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毛泽东引导大众身心健康的捷径:唱戏

火烧 2009-12-2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时代唱戏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强调其促进呼吸、改善情绪、增强自信等多重效果,同时结合样板戏与社会和谐的联系,体现唱戏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李克勤(jixuie)题记:如今的社会文艺也变得商业化功利主义盛行,成天都是比赛,本来艺术是轻松的享受,结果搞得神经紧张。还是毛泽东时代人人唱样板戏好,既可以陶冶情操,又能活动气血,还帮助锻炼筋骨,这是一条有益于大众身心健康的捷径。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16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示我们对老人家的深切怀念!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毛泽东和戏曲演员亲切握手

现代医学研究和人们的实践发现,唱歌最少有以下8大益处:

    1.对健康有益,可以促进深呼吸,从而使肺部得到发展;
    2.可促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和形体动作的优美;
    3.有助于面部表情增强活力和光彩;
    4.促进思维活跃,增强记忆力与思想的集中;    

    5.可以改善一个人的讲话能力,可以改善生活状态和排忧解愁;
    6.可发展对声乐艺术的欣赏能力,有助于情感的通畅;
    7.通过对理想的探索,有助于个性的形成;
    8.可以张扬一个人的勇气和耐心,可以增强性格的沉着和自信心;

而唱戏是唱歌的一种,唱戏具有唱歌的功效,同时因为戏曲有相对固定的格式、调性,适合重复演唱,尤其是从戏迷那里我们可以发现,人一旦喜欢唱戏,就会由衷的热爱,就会把唱戏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回想一下,当年的知识青年,在田间地头演唱样板戏的情景,那是多么富有活力的场景啊!

那时的中小学生,普通劳动者,谁不会唱几段或者是杨子荣的“打虎上山”,或者是李玉和的“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或者是李铁梅的“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或者是李奶奶的“痛说革命家史”,如果是几个人凑在一块,是男的就唱“定计”,有男有女就唱“智斗”,更有许多男生学梅兰芳唱女声的,男女老幼,无不表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生活也就有了韵律和节奏,这难道不是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吗?

而这一切都是毛泽东所导引的啊!

毛泽东一生不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操碎了心,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而且为了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殚精竭虑,想法设法提供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人们只知道毛泽东从延安时期就系统研究建设无产阶级文艺,但是我们很少人了解毛主席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

人们对毛泽东的“政治挂帅”存在很多误解,试想,什么是政治?中山先生讲政治就是众人之事。我们这么个大国,不政治挂帅,拿什么挂帅?经济挂得了帅吗?

毛泽东一生一直在思考人们大众的身心健康问题,文艺是他的解决渠道之一,最后他看准了唱戏是一个突破口,1970年代,他果断提出“普及样板戏”,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大政策,大战略,其中无疑包含有益于人民大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根据历史资料,毛泽东对中国戏曲艺术做过大量研究。他生前不仅观看过大量不同流派、不同剧种的古今剧目,而且保存有京剧、河北梆子、湘剧、晋剧、越剧、粤剧、昆曲、豫剧、楚剧、秦腔、锡剧、祁剧、潮剧、采茶戏、高甲戏等诸多唱片,展现了他宽阔的戏曲视野,反映了他多彩的戏曲审美观。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鲁迅艺术学院时,就已经显示出来他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大家的风范。当时他不仅收藏有中华书局1932年出的京剧《戏考》(41册),而且有《春闺梦》、《亡蜀鉴》、《清官册》、《汾河湾》等传统京剧唱片。

毛泽东那时就说过:京剧“这个东西将来到共产主义还能存在。但是现在不行,因为资本主义乱的很,容不得真艺术”。

鲁艺评剧团缺乏京剧资料,可他们又要学习、演出传统剧目,就必须参考有关资料,团里就派人找主席的夫人江青“走后门”,想借阅《戏考》以及一些资料唱片。

江青把唱片交给来人时说:“《春闺梦》是主席很喜欢的唱片,你们是专家,请注意妥善保护。”这给鲁艺帮助很大。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喜爱和研究,他和京剧名家的交往很多人都知道。

A1.JPG毛泽东主席接见《梁祝》著名演员范瑞娟(左)等

 A2.JPG毛泽东接见梅兰芳等

A4.JPG1951年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题词

毛泽东看戏很投入很动感情,但他同时又保持着习惯性的认真思考,遇到不合情理的,违背历史的都逃不过他的耳朵、眼睛。他总是在看完戏后,跟演员们很平等地交换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有一次毛泽东看谭富英与裘盛戎合演的《捉放宿店》。陈宫有一段流水板的唱腔:“休流泪来免悲伤,忠孝二字挂心旁,同心协力把业创,凌烟阁上美名扬。”戏后毛泽东问谭、裘两位知不知道凌烟阁的典故,两人都答不上来。毛泽东告诉他们:“凌烟阁建于唐太宗时,是纪念开国功臣的地方。问题是汉朝的陈宫怎么唱出几百年后才有的凌烟阁呢?”两人一时语塞。毛泽东建议他们只要修改唱词的末一句,问题就解决了。

