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社会的一些认识
1.关于“武功”
黄帝的武功:【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共工的武功:【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
始皇的武功:【余威震于殊俗……士不敢弯弓以报怨。】
汉朝的武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朝的武功:【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
万历平倭诏:【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新中国的武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对外武功的两种区别:
《晋书》:【夫拯溺救焚,帝王之师也;穷凶骋暴,戎狄之举也。】
《平倭诏》:【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
武功的最高境界:《礼记-射义》【兵不用,诸侯自为正】,方法是军事训练融于“礼乐”,不设常备军而有强大的可自保可征伐无道的武力。——【君臣相与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则安则誉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而兵不用,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2.农民的军事素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史记-秦本纪》:【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苏子瞻志林:鲁隐公》【苏子曰:“盗以兵拟人,人必杀之。夫岂独其所拟,涂之人皆捕击之矣。涂之人与盗非仇也,以为不击,则盗且并杀己也。……”】
重耳流亡过卫地五鹿,向农民讨饭吃,结果农民用碗盛土给重耳,吃不吃自己看着办。显然,那帮农民自尊心非常高,对来历不明、有一群跟班、坐着古代的宝马、很可能是黑社会老大的人根本就不放在眼里。秦缪公礼遇的三百个农民,显然也不是乌合之众,战斗力完全比得上国家的正规军。后来的“封建社会”宋朝,农民仍然可以直接灭掉黑社会。显然,先秦的那帮农民,没有奴隶逆来顺受的素质。
3.关于先秦的社会性质
《论语》:【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孟子》:【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根据有若回答鲁哀公关于征税的提问和鲁哀公的回答,可以确认孟子说的“彻”这个税率是“什一”。“贡”是多年收成的平均数收“什一”税,“助”是按每年的收成收“什一”税,孟子认同龙子的见解,就是一刀切的“贡”是坏政策,政府推卸了平抑物价的责任;“助”是好政策,丰年多收欠年少收,国家建立储备,增加了税收成本,但减轻了农民负担。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歌唱,确定“井田制”的确实存在。“井田制”是上古的生产建设兵团。
按老田的见解,〖大同是农业革命后实现的第一次制度均衡,有较为稳固的基层组织来照顾大多数人口的生老病死,生产生存资源相对均衡分配,土地公有公耕,生产方式对于基本利益的制度化守护很完备。〗〖大同和井田制瓦解之前稳固的组织一直存在,中国先民在手持木石农具就已经实现农业的大范围扩张和人口巨量增长,首先应该视为一个组织上的成就。〗——这是一个《诗经》的时代,一个统治阶级不得不“温良恭俭让”的时代,一个好得很的时代。
百姓与政权的基本经济关系由税收来维持,这样的社会要是奴隶社会,那就没有其它社会形态了。
4.关于“天圆地方”
《黄帝内经》:【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黄帝四经》:【天道环周,于人反为之客。】
《太一生水》:【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也其字也,青昏其名。】
《礼记-哀公问第二七》:【公曰:「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
《礼记-中庸第三一》:【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曾子曰:“离!而闻之,云乎!”单居离曰:“弟子不察,此以敢问也。”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谓之圆,下首谓之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且来,吾语汝。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
《淮南子-天文训》:【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天圆地方,道在中央,日为德,月为刑,月归而万物死,日至而万物生。】《淮南子-兵略训》:【夫圆者,天也;方者,地也。天圆而无端,故不可得而观;地方而无垠,故莫能窥其门。】
《吕氏春秋》:【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
