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欧洲的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火烧 2009-12-27 00:00:00 读书交流 1027
文章探讨欧洲当前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成因,重点分析投机狂的普遍性及其对各经济部门的影响,揭示动产信用公司等金融工具在危机中的作用。

欧洲的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卡•马克思

   

欧洲的经济危机

   

欧洲的投机狂在目前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普遍性。过去也有过投机狂,粮食的、铁路的、采矿的、银行的、棉纺业的,总之,有过各种各样的投机狂。但是,在1817、1825、1836、1846—1847年严重的商业危机时期,投机狂虽然波及了工业和商业的一切部门,而占主导地位的,只是某一种投机狂,它赋予每一个时期特殊的色调和性质。当时投机之风遍及一切经济部门,但是每一个投机者只限于在自己的专门部门活动。相反地,目前的投机狂的代表者——动产信用公司的指导原则,却不是在一个固定的方面进行投机活动,而是普遍地进行投机活动,并且把它集中起来的骗术推行到一切经济部门。此外,目前的投机狂在产生和发展方面,也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它不是开始于英国,而是开始于法国。目前这一类法国投机者和上述时期内进行活动的英国投机者的关系,就像十八世纪法国的自然神论者和十七世纪英国的自然神论者的关系一样。一个提供材料,另一个制定概括的形式,使自然神论得以在十八世纪传遍整个文明世界。英国人想为自己庆幸,庆幸投机活动的策源地已从他们自由的清醒的岛国移到了混乱的、受专制暴君压迫的大陆。但是,他们忘记了,他们在以多么不安的心情注视着法兰西银行每月的月报,因为这些  

54  

月报影响着英格兰银行圣所中的黄金储备。他们忘记了,用圣水来供应欧洲动产信用公司们的大动脉的正是大量的英国资本。他们忘记了,英国商业的过分扩大和生产过剩这些他们称为“健康的”而且现在还在大肆吹嘘(据说出口数字已达11000万英镑左右)的东西,是他们现在所揭露的大陆上的“不健康的”投机活动的直接产物,{如果中国不买美国两房的债券,美国的次贷危机的规模会缩小一点。——阅者注}正如1854和1856年他们的自由主义政策是波拿巴〔政变〕的产物一样。但是不能否认,把皇帝的社会主义,圣西门主义者的证券投机和哲学家的骗术组成一个叫做动产信用公司的奇妙的混合体,这不是英国人的过错。和大陆上的这种巧妙的做法完全相反,英国的投机活动又恢复了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纯粹欺骗的最粗鲁和最原始的形式。这种欺骗成了保尔、斯特兰和贝茨的秘密,成了萨德勒氏梯培雷里银行、伦敦西蒂的柯尔、戴维逊和戈登的巨大业务的秘密;并且正是伦敦英国皇家银行的可悲的、然而却是简单的故事的梗概。  

一小撮董事不需要特别巧妙的办法,只要用巨额的红利安慰公司的股东,用骗人的报告书引诱存户和新股东,就能把公司的资本侵吞。{这就是产权明晰的后果。——阅者注}为此,只要懂得英国的法律就够了。英国皇家银行的事件所以轰动一时,与其说是由于资本的规模,倒不如说是由于被它吸收为股东和存户的小百姓的数量。这个企业的分工极其简单。它有两类董事:一类满足于把1万美元的年俸装入自己的腰包,而他们获得这笔收入是由于他们对银行的事情不闻不问,保持了自己良心的纯洁;另一类确实很想管理银行,但只是为了要当银行的主要账户,或者确切些说,当掠夺者。由于这后一类董事在贷款方面要依赖经理,所以他们一开始就使经理自己有获得贷款的可能。{经理与董事关系新解。——阅者注}除了经理以外,他们同样还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诉银  

55  

行的监事和法律顾问,监事和法律顾问因而以贷款形式获得贿赂。董事和经理除了得到银行贷给他们本人及其亲属的贷款以外,还假立许多户头窃取贷款。现在全部已付的资本为15万英镑,其中121840英镑已直接或间接地被董事们据为己有。银行的创办人麦克格莱哥尔先生这位格拉斯哥的议员,著名的统计学著作的作者欠了银行7362英镑的债;另一个董事丘克斯贝里的议员汉弗利•布朗先生,利用银行为自己偿付竞选经费,有一个时候他欠银行7万英镑的债,而且完全有可能,现在还欠5万英镑。经理凯麦隆先生得了3万英镑的贷款。  