谭富英回家后,感慨地对师妹王则昭说:“当初学戏是口传心授,师傅怎么教就怎么演,所以演了这么多年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看来真得钻研文化和历史,不然难免闹笑话。”此后几天两人按毛泽东的意见修改,把最后一句改为“匡扶汉室美名扬”。

毛泽东不但对剧情、唱词很注意,对服装道具也看得很仔细。一次他看完谭富英演的《失空斩》,问起他在扮演诸葛亮时胸前佩带朝珠的来历。谭富英向毛泽东介绍,他的祖父谭鑫培进宫演戏,扮演诸葛亮,由于天气炎热,额头沁出了汗珠。慈禧把一串檀香木佛珠赏赐给了他,说炎热季节闻到檀香木香气,能消暑辟邪。从此谭鑫培每饰演诸葛亮必戴朝珠。别的艺人也纷纷仿效,朝珠便成了扮演诸葛亮的必有饰物。

毛泽东听后点了点头说:“朝珠是清代的叫法,明朝称佛珠。明朝皇帝信佛,拜佛时多把佛珠垂挂胸前。到了清朝,皇帝常把佛珠赏给有功之臣。因为是皇帝所赐,获赏的大臣都把佛珠佩在胸前,所以又称为朝珠。”毛泽东讲完后,又以商讨的口吻对谭富英说:“诸葛亮是三国时的大丞相,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他怎么能戴佛珠呢?当年令祖演戏佩戴,是表示对慈禧感念,并不是剧中人物诸葛亮应该佩戴。前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后人也如法炮制,是不是于理不通?”

毛泽东这一席话,使谭富英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再扮演诸葛亮就不再佩戴佛珠了。

正是因为毛泽东对传统戏曲艺术有如此深厚的造诣,有如此深刻的研究,他才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领导了对京剧的革命,才有了后来的八个样板戏,那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搞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八个样板戏至今依然有着如此宏大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艺术舞台。

今天我们在毛泽东1970年代“普及样板戏”的号召里,有读出了新的内涵,那就是毛主席导引的一条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新路子:唱戏!

毛泽东领导创作的样板戏文化,不光是有了一批崭新的剧目,也不光是有了一批社会主义的文艺新人,而是要让全体中国人民都会欣赏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精华,而且都会唱、会演、会评价京剧、舞剧艺术,并且进而熟悉和了解蕴含在样板戏里面的西洋艺术,包括交响乐、芭蕾舞。

这是何等气魄的文化工程了!

只有我们的毛主席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冲云天”,他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浑身是胆雄赳赳”,“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誓把反动派一扫光”!

那时的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歌唱,唱出了我们的气概,唱出了我们的斗志,唱出了我们的胸怀!

我们也因为这样的唱,而得到了了顺心、舒心,我们的身心都到了净化,我们不就更加健康了吗?

想到这些,我们更加怀念我们的毛主席!

罕见的毛泽东工作生活照片 (29)毛主席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心上。

他真心实意地关心每一个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他又想出了并且做到了如此好的方法用在我们身上!

我们切切不能忘记他老人家啊!

参考:毛泽东的四言韵语《开“出气会”》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9C19597DAD.html

毛泽东在延安办的大学是几流的?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7EDDECFDA5.html

【组图】毛泽东妙解“一妻二夫”尴尬事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9425DA7DAD.html

假如毛岸英没有牺牲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5EE268FDA5.html

彭德怀:毛岸英是第一个志愿军——假如毛岸英没有牺牲(续1)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611CA27DA5.html

毛泽东为何要送子上朝鲜前线——假如毛岸英没有牺牲(续2)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667ECE7DA5.html

毛泽东教子有方——假如毛岸英没有牺牲(续3)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6A8DF2FDA5.html

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重视样板戏[2009-05-14 16:0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B53273FDA5.html

八个样板戏里竟然有两个《沙家浜》[2009-08-24 08:18]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326ABB7DA5.html

毛泽东的抗旱经典:《龙江颂》之公字闸[2009-05-11 14:4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ABD1B47DAD.html


毛泽东对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三句经典评价[2009-03-09 08:2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C3CA387DA5.html

毛泽东给谭小培点烟与《沙家浜》改编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E286A17DA5.html

华师一附中重演红色娘子军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73968CFDAD.html

欢迎交流: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