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小心被“黑社会”
网民,小心被“黑社会”
互联网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在网上看到的消息,新闻,特别是论坛里的很多帖子、话题,可能有很多都是不真实的,我们的记者就发现了一个潜伏于水下的灰色产业链。(《经济半小时》)
乘着重庆打黑的热潮,最近一期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由“灰色产业链”,推导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新名词,叫作“网络黑社会”,说“网络黑社会”操控舆论 花5万元可左右法院判决。
“网络黑社会”出自 奇虎360公司公关总监屠建路之口。屠建路认为,出自同一主题的帖子在同一时间段,迅速、持续传至数百上千网站论坛成为热帖,“那普通这种网友是不可能做出来,就发一篇贴出,然后在短短的几周内,就迅速去扩展到,蔓延到几百上千,数千这样的一个论坛里面,这个我觉得应该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网络黑社会,因为只有这样一种,专业这种组织在背后推动,才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结果。”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网络经济专家吕本富告诉记者,在普通人以为被偶然爆料,甚至一些被监督曝光而出现的热点话题,其实大部分是被一股潜藏的势力在操纵。近几年来,传统广告公关业务正在迅速走向网络,网络营销的业务应运而生,但是,其中一些以“公关公司” 或“营销公司”名义注册的公司,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品牌炒作、 口碑维护等服务,甚至也能按客户指令进行密集发帖,诋毁、诽谤竞争对手。而且,在最近三年来,这股势力群体越来越庞大,因为他们暗中操作,帮助客户打击异己,攻击对手,因此又被称作网络打手公司。
网络灰色产业链,有年头的网虫对于不会陌生,但这就是“黑社会”,还是头一回听说。本人并不赞同网络灰色产业链的所作所为,但也不赞同把网络灰色产业链称作“网络黑社会”,而且感到央视《经济半小时》这期节目在政治导向上有点欠妥。
第一,重庆打黑够轰轰烈烈了吧,但政府并没有黑社会这一说法,而是始终定位于有黑社会特征的黑恶势力。从所作所为看,网络灰色产业链之恶及不上重庆黑恶势力的一根小指头,如此“相提并论”显然是故弄玄虚、小题大做。
第二,“网络黑社会”之说如果成立,那么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参与发帖的网民,有可能被“黑社会”了,世界上哪有发发帖子就成为黑社会分子的?
第三,“网络黑社会”之说可能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借打击网络灰色产业链名义,行打击网络反腐力量之实,也使百姓失去一个反映心声的窗口,党和政府失去一个听取、了解民意的渠道。在这种情形下,网民只得如同在现实中一样噤如寒蝉,因为一不留心就可能成了“黑社会”分子。
第四,至于灰色产业链操控舆论,试图左右法院判决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如果事件本身不存在的猫腻,法院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真正做到公正判决,又岂是舆论所能左右的呢?网络反腐的大量例证表明,网络舆论对法院判决的影响,更多的是把法院推向了司法公正的一边,而不是相反。
2009年12月20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