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再回复齐婕雯: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

火烧 2009-12-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问题,质疑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强调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性,指出哲学原理缺乏科学依据,呼吁回归马克思原意。

    由于时间的问题,前文答复的仓促和笼统,请见谅!

    我为什么坚持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出了很严重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什么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什么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而搞清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又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核心问题,前几日看徐飞的文章: <<为捍卫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而斗争>>,他指出: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使我一下子完全的醒悟了,对呀,<<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不就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吗?而苏联编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企图通过"哲学原理"来阐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可是, 哲学的"原理"存在吗?哲学的"原理"有科学依据吗?哲学的"原理"能站得住脚吗?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

    问题是,这个"物质"与"意识"完全是抽象的概念,而什么是物质? 什么是意识?物质能决定意识吗?显然,这是一个强加于人的"定性",就象"上帝创造万物",这样的"定理"完全是没有依据和科学事实来证明的,却完全是强迫于你必须承认 "物质决定意识",你如果不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定理,这个哲学原理的体系还能站得住脚吗?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

    问题是,什么是"对立"?什么又是"统一" ?对立能统一吗?显然,这种名词的"概念"是完全的抽象概念,你根本无从去加以判断,这又是一个硬性规定,你怀疑这个"规律"的后果,那显然,这个"对立"与"统一"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第三,真理与谬论?而问题是,何为"真理"?何为"谬论"?这是需要事实和理论依据来证明,来解释清楚的,而不是一个名词的概念?

    而以上三点,又恰恰是黑格尔的"思辩哲学"理论体系的特征: 通过抽象概念来推论 "宇宙"的规律,通过名词概念来推断人类社会的问题,这恰恰是违背科学的特征, 科学理论的论证,是以事实为根据的,而哲学却是以抽象的名词概念为理论依据的.

    1914年,列宁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的马克思主义>>一文,奠定了苏维埃政权以后的共产党的 国家理论地位:马克思主义,第一,显然,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完全是"苏联制造"的,而马克思恩格斯肯定是不知情的,第二,我们至今坚持"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正宗" 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我们至今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然而,什么是:无产阶级?

    而世界各国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大体经历过:原始的"混沌"社会,"奴隶制"的奴役社会,分封式的"封建"社会,到今天的"资本"的生产方式的占有的社会,今天的社会,是靠占有土地,占有资源,通过'资本的生产方式"来获取"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来发展的,由其是"工业化"的大机器生产,这就造成人与自然的生产与生存关系严重的分离,是"工业革命"在彻底的改变人类社会历史以来形成的生产方式与生存空间,而"资本"的遂利性和占有性,使得"工业化"的机械设备,哪里有资源,那里就一片繁荣,而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不段转化为再投资扩大再生产,同时,贫困的人口也就不段扩大,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发现了资本的生产方式不段扩大再生产的"财富"原泉,同时,这个财富的"源泉",也就是产生"无产阶级"的社会根源.既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分封制"的封建社会,建立了资产阶级占有的"私有制"社会,为什么不能,无产阶级也通过革命建立"公有制"的社会共同占有的社会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直至"经济危机"的暴发,导致社会生产的推倒重来,而无产阶级为什么不能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无产阶级专政?

    1848年的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是以一个"革命"的阶级登上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为目的的;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的革命政党的诞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地.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年<<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 "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个别地方本来可已作某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十九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问题所提出的意见(第四章)虽然大体上至今还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政治形式已经完全改变,而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彻底扫除,所以这些意见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

    马克思恩格斯1882年俄文版序言:《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见,除了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那么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有制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所有制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个过程,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恩格斯1883年德文版序言:《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可见,<<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完全是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事实,来阐明的,而决不是列宁所强调的是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而来的"唯物史观".