银行开业以来,每年都亏损5万英镑,但是董事们年复一年地向股东恭贺生意兴隆。虽然正式的会计师科耳曼先生宣布股东根本不应当得到任何红利,每一季度仍支付红利6%。只是在去年夏季,才向股东提出了一个数目在37万英镑以上的伪造的财务报告,报告中贷给麦克格莱哥尔、汉弗利•布朗、凯麦隆及其同伙的贷款,列入了容易销售的有价证券的不固定项目里。当银行已经完全没有支付能力的时候,发行了新的股票,同时提出了关于银行业务发达的充满乐观主义的报告并对董事们投了信任票。这种发行新股票的办法决不是作为银行摆脱困境的最后的绝望手段,而完全是董事们的骗局的新的源泉。虽然这家银行的章程中有一条规定,禁止银行买卖自己的股票,但是,实际情况看来一直是这样:只要董事手里的本行股票一跌价,他们就以抵押的方式把这些股票强加给银行。关于“一部分诚实的”董事所谓受骗的情形,他们当中有一个欧文先生在股东大会上曾说过如下的话:  

“当开办本行的一切工作都已准备就绪时,凯麦隆先生被任命为我们的经理,不久我们就认识到,让一个过去从来没有同伦敦的任何一家银行有过  

56  

联系的人来当经理是多么不幸。这种情况就产生了许多困难。我要说的是两年多以前发生的事,当时我已经离开银行。甚至在我离开的前夕,我还不知道有哪怕是一个股东在贴现或贷款业务方面会欠银行1万英镑的债。有一个时候我听到这样的传说,有人抱怨他们当中有人欠了大量贴现期票的债务,关于这件事情我问了一位会计。但是我得到的回答是,既然我已经离开银行,银行的事情就与我无关了。凯麦隆先生说过,任何一个董事都不应当把自己要贴现的期票提交董事会。他宣布说,这种期票应当送交经理,因为如果把它们提交董事会,那末殷实可靠的商界人士就永远不会同我们银行往来了。要不是有一次凯麦隆先生病危,我还不知道这件事。董事长和其他几位董事趁他生病的时候,进行了某些调查,结果发现凯麦隆先生有一个用特别的锁锁起来的本子,这个本子过去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当董事长打开这个本子时,我们大家都非常吃惊。”  

对于凯麦隆先生,应当说的是:他不等这些发现有个结果,就很快地有预见地离开了英国。  

英国皇家银行最不平常和最突出的交易之一,就是它同威尔士一些铁工厂发生的关系。就在公司已付的资本只有5万英镑的时候,仅仅贷给这些铁工厂的贷款就达到7万—8万英镑。当公司第一次占有这个制铁企业时,这个企业已经无法经营了。当这个企业投入了约5万英镑的资本而恢复起来时,它却落到了一个叫克拉克先生的手里。克拉克先生利用了它“一段时期”之后,又把它摔给了银行,并且“表示确信他是放弃了大批财产”,但是事实上他给银行加了一笔两万英镑的“企业”债务。就这样,当这个企业估计是有利可图时,它就脱离了银行,当需要得到新的贷款时,它就又回到了银行。{这种做法与公有制无关。——阅者注}甚至在最后招供时,董事们还企图继续耍这种把戏,还在证明工厂能赢利。据他们说,工厂似乎每年能赢利16000英镑,但是他们忘记了,在公司存在的每一年内,他们要股东付出17742英镑的代价。现在,根据大法官法庭的判决,公司即将撤销。但是在此以前,英国皇家银行的所有冒险家,将为欧洲普遍危机的洪流所吞没。  

   

卡•马克思

   

欧洲的金融危机

   

1856年10月3日于伦敦

   

大约发生在1847年秋而延续到1848年春的欧洲普遍商业危机,是由伦敦金融市场的恐慌开始的。这次恐慌开始于1847年4月底,到5月4日达到了顶点。在这些日子里,一切金融交易都停止了,但是从5月4日起,紧张局面开始缓和下来,因此商人们和记者们就互相庆贺这次恐慌是纯粹偶然的和暂时的。然而没有过几个月,就爆发了商业和工业危机,金融恐慌对这次危机来说,只是一种预兆和先声。  

现在,欧洲金融市场上正发生着与1847年的恐慌相似的风潮。但是这里并不完全相似。目前的恐慌不像1847年那样由西方向东方发展,由伦敦开始经过巴黎到达柏林和维也纳,而是由东方向西方发展。它开始于德国,从那里向巴黎蔓延,最后到达伦敦。当时,这种缓慢的发展过程使恐慌具有地方性,而现在,蔓延之迅速立即表明它具有普遍性。当时,它持续了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星期左右,而现在,它已持续了三个星期。当时,只有少数人看出这种恐慌是普遍危机的先声,而现在,除了那些读着“泰晤士报”,想像他们是在创造历史的英国人以外,谁也不会怀疑这一点。当时,甚至最有远见的政治家所担心的,也不过是1825年  