《说苑》:【天道毁满而益谦,地道变满而流谦。】
孔子及其弟子讲的“天圆地方”,明确是“天道”和“地道”的特点,不是“天”“地”本身的形状。 单居离问 老师曾子,被曾子批评为人云亦云,道听涂说。曾子明确说,“天圆地方”如果仅仅是讲形状,这么简单的话,则圆的天要盖住方的地,天比地小,地的四个角就跑到天外去了,叫做“四角之不掩也”,反之,就是有四块地方是“空的”。《吕氏春秋》更简洁地解释了“天圆地方”。
“人道敏政”意思是好人的特点就是勤勉地干活;“地道敏树”意思是好地的特点就是多长树。“天道”不是“天”,“地道”也不是“地”。同样,没有“人道”确实被骂为禽兽,但“人道”不能等于“人”这个概念。
“天圆地方”被误解成天地的形态,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黄帝内经》和《淮南子》对此都有体现,以至后来,中国人被认为没有提出过科学模型,即地球是圆的。
《黄帝内经-素问》提出【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就是天上的列星向右转,大地向左转,循环运行周而复始——古人坐北朝南,右转就是自东向西转,左转就是自西向东转;大地浮在“太虚”里转动,与今日天文学不同的,古人认为宇宙里充满“大气”,大地在“太虚”中【何以生之乎?】——就是靠什么“生根”而不“掉下去”——是因为【大气举之】,唐朝医学家王冰解释《素问》中的这个理论,说大地【太虚之中一物尔】,即大地也是一个星体。
《列子》中的粥熊指出【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就是运动永不停息,大地和星辰一样是不断移动的,只是人不能觉察。汉朝的《尚书纬·考灵曜》, 郑玄 先生进行科普,指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就是地球运行在宇宙中,跟船运行在河海一样,大家感觉不到大地的运动,实在是跟关了船舱门户感觉不到船的运动一样。
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是运动的,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离推理地球是圆的只差一步——张衡迈出了这重要的一步,在他的作品《浑天仪图注》中,他给出了地心型宇宙模型:【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1421,中国发现世界》论证郑和的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欧洲的坏蛋拿着郑和队伍画的准确地图出去抢劫。将旧约新约那个暴烈的恶神翻译成四书五经的“上帝”、奉行“目的高尚,可以不择手段”的传教士利马窦,很可能在清朝的皇宫里干着破坏大明科学遗产的工作——跟他的教友在美洲毁灭玛雅人的历史书籍一个德行(刘仰《利玛窦误导中国》)。
也就是说,即便“天圆地方”确实被误解得厉害,也并没有影响中国人的宇宙科学。
5.关于先秦的“性解放”
《墨子-明鬼》:【燕之有祖泽,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也。此男女乐而观也。】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
《周礼》:【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殇者,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士。】
《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鲁迅 先生写过《社戏》;四川话中骂坏女人最刻薄的话是“社巫”、“社巫儿”(“巫儿”按《说文解字》切做单音节“wer”),性质等于“婊子”。
至少在孔子出生的春秋末期,立春的第二个月,天气好下雨又少,年龄符合法律规定的男女们必须参加政府组织的性派对,叫做“奔者不禁”,否则,“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属于“公奔”,是受法律保护的,不按法律规定的时间来,就叫“私奔”——这是给买不起房子的穷人解决个人问题的办法,【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6.关于先秦的生活水平
《国风-邶风-静女》:【概要】男女约会,女方躲躲藏藏,男方急得发慌。女方送给男方一棵草,男方当作至宝。【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姝:好貌。
娈:毛传:“既有静德,又有美色。”
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说文》
炜,同“辉”,光亮。
洵,同“绚”,绚丽。
荑,茅草的嫩芽。茅的用途,下至百姓恋爱送给女方礼物,是“野有死麕,白茅包之”,上至天子分封诸侯“裂土分茅”,五色土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是上古最标准的正式礼物包装用品。
这是一首自由恋爱的诗歌,年龄上应该大约是今日所谓“花季雨季”。
女孩子是不关在家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可以跑到城角边会心上人还故意躲一下;送给心上人最简单的乐器(几乎可以推测是女孩子亲手做的);并且,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放牧,放牧回来,带回一只白茅的芽,送给心上人。