    恩格斯1888年英文版序言: 《宣言》是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起初纯粹是德国工人团体,后来成为国际工人团体,而在1848年以前欧洲大陆的政治条件下必然是秘密团体的工人组织的纲领发表的。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同盟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手稿于1848年1月用德文写成,并在2月24日的法国革命前几星期寄到伦敦付印。法译本于1848年六月起义前不久在巴黎出版。第一个英译本是由艾琳·麦克法林女士翻译的,于1850年刊载在乔治·朱利安·哈尼的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同时也出版了丹麦文译本和波兰文译本。

  1848年巴黎六月起义这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第一次大搏斗的失败,又把欧洲工人阶级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要求暂时推到后面去了。从那时起,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又象二月革命以前那样只是在有产阶级的各个集团之间进行了;工人阶级被迫局限于争取一些政治上的活动自由,并采取资产阶级激进派极左翼的立场。凡是继续显露出生机的独立的无产阶级运动,都遭到无情的镇压。例如,普鲁士警察发觉了当时设在科伦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一些成员被逮捕,并且在经过十八个月监禁之后于1852年10月被交付法庭审判。这次有名的“科伦共产党人案件”从10月4日一直继续到11月12日;被告中有七个人被判处了三年至六年的要塞监禁。宣判之后,同盟即由剩下的成员正式解散。至于《宣言》,似乎注定从此要被人遗忘了。

  当欧洲工人阶级重新聚集了足以对统治阶级发动另一次进攻的力量的时候,便产生了国际工人协会。但是这个协会成立的明确目的是要把欧美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因此,它不能立刻宣布《宣言》中所申述的那些原则。国际应该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都能接受。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当时是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要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的发展。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而且失败比胜利更甚──不能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各种心爱的万应灵丹毫不中用,并使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实条件。马克思是正确的。当1874年国际解散时,工人已经全然不是1864年国际成立时的那个样子了。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和德国的拉萨尔主义已经是奄奄一息,甚至那些很久以前大半已同国际决裂的保守的英国工联也渐有进展,以致它们去年举行的斯温西代表大会的主席能够用它们的名义声明说:“大陆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再不可怕了。”的确,《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间都有已传播得很广了。

  这样一来,《宣言》本身就重新提到前台上来了。从1850年起,德文原本在瑞士、英国和美国重版过数次。1872年,有人在纽约把它译成英文,并在那里的《伍德赫尔和克拉夫林周刊》上发表。接着又有人根据这个英文本把它译成法文,刊载在纽约的《社会主义者报》上。以后在美国又至少出现过两种多少有些曲解的英文译本,其中一种还在英国重版过。由巴枯宁翻译的第一个俄文本约于1863年在日内瓦由赫尔岑办的《钟声》印刷所刊印;由英勇的维拉·查苏利奇翻译的第二个俄文本,则于1882年同样在日内瓦出版。新的丹麦文译本于1885年在哥本哈根作为《社会民主主义丛书》的一种出版,新的法文译本于1886年刊载在巴黎的《社会主义者报》上。有人根据这后一版本译成西班牙文,并于1886年在马德里出版。至于德文的翻印版本,没有去统计,总共至少有十二个。阿尔明尼亚文译本原应于几个月前在君士坦丁堡印出,但是没有出版问世,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出版人害怕在书上标明马克思的姓名,而译者又拒绝把《宣言》当做自己的作品出版。关于后来用其他文字出版的译本,我虽然听说过,但是没有亲眼看到。因此,《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可是,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那些信奉各种空想学说的分子,即英国的欧文派和法国的傅立叶派,这两个流派都已经变成纯粹的宗派,并在逐渐走向灭亡;另一方面是指各种各样的社会庸医,他们都答应要用各种补缀办法来消除一切社会病痛而毫不伤及资本和利润。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至于当时工人阶级中那些确信单纯政治变革全然不够而认为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分子,他们把自己叫做共产主义者。这种共产主义还是颇为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一种共产主义;但它却接触到了最主要之点,并已在工人阶级当中强大到足以形成法国卡贝的和德国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可见,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方面,是“有身分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既然我们自始就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就丝毫没有怀疑究竟应该在这两个名称中间选定哪一个名称。而且后来我们也根本没有想到要把这个名称抛弃。

  虽然《宣言》是我们两人共同的作品,但我终究认为必须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这个原理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这一思想在我看来应该对历史学做出象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那样的贡献,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至于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了什么样的进展,从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可以明白看出。但是到1845年春我在布鲁塞尔重新会见马克思时,他已经把这个思想整理出来,并且用几乎象我在上面的叙述中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向我说明了。