59  

和1836年危机的重演,而现在他们却相信: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扩大了的1847年危机的再版,而且是扩大了的1848年革命的再版。  

欧洲上层阶级的惊慌不下于他们的绝望。从1849年年中起,他们完全是左右局势的人,只有战争才是他们社会观中的唯一阴影。现在,当战争已经结束或者被认为结束的时候,他们到处遇到的情况就同英国人在滑铁卢会战和1815年缔结和约以后遇到的情况一样;当时代替战〔报〕出现的是关于农业和工业遭到困难的报道。为了拯救自己的财产,当时他们采取了所能采取的一切办法来屠杀群众和镇压革命。而现在,他们认识到,他们自己就是财产关系上的革命的工具,而且是比1848年的革命者所想的革命规模大得多的革命的工具。他们正面临着普遍破产的形势,他们知道,这种破产将在巴黎借贷资本的巨大中心的付款日发生。1815年,英国人在“向来忠于职守的人”卡斯尔里自杀以后,很惊奇地发现他是一个疯子,而欧洲证券投机商人们在波拿巴的脑袋没有掉之前就开始问自己:波拿巴究竟什么时候曾有过清醒的头脑。他们知道,所有的市场上都充斥着进口货;{贸易逆差?——阅者注}有产阶级的各个阶层,甚至渡过去从来没有染上这种疾病的人,现在也卷入了投机倒把的漩涡;没有一个欧洲国家躲过这个漩涡;各国政府耗尽了本国纳税人的能力。在1848年,直接引起革命的事件都是纯粹政治性的,例如:法国的改革宴会,瑞士的宗得崩德之战,柏林的联合议会中的辩论,西班牙的婚姻,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的纠纷,等等,并且当革命的士兵——巴黎的工人宣布1848年的革命为社会革命时,革命的将军们也和世界上其余的人一样感到意外。而现在则  

60  

相反,还在政治革命宣布以前,大家都认识到这是社会革命,而且是这样的一种革命,它不是由工人中间的秘密社团的密谋引起的,而是由属于统治阶级自己的各种动产信用公司们公开实行的鬼蜮伎俩引起的。因此,欧洲上层阶级除了惊慌之外,还痛苦地意识到,他们对革命胜利的本身,只不过有助于在1857年创造物质条件来实现曾经仅仅存在于理想中的1848年的倾向。由此可见,从1849年年中起到目前为止的整个时期,是历史赐给欧洲旧社会的一个纯粹的喘息时机,使它能够最后一次集中地显示自己的一切倾向。  

在政治上是崇拜刀剑,在道德上是普遍败坏以及伪善地恢复已经破除的迷信,在政治经济上是不花力气生产而狂热地追求发财致富,{金融衍生产品促进了这一点。——阅者注}——这就是1849—1856年这段反革命狂欢暴饮的时期内这个社会所表现的倾向。  

另一方面,如果把这次短暂的金融恐慌的效果同马志尼宣言和其他宣言的效果对照一下,那末,从1849年开始的高明的革命家们的全部幻想史,立即就会失去其神秘性。他们不了解人民的经济生活,他们不了解历史发展的实际条件,当爆发新的革命时,他们比彼拉多有更多的理由来推卸责任,说他们与流血事件无关。  

我们说过,欧洲当前的金融恐慌首先发生于德国。波拿巴的报纸就抓住这一点,企图使人相信他的制度同造成这次恐慌没有丝毫关系。  

巴黎的“立宪主义者报”写道:“政府甚至在和约缔结以后,还力图抑制企业家的事业心,推迟实行某些新的租让并禁止依靠交易所实现一些新的计划。不幸,别的它再也做不到了,它不可能防止一切无节制的行为。但是这些无节制的行为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如果说,其中的一部分是在法国市场上产生的,那当然只是较小的一部分。我们的铁路公司出于竞争的情绪可能太匆忙地发行了本票,其收入预定用于扩大铁路网。但是,如果没有大量企  

61  

业突然在国外出现,这也许不会引起困难。特别是没有参战的德国,轻率地把注意力全放在各种企业上。由于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源,就只得借助于我们的资源,又因为官方的市场不对它开放,我们的投机家就向它开放了黑市交易所。这样,法国就成了世界主义的投机活动中心,这种投机活动可以靠牺牲本国的民族利益而使别国发财致富。结果我们的金融市场上资本的供应减少了,而我们的有价证券因买主少而跌价,在有那么多的财富和繁荣的因素的情况下,这种跌价使得公众莫名其妙。”  

