一条“海归子女高考可优先录取”显失公平。

第一、所谓“高层次海归”,应该是学有所成,业有所成者也,其们的学识和成就,应该来自于自身的刻苦钻研和不懈追求,而不是什么人的“照顾”和“优待”,他们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考试制度下,应该接受和鼓励自己的子女凭借自身的实力考取理想的学位,而不是凭借“高人一等”的政策取胜。

第二、海归的“高层次”被方方面面地照顾了,“土鳖”(国内自己培养的)“高层次”要不要“鼓励”,连高考这样的中国家庭心目中的“头等大事”都分出三六九等,这不是在自轻自贱么,向往、追求海外的“优裕”生活环境、优越教学科研环境无可厚非,但是,能够在国内相对落后、艰苦的环境中用功、求真者也更加可贵,比如某些敏感领域的教学研究等,那些默默无闻地在边远地区工作的“高层次土鳖们” 怎么看待对海归的这种优待。

第三、有志于报效祖国、民族的海归,不会冲着这些明显对国内家庭的孩子不公平的政策的“小恩小惠”而来,相关方面要作的,应该是给他们一个健康的、平等的、以人为本的生活、科研、教学氛围,而不是一种“高等华人”般的庙堂。这样,有可能适得其反,给某些投机者以欲望,草民见过一个“高层次海归”的投机、升官历程,时间问题,不说也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