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左黎:“他是每一位母亲的儿子”

火烧 2007-03-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讲述一位平凡英雄的生平,他一生默默无闻却影响深远,成为时代符号与时尚潮流的代表,被广泛传颂为‘每一位母亲的儿子’。

“他是每一位母亲的儿子”

作者: 左黎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母、兄弟相继悲惨死去,年仅7岁就成了孤儿。

          他做过乡政府通信员、公务员、农场拖拉机手、工厂推土机手、工程兵某部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一直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面对的是国家的落后、贫穷和困苦。他生前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默默无闻的行动,无一不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作为士兵,他没有经历过战争;作为英雄,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人们说他“是平平静静的英雄”。

          他22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于一名普通的士兵,世界上唯一以国家的名义为他设立了纪念日。他生前的战友常对孩子们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叔叔,是人世间最有人格的人。” 在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他的大幅肖像被悬挂在军校教学大厅中,很多学员珍藏着他的像章。即使在2002年的日本东京,也仍然可以见到他的画像。

          然而,在他自己的国度,他的名字却成了高不可攀、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和“道德符号”,成了“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好人好事”统计报表,以及宣传领导“政绩”的热闹场面。有人说,梦到与他的在天之灵相遇,他流泪了。然而,我们再也无从知道,他怎样看待身后熙熙攘攘的这个世界。

          随着时代的更替,他的形象也经历了多次演义,按照不同的“时代要求”取舍着。踏入21世纪的新纪元,他不仅在Flash、潮流T恤等波普文化现象中复活,而且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五、六十年代时尚潮流的追求者和“阳光、时尚”的潮流先锋。人们发现:他参加少先队、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钢铁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等等等等,原来都代表着那个时期的“主流时尚”生活。甚至有人宣称:他做了那个年代几乎所有最时髦的事情。比如:他是当地唯一一台手扶拖拉机的拖拉机手,“这几乎可以和现在开宝马相比!”

          进而,人们还根据他诸多遗物中的一篇“赠言”,在几十年后寻访到他生前即已失去联系的“初恋女友”,从而挖掘出“姐弟恋”的动人佳话。更有人言之凿凿地披露他生前“最敬慕”、“最爱慕”和“最密切”的三个女人。人们还慷慨地送给他“文艺青年”的桂冠,展示这名“小知识分子”在当兵之前写的爱情小说和诗歌。

          这位22岁就离开人世的普通战士,享受着无与伦比的身后殊荣和追捧,也经受着最大的人格扭曲和误解。人们把他和“政治”联系着,和“时代”附会着,却唯一忽略了以最平常、本真的目光注视他。

          曾经有众多的英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名字被人们逐渐淡忘;他们如同耀眼的流星,在天空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之后,再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惟有他还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推崇,也许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人们更看重平凡中的伟大,更看重日常生活中的献身精神。

          而普通百姓更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怀念他:无论谁得到了别人不求回报的帮助,人们会说:“这是他做的!”而当他们在生活中经历了人情的冷酷和误解时,又会说:“要是他在就好了!”

          他以那样的一种方式活在普通人的心中,而不是教科书、“传记”、“选集”里,人们更愿意想到:他是那样的善良真诚、坦荡无私、胸襟开阔,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关心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像一位非洲朋友所说:“他是每一位母亲的儿子,是进步人类的儿子。”

          他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曾经看到过一部纪录片中的场景:欧洲的某国,大街上挤满了汹涌的人流,每个人都背着他照片中常见的那种军绿色的挎包,上面印着他的头像。人们不停地对着天空大喊:“SERVE THE PEOPLE! SERVE THE PEOPLE!(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

          “这是一滴特殊的油,它能覆盖整个海洋,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平静。”一名美国教师这样赞美他。

          我们是否真的理解过他——雷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