我们举出了帝国官方胡说的欧洲恐慌的原因的例子,同时,也不能不举出在波拿巴制度下允许存在的反对意见的例子。  

“国民议会报”宣布说:“可以否认危机的存在,但是,如果注意一下不久前我们的铁路收入和以商业期票抵押的银行贷款的减少以及今年头七个月的出口税减少2500万法郎,那末不能不承认,繁荣的状况是略有消退的。”  

总之,从1849年的反革命时期起,德国的资产阶级的一切积极人士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商业和工业活动上,就像德国的思想界为了自然科学而放弃哲学一样。德国人由于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在战争期间积累的资本相当于他们的邻居法国人在战争中所失去的资本。{美国也因一战等战争而致富。——阅者注}法国的动产信用公司看到德国人的这种情况,看到他们的迅速发展的工业和资本的积累以后,放下架子承认了德国人是自己合适的业务对象,因为波拿巴同奥地利的消极联盟已经使这个公司的注意力转移到奥地利、匈牙利和意大利的未经考查的地方去了。但是,动产信用公司做出了榜样,在德国开始了投机活动以后,对于在它自己推动下建立的投机企业和信贷企业的大量收入,自己都感到惊奇。在1855—1856年,德国人承袭了法国动产信用公司们的完全现成的欺诈法规,就像在1831年他们承袭了法国的现成的政治宪法一样。如果一个十七世纪的法国人看到莱茵河对岸造了规模大一百倍的路易十四的宫廷会感到惊奇的话,近十年来的法国人看到德国有62个国民议会,而他们本国,非常勉强地才产生了一个,也同样会感到惊奇。归根到底,德国完全不是一个地方分权的国家,全部问题只在于集权制在这个国家里是分散的,因而不是存在一个中央,而是存在许多中央。所以,这个国家完全适合于在最短期间和在一切方面开始采取动产信用公司教给它的各种鬼蜮伎俩,就像巴黎的时装在德国比在法国流行得更快一样。这就是这次恐慌首先发生于德国并在那里蔓延最广的直接原因。在以后的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谈到这次恐慌本身的经过并考察它产生的直接原因。  

   

   

卡•马克思

   

欧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约在本年9月中开始的德国金融危机于同月26日达到了最高峰,后来开始逐渐缓和下来,这同1847年英国的金融恐慌相似,那次恐慌在4月底第一次露头,至5月4日达到最高潮,然后逐渐平息下去。当时,伦敦几家主要的银行为了在恐慌期间创造一个暂息时机而作的牺牲,成了几个月后自己破产的起因。德国也将很快产生类似的后果,因为在德国,产生恐慌的基本原因并不是缺乏流通手段,而是游资同当前工业、商业和投机企业的巨大规模不相称。恐慌赖以暂时克服的手段是,各个政府的银行、股份银行和私人银行提高了贴现率,其中有些银行把自己的贴现率提高到6%,有些甚至提高到9%。{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手段。——阅者注}由于这样提高了贴现率,黄金外流暂时停顿,外国的产品停止输入,外国资本为高利的诱饵吸引,未清偿的债款都要求提取,法国的动产信用公司一个月以前还用通融划款的期票支付承包德国铁路的费用,现在不得不用现金来支付,同时,一般地说,法国也不得不用硬币来支付自己在谷物和食品输入方面的差额。{如果要求美国以黄金来支付其贸易逆差,美联储就不能大印钞票了。——阅者注}由此可见,德国的金融恐慌波及了法国,而且在那里立即采取了更加吓人的形式。法兰西银行效法德国的银行,把自己的贴现率提高到6%——这样做已经迫使它在9月30日向英格兰银行提出了贷款100万英镑以上的要求。  