  现在我从我们共同为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引录如下一段话:  “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个别地方本来可以做某些修改。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从1848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组织也跟着有了改进和增长,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伦敦1871年特鲁洛夫版第15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并于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问题所提出的意见(第四章)虽然大体上至今还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而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彻底扫除,所以这些意见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

  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

  本版译文是由译过马克思《资本论》一书大部分的赛米尔·穆尔先生翻译的。我同他一起把译文校阅过一遍,并且我还加了一些有助于理解的历史性的附注。
 
  弗·恩格斯1888年1月30日于伦敦

    恩格斯,1890年德文版序言: 当欧洲工人阶级又强大到足以重新对统治阶级政权发动进攻的时候,产生了国际工人协会。它的目的是要把欧美整个战斗的工人阶级联合成一支大军。因此,它不能从《宣言》中所申述的那些原则出发。它应该有一个不致把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拒之于门外的纲领。这样一个纲领即国际章程绪论部分,是马克思起草的,其行文之巧妙是连巴枯宁和无政府派也不能不承认的。至于说到《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的最终胜利,马克思在这里是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要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的发展。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而且失败比胜利更甚,──不能不使进行斗争的人们明白自己一向所崇奉的那些万应灵丹毫不中用,并使他们的头脑更善于透彻了解工人解放的真实条件。马克思是正确的。1874年,当国际解散的时候,工人阶级已经全然不是1864年国际成立时的那个样子了。罗曼语各国的蒲鲁东主义和德国特有的拉萨尔主义已经奄奄一息,甚至当时极端保守的英国工联也渐有进展,以致它们1887年举行的斯温西代表大会的主席能够用它们的名义声明说:“大陆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再不可怕了。”而在1887年,大陆社会主义已经差不多完全是《宣言》国所宣布的那个理论了。由此可见,《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布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四十二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本身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发出这个号召时,响应者还是寥寥无几。可是,1864年9月28日,大多数西欧国家中的无产者已经联合成为流芳百世的国际工人协会了。固然,国际本身只存在了九年,但它所创立的全世界无产者永久的联合依然存在,并且比先前任何时候更加强固,而今天这个日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即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后来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会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标准工作日。今天的情景定会使全世界的资本家和地主知道:全世界的无产者现在已经真正联合起来了。

    由此看来,<<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唯物史观",是毫无疑义的!而 1917年的"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诞生,说明了<<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是完全正确的.这样,我们也就看到,列宁的 "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完全的错误认识与结论.而160 多年来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衰落,更证明了能否正确认识和建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能否认清"剩余价值"学说给我们所指明的革命方向是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而确立<<共产党宣言>>这个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的地位,是我们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当我们确定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地位,我们就发现苏联社会的"唯生产力论"与中国社会的"唯生产力论" 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肯定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而资产阶级恰恰是极力鼓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科学理论,所以,判断是真的共产党人还是假的共产党人,就在于共产党人是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是运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大力的发展所谓的"社会生产力"?

    因此,我们必须厘清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而不是苏联抛出编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才能确立无产阶级的"唯物史观",而不是企图在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找到"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

    而历史事实的"正本清源",要首先从什么是真假马克思理论基础 入手,而研究"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文献,才发现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恰恰是对马克思理论的"正本清源"!是"文化大革命"纠正了苏联的"修正主义"的社会主义路线,是"文化大革命"第一次的使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 正轨,然而,党内坚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他们要求必须去"实践"才能证明这是正确的路线,因此,毛泽东去世后,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道路, 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旗帜鲜明的,拉开了中国复辟资本主义道路的序幕.然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复辟资本主义的道路,终于使中国沦落为 "中美国"的殖民地的悲剧, 而当"殖民者"在中国疯狂的掠夺中国劳动人民的"价廉物美"的商品时,也同时把美国自己的经济基础挤垮了. 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廉价商品是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炮弹".而"通货膨胀"和高涨的物价,以使工商企业纷纷倒闭,以美国为首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下,拉开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随着资本的资产泡沫的破裂,世界性的政治危机,也将登台,而朝鲜劳动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事实,正如灯塔般的为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旗帜依然在迎风飘扬!   

                  09.12.24.于呼和浩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