写这诗的作者不会是高高在上的贵族,贵族都忙着在学校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也不会是奴隶,奴隶都在鞭子和锁链下劳动,没有鞭子和锁链还是什么奴隶——作者只可能是最低层的劳动人民,而且是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住有工作有生活保障的劳动人民。
〖近几十年来,主流历史学家给我们描绘的商周时代是一幅阴郁黑暗压抑的所谓人吃人的“奴隶制时代”。然而在《诗经》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与此完全不同的图景,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自由、浪漫且充满诗情画意的时代。〗(何新:论《诗经》)
7.关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7.1.两种环球航行
永乐三年‖1405
郑和一下西洋
永乐五年‖1407
郑和二下西洋
永乐七年‖1409
郑和三下西洋
永乐九年‖1411
由安陶·贡萨尔维斯和努诺·特里斯陶率领的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
永乐十一年‖1413
郑和四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1417
郑和五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1421
郑和六下西洋
宣德六年‖1431
郑和七下西洋
弘治五年‖1492
“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
弘治七年‖1494
西班牙葡萄牙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瓜分”欧洲以外的世界,〖以佛得角以西300里格(大约 1770公里 )作为两国分界线,以东为葡萄牙势力范围,而以西即为西班牙所拥有。〗非洲、亚洲及巴西归属葡萄牙,美洲其他地区归属西班牙。
中外对比:
葡萄牙人发起奴隶贸易,西班牙葡萄牙瓜分世界。
郑和船队“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天妃灵应之记》
7.2三块大陆面对相同的挑战,两种不同的命运
正德九年‖1504
葡萄牙人的“商船”抵达广东屯门岛,〖盖房建栅,配以火药枪炮,俨然成一堡垒,又掠夺往来商船,甚至掠夺当地儿童贩卖到海外为奴。……嘉靖初年的给事中王希文在上疏中也称:“正德间,佛郎机匿名混进,突至省城,擅违则例,不服抽分,烹食婴儿,掳掠男妇,设棚自固,火铳横行,犬羊之势莫当,虎狼之心叵测”。“烹食婴儿”之说纯属荒诞不经谣言,“掳掠男妇”则确实有之。因此明朝官员都要求驱逐葡人,但因为火者亚三有正德皇帝宠幸,葡萄牙使者有了明武宗为后台,所以正德年间葡人仍在屯门立足脚跟。〗
正德十三年‖1518
〖第一艘来自非洲的贩奴船到达西印度,开始了非洲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黑奴贸易。到1540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每年运进的黑奴可能已达1万人。〗
正德十四年‖1519
〖1519年,当西班牙殖民史上的著名侵略者埃尔南·科尔特斯从古巴岛出发向西航行时,在他的11艘船上,随行人员和装备只有100名水手、508名土兵、16匹马、32把弓弩、10门炮和其他小型火器。……1519年4月,西班牙大殖民者科尔特斯的11条船在墨西哥东海岸今天的维拉克鲁兹附近登陆。〗(索飒《丰饶的苦难》)
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
正德十五年‖1520
〖1520年5月,阿兹特克人一年一度最大的节日“青玉蜀黍节”来临了,这是他们祭奠部族战神威齐落波其特里的节日。人们请示了西班牙人后,被获准照例庆祝节日,而西班牙人却背信弃义地制造了一场大屠杀。〗(索飒《丰饶的苦难》)
正德十六年‖1521
广东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鋐,出师驱赶葡萄牙人。
〖 1521年5月30日 ,科尔特斯的队伍在经过一年的整顿后,开始围攻他们一度占领过的特诺奇蒂特兰城(即今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1521年8月12日 ,科尔特斯开始总攻。……印第安文献还记载着:“后来西班牙人在所有的村落里分配印第安人。这时候他们开始把人当东西分配,把人当奴隶分配。”也就是说,在大屠杀刚刚结束之时,新的殖民奴役时期就开始了。根据墨西哥古代史学家阿尔瓦·伊特利索奇特尔写成于1608年《历史著作》的说法,80天的墨西哥城之战使墨西哥联军方面的30万人死亡了24万人,墨西哥贵族几乎全部被杀害。关于这一人数统计,没有确切的资料,但对城内绝大多数墨西哥青壮被杀、全城大多数建筑化为灰烬这一点,各种资料所述基本一致。〗(索飒《丰饶的苦难》)——即,阿兹特克帝国灭亡于608人的科尔特斯殖民队伍手中。
嘉靖元年‖1522
汪鋐凯还,葡萄牙人被赶回海里,缴获葡萄牙人的武器佛郎机并进行仿制。
嘉靖二年‖1523
西草湾之战,打败葡萄牙人别都卢(麦罗·哥丁霍)率领下援助屯门的武装船队。〖由于明朝水师求战的坚定与急切,同时哥丁霍在是否开战上犹豫不决,西草湾之战一开始明军就以突袭占了上风,经过反复较量,葡萄牙不得不接受失败。〗