64  

由于这样,英格兰银行甚至没有等到通常在星期四举行的董事会议开会,就在10月1日把本行的贴现率提高到5%,这是1847年金融恐慌以来没有先例的措施。虽然采取了这种提高利息的措施,但是黄金每天以4万英镑之数继续由针线街的地下室外流,而法兰西银行每天要外流600万法郎硬币,当时造币厂每天只能制造300万法郎,其中银币只有约12万法郎。为了制止法兰西银行对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的有害影响,大概在一星期以后,后者又把期限为60天的期票的贴现率提高到6%,期限更长的期票的贴现率提高到7%。为了报答这番好意,法兰西银行在10月6日发布了一项新的指示:它不再办理期限在60天以上的任何期票的贴现,并且宣布,它提供的用有价证券作抵押的贷款,不超过票面额的40%,用铁路股票作抵押的贷款,不超过票面额的20%,而且期限总共只有一个月。虽然采取了这一切措施,英格兰银行还是不能制止黄金流往法国,就像法兰西银行不能减轻巴黎的恐慌或者减少硬币流往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一样。{所以,才要废除金本位。因为金本位直接限制了他们的贪婪。——阅者注}法国的恐慌的威力已为下列事实所证明:动产信用公司的股票行情由1680法郎(9月29日的行情)跌到1465法郎(10月6日),即在八天内跌了215法郎,而且直到10月9日,虽然作了最大的努力,仍然不能把股票的行情提高15法郎以上。不用说,国家有息证券也相应地跌价。恐怕没有比这样一件事更可笑的了:我们听到动产信用公司的伟大创始人伊萨克•贝列拉先生冠冕堂皇地担保说,法国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而法国人却不幸地抱怨他们的资本逃往德国。在这一片混乱当中,法国伟大的魔法师拿破仑第三炼好了自己的万应灵丹。他禁止报刊谈论财政危机;通过自己的宪兵向银钱商暗示:最好撕掉橱窗里贴水收购白银的广告{没有直接废掉白银。要废掉白银需要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努力才行。从而白银的废掉预示着资本主义的一个转型。——阅者注},  

65  

并于10月7日在自己的“通报”上登载了一个以他自己的财政大臣的名义写给他本人的报告,报告中肯定说,一切都很好,只是公众对事情作了不正确的估计。{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阅者注}不幸,两天以后,法兰西银行的总裁突然出现,在他的月报中提供了下列材料:  

10月            9月  

(单位:法郎)  

现金库存………………………77062910        113126401  

分行的现金库存………………89407036        122676090  

贴现期票………………………271955426       221308498  

分行贴现期票…………………239623602       217829320  

黄金和白银的贴水………………2128594        1496313  

换句话说,在一个月内库存的现金减少了69332545法郎,期票的贴现增加了72441210法郎,同时,收购黄金和白银支出的贴水超过9月份632281法郎。同样不幸的是,目前,法国人积存的贵金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关于法兰西银行有可能停止支付硬币的风声一天比一天传播得广。拿破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正如他对卢瓦尔河水灾区的干预,其效果大致相同。  

欧洲目前的危机所以复杂,还因为贵金属的外流(商业震动通常的预兆)和黄金同白银相比价格下跌交织在一起。不管这种或者那种商业的和工业的因素怎样,这种下跌不能不使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和必须按法定比例(但已被经济事实所推翻)支付黄金和白银的国家,把自己的白银输到实行金本位制和白银的官价不偏离其市场价格的市场上去。由于法国和英国的有关情况正是这样,只要法国没有以金币代替银币,白银自然就由法国流往英国,而黄金由英国流往法国。一方面,很清楚,一般流通手段的这种交换会带来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或  

66  

者像过去做过的那样实行金本位制,停止白银流通,或者像1851年荷兰和不久前的比利时做过的那样,停止黄金流通,确定白银为唯一的本位。另一方面,可以看到,除了黄金同白银相比价格下跌以外,如果没有其他的因素起作用,那末,白银由整个欧洲和美洲的普遍外流自己就会终止和停顿,因为在缺乏白银收入的专门来源的情况下,这么多的白银突然退出和停止流通,就必然会降低它同黄金相比的价格,因为任何商品的市场价格都暂时地取决于供求关系,只有在几年以内平均起来才取决于生产费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阅者注}荷兰和比利时银行停止黄金流通对白银的价值只能起非常小的影响,因为白银是这些国家的主要交换手段,所以说这种变动具有经济性质,还不如说它具有法律性质。同时,可以认为,这种变动为供应白银开放了不大的市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一些困难。  

诚然,在最近四五个月内,奥地利国家银行的硬币由2000万元增加到4300万元;这个数目全部都保存在银行的地下室,因为奥地利还没有恢复用硬币支付。在这增加的2300万元中,主要部分是从巴黎和德国由动产信用公司购买铁路得来的。毫无疑问,这是造成不久前白银外流的原因之一,但是,不管在多大的程度上,如果把最近以来金融市场上发生的现象都归咎于这一点,那是错误的。不应当忘记,从1848—1855年,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开采的黄金投入世界金融市场的达10500万英镑,俄国和其他旧的产地开采的不算在内。据最乐观的自由贸易论者认为,根据目前贸易的发展,在这10500万中,需要有5200万用做通货、银行准备金、各国贸易中和平衡收支差额相互结算的金锭或用来制造奢侈品。至于其余的5300万,正像自由贸易论者所认为的,只  

67  

是代替过去在美国和法国使用的白银——美国1000万,法国4300万,而我们认为实际数字要稍低一些。究竟怎样代替,从下列关于法国在1855年间黄金和白银变动情况的官方关税报告表中可以看出:  

1855年输入的黄金                   1855年输入的白银  

金锭……………11045268英镑        银锭………………1717459英镑  

硬币………………4306887英镑       硬币………………3121250英镑  

总计………15352155英镑            总计…………4838709英镑  

1855年输出的黄金                    1855年输出的白银  

金锭………………203544英镑        银锭………………3067229英镑  

硬币………………6306060英镑       硬币………………9783345英镑  

总计…………6509604英镑            总计………12850574英镑  

黄金入超…………8842551英镑         白银出超………8011865英镑  

因此;谁也不能断定说,所以腾出这样大量的白银(5300万英镑)是因为法国和美国货币流通发生变化或奥地利银行积累宝物,或者是由这两者同时造成的。指出下列情况是完全正确的:和黄金不同,由于白银没有贬值的危险{为何如此?——阅者注},所以意大利和东方地区的商人对它比对其他的硬币显然更偏爱,阿拉伯人收买和积累了大量的白银,而且,法国粮商为了支付黑海和阿速夫海进货的款项,宁愿从法国输出白银,而不愿输出黄金,因为在法国,白银仍然保持着同黄金的原来比价,而在俄国南部,黄金和白银的比价就变了。虽然考虑到白银外流的这一切原因,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断定由于这些原因而外流的数字多于1500万或1600万英镑。经济学家们在英国报刊上非常荒谬地提出了东方战争是白银外流的又  

68  

一个特殊原因,虽然他们已经把这种外流算在由于现代贸易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必需的5200万英镑黄金的总数中了。当然,他们不可能让白银来担负黄金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这一切个别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造成白银外流的比较重大的因素,这就是同中国和印度的贸易,相当有趣的是,这个因素也就是1847年大危机的主要特点。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回头来谈,因为这对研究欧洲所面临的危机的经济预兆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读者将会知道,不管金融恐慌和贵金属的外流(这是金融恐慌的直接原因)有着怎样暂时的原因,商业和工业危机的一切因素在欧洲已经存在。{它们在今天的美国也是如此。——阅者注}在法国,由于蚕茧收成不好,葡萄歉收,1855年因局部歉收而输入大批谷物,1856年发生水灾,此外,因波拿巴先生的经济诡计造成巴黎房荒,{中国现在也存在诡计(房价坚挺)造成的房荒。——阅者注}所以这些因素还要更加加深。至于我们,我们觉得只要仔细地了解一下我们在星期六发表的曼涅先生的财政宣言,就会同意这样的假说:不管现在召开的第二次巴黎会议怎样,不管那不勒斯问题怎样,如果1857年给法国带来的预兆不比十年以前伴随1847年而来的预兆坏,那末,拿破仑第三有充分的理由可以为自己庆幸。  

69  

卡•马克思  

欧洲的金融危机。——货币流通史片断  

我们已经从法兰西银行最近的一个报告书中看到,它的金属储备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约为3000万美元,而且仅仅在上一个月中就减少了25%。如果再继续这样减少下去,那末到年底,银行的储备就要耗尽,现金支付也将停止。为了防止这种极危险的现象,曾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方面,警察局应当阻止将白银溶化出口,另一方面,法兰西银行决定以巨大的牺牲作代价,同路特希尔德先生们{这个家族现在的势力如何?——阅者注}签订一项借款600万英镑的合同,使自己的金属储备增加一倍。换句话说,为了补充自己黄金的不足,银行又扩大了黄金的买价和卖价之间的差价。由于这个合同,10月11日曾向英格兰银行支取了5万英镑,10月13日——4万英镑,而昨天到达这里的“亚细亚号”轮船带来了关于继续提取50多万的消息。因此,伦敦普遍担心英格兰银行为了防止自己的基金流往法国,会重新拧紧螺丝,提高自己的贴现率。英格兰银行为了做好准备,除国库期票以外,已经停止发放以任何国家有价证券作抵押的贷款。  

但是,法兰西银行能够成功地装进自己柜子的全部黄金将像  

70  

流入时那样迅速地流出——一部分用来偿付外货,弥补贸易赤字,一部分用于国内需要,代替正在退出流通的白银(收藏白银的现象自然会随着危机的尖锐化而加速起来),最后用于最近三四年来建立的大工业企业的需要。例如,一些曾希望以发行新债券来继续自己的工程并支付股息和贴水(目前谈不到这样做)的大铁路公司,正在采取最冒险的措施来弥补自己财力的空虚。如法国西部铁路需要6000万法郎,东部铁路——2400万,北部铁路——3000万,地中海铁路——2000万,奥尔良铁路——4000万,等等。据统计,所有铁路公司所需要的总数达3亿。曾自鸣得意地以为借助于证券投机就能使人忘掉政治的波拿巴,现在却热衷于用各种政治问题——那不勒斯问题、多瑙河问题、贝萨拉比亚问题、关于新的巴黎会议问题——来转移人们对金融市场的注意,但是,一切都徒劳无益。不仅法国,而且整个欧洲都坚信,所谓的波拿巴王朝的命运和欧洲社会目前的情况一样,都将取决于看来现在已经在巴黎露头的商业危机的结局。  

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白银同黄金相比价格突然上涨,是危机爆发的最初原因。如果不注意到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开采的大量黄金,那就可能认为这种上涨仅仅是由于从西方国家流往亚洲、特别是流往印度和中国的白银日益增加而造成的。从十七世纪初起,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对欧洲和美洲的金银市场一直起着严重的影响。白银是这些东方国家的唯一交换手段,由于同东方进行贸易,从西属美洲大量输入欧洲的财宝,有一部分就从欧洲大陆外流,于是,美洲输入欧洲的白银,就这样由于从欧洲输往亚洲而得到了平衡。诚然,与此同时,黄金从亚洲输往欧洲。但是,如果把1840年和1850年期间乌拉尔开采的黄金除开不算,那末这种出口是微不足道的,不可能产生任何显著的结果。  

当然,亚洲和西方之间白银的流通,随着贸易差额的变动,有其涨潮和退潮的交替时期,但是总的说来,这个世界性运动的经过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十七世纪起到1830年左右;第二个时期从1831年到1848年,最后一个时期从1849年到现在。在第一个时期,向亚洲输出的白银,总的说来是增加的。在第二个时期,这种输出开始削弱,直到最后出现回流,亚洲第一次把它在几乎两个半世纪内吸收来的财宝的一部分归还了欧洲。在第三个时期,仍然处在上升的发展阶段,情况又起了变化,现在,亚洲正以空前的规模吸收白银。  

在较早的时期,在美洲发现白银以后,甚至在葡萄牙在印度建立殖民地以后,欧洲向亚洲输出白银还不怎么能觉察到。到十七世纪初,当荷兰人和后来的英国人扩大了自己同东亚的贸易时,对这种金属的需要量才比较大。但是,从十八世纪英国茶叶的消费开始迅速增长的时候起,对白银的需要量就增加得特别快,因为英国人购买中国的茶叶几乎完全要支付白银。到十八世纪末,白银从欧洲向东亚的外流已经达到十分巨大的规模,甚至吸收相当一部分从美洲输入的白银。就在这一时期内,白银也开始从美洲直接输往亚洲,虽然总的没有超过墨西哥船队从阿卡浦尔科带到菲律宾群岛的数量。十九世纪头三十年,欧洲更加觉察到亚洲在这样吸收白银,由于西班牙的殖民地爆发革命,美洲的白银输出,从1800年的4000多万美元降到了1829年的不足2000万。另一方面,在1796—1825年期间,美国向亚洲输出的白银增加了  

72  

3倍,而在1809年以后,开始(虽然规模较小)直接向东亚输出白银的,不仅有墨西哥,而且还有巴西、智利和秘鲁。从1811年到1822年,欧洲向印度和中国输出的白银超过从这些国家输入的黄金3000多万英镑。  

在1831年开始的时期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印度公司不仅被迫放弃它对欧洲与其东方领地之间的贸易的垄断,而且作为商业企业全部撤销(如果不算它对印度支那的垄断)。这样,由于东印度的贸易对私人开放,不列颠向印度输出的工业品开始大大超过大不列颠从印度输入的原料。因此,贸易差额越来越明显地变得有利于欧洲,结果,白银向亚洲的输出迅速下降。不列颠贸易在世界其他市场上遇到的各种挫折,现在由于它在亚洲的新的扩张而开始得到弥补。如果说,1825年的贸易震动已经使不列颠对印度的输出有了增长,1836年的英美危机又给了它更加有力的推动,那末,1847年不列颠危机的特点,甚至是由对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过多的输出造成的。  

对亚洲的输出在1697年不到不列颠出口总额的1/52,而1822年已经达到约1/14,1830年达到1/9左右,1842年达到1/5强。在这个经济过程只波及印度和亚洲西部地区的时候,白银由欧洲向亚洲的外流削弱,但是没有停止,更没有变为由亚洲流往欧洲。只是到后来,英国的仁慈强迫中国进行正式的鸦片贸易,用大炮轰开了万里长城,以武力打开了天朝同尘世往来的大门,金属货币流通中才发生这种急剧的转变。因此,当中国的白银流到中印边境的时候,英国和美国把自己的工业品大量倾销到中国的太平洋沿岸地区。这也就说明为什么1842年白银在现代贸易史上第一次大量地真正由亚洲输往欧洲。  

73  

但是,亚洲和西方之间贵金属流通中的这种全面的变动是暂时的。在1849年就已经出现了尖锐的日益强烈的反复。就像中国给第一个和第二个时期指出了方向一样,它也给第三个时期指出了方向。中国的起义不仅中断了同印度的鸦片贸易,而且也使外国工业品的购买陷于停顿,因为中国人坚持要用白银购买他们的商品,而他们自己则采取了东方的经济专家在政治和社会动荡时期所惯用的措施——积累财宝。{现在是积累外汇。原因是中国还处在政治和社会动荡时期,至少中国当前的金融当局是这样认为的。——阅者注}中国出超之所以非常可观,还同欧洲最近蚕茧的收成不好有关。根据不列颠驻上海领事罗伯逊先生的报告书,最近十年来中国茶叶的出口增加了63%,丝的出口增加了218%,而工业品的进口减少了66%。罗伯逊先生估计,现在从世界各地平均每年输入中国的白银,比十年前多558万英镑。下面我们列举1849—1856年期间中国进出口的确切材料(每年到6月30日为止):  

茶叶的出口  

(单位:磅)  

输往大不列颠和爱尔兰       输往美国  

1849…………………47242000………………18072000  

1855…………………86509000………………31515000  

1856…………………91035000………………40246000  

丝的出口  

输往大不列颠和爱尔兰         输往法国  

1849……………………17228磅……………………—  

1855……………………51486磅……………………—  

1856……………………50489磅……………………6458包  

74  

英镑  

1855年中国向大不列颠出口的实际价值………………8746000  

1855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实际价值……………………2500000  

总计………………………………………11246000  

扣除20%的运费和其他费用……………………………2249200  

中国总计应得…………………………………8996800  

进口  

英镑  

1852年从英国进口的工业品……………………………2503000  

1855年从英国进口的工业品……………………………1000000  

1856年从英国进口的工业品……………………………1277000  

1853年从印度进口的鸦片和棉花………………………3830000  

1855年从印度进口的鸦片和棉花………………………3306000  

1856年从印度进口的鸦片和棉花………………………3284000  

1855年的进口总值……………………………4306000  

英镑  

1855年中国的顺差………………………………………4690000  

1855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的价值………………………1000000  

中国同世界各国贸易结算中有顺差总额(1855)……5690000  

除了同中国进行贸易而引起白银由欧洲流向亚洲以外,由于最近几年来贸易差额不利于欧洲,白银还流向印度,这从下列的表中可以看出:  

英镑  

1856年不列颠从印度的进口…………………………14578000  

东印度公司转拨扣款……………………………………3000000  

进口总额………………………………………………11578000  

印度从不列颠的进口……………………………………8927000  

印度的顺差………………………………………………2651000  

75  

必须说明:1825年以前,在印度还没有实行单一的银本位法以前,黄金一直是法定的支付手段。因为几年以后,黄金在商业市场上比白银受重视,东印度公司宣布准备接受黄金作为对政府的付款。但是在澳大利亚发现黄金以后,公司也和荷兰政府一样,由于担心黄金贬值,根本不愿意在将来接受黄金而支付白银,于是突然恢复了1825年的单一银本位制。因此,必须用白银清偿同印度的贸易中的债务就具有头等的意义,同时造成了印度对这种金属的大量需求。由于从这个时候起印度白银的价格(同黄金的价格相比)比欧洲上涨得快,不列颠的商人发现,向印度输出白银来投机是有利的,可以换取印度的原料,从而给印度的出口以新的推动。总起来说,从1848年到1855年,仅仅从南安普顿一地输出的白银,就有2100万英镑,此外,从地中海各港口还输出很大的数量。据统计,今年南安普顿就已经向东方输出了1000万。  

从印度贸易的这些变化和中国革命的性质来看,不能期待白银很快就会停止向亚洲流动。因此,断定这次中国革命对欧洲的影响一定比俄国的所有战争、意大利的宣言和欧洲大陆上的秘密社团所起的影响大得多,这决不是轻率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