战后,葡萄牙人就成了无证小贩,明朝的战船就是城管,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地摊就掀船。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葡萄牙人通过贿赂和商业收买,从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但被要求遵纪守法,按要求交税。三百二十四年后,光绪七年, 1881年12月1日 ,葡萄牙“占领”澳门。
【美国的战争观就是,战争就是要杀人,杀得人越多越好,要杀得对方害怕,通过各种镇压手段,让人一害怕,就不敢反抗。杀人越多越光荣。所以美国人喜欢统计战争中多少人被杀,杀了多少人,这里的杀,一定要死,负伤就不算数。而中国共产党的战争观是,战争的目标是为的结束战争,达到和平,战争的目标是让对方失去战斗力。】【比如说吧,志愿军包围了美军一个连一百余人,战斗开始后,志愿军击伤敌人五名,然后敌人的全部投降,而志愿军有十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那么,志愿军宣传战果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全歼敌人一个连一百余人,战报上也会这样写。美军也会宣布自己胜利,因为志愿军有十名战士被打死,而自己一方全部都活着。】(数学:《中国和西方统计战争的战果的一个重要的不同》)
中外对比。中国人在葡萄牙殖民者面前得到的命运,与非洲黑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在西班牙殖民者面前得到的命运,有天壤之别。显然不是因为葡萄牙人比西班牙人数量少武器落后,也不是因为葡萄牙人比西班牙人仁慈可爱。
中国人在最强大的时候是建设“天朝”,实行的是“拯溺救焚”的军事原则。到了人类历史上最凶恶的殖民者掌控寰球,从1504葡萄牙人登陆开始,到1840年这个转折点,336年里,虽然战争的死亡比经常是很高的,但中华民族显然是应对最成功的民族,成功地保种保文——这是非洲、美洲的大小国家和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的各大帝国都没有做到的伟绩。据此,可以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有人觉得有些矛盾并不是这样。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实践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主要的:它们的地位并不互相转化。这是机械唯物论的见解,不是辩证唯物论的见解。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我们这样说,是否违反了唯物论呢?没有。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毛选-矛盾论》)
〖中国早期农业中间,生产力(工具)因素的长期不变是明显的特征,变的方面集中于组织领域,其中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的情况截然不同。定居之后的第一次制度均衡被孔夫子称为大同,这是紧密型基层组织且功能强大,足以维护农业再生产条件和人们生存条件的稳定,构成一种完备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生产方式)。大同是农业革命后实现的第一次制度均衡,有较为稳固的基层组织来照顾大多数人口的生老病死,生产生存资源相对均衡分配,土地公有公耕,生产方式对于基本利益的制度化守护很完备。对于大同所揭示的基本社会特征,得到了人类学、考古学和历史学家的共同确认。……〗(老田:《对先秦史研究与中华文明的再认识(提纲)》)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与生产力有关,更与生产关系有关。历史和现实都可以证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更大。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多年,二千多年里生产力水平是有相当的提高的,但宋朝农民并不比汉朝农民的生活水平高,清朝农民也不比宋朝农民的生活水平高。而宋朝时国家的财富总量是比汉朝多的,清朝前期,国家的财富总量也比宋朝多。〗(《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吗?》万里长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个什么关系?根据“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方法,根据微分法,笔者极端地认为,是没有关系!
毛泽东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也就是长的历史时段来看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然而国家和社会形势,都是短的历史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生产力的变化都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决定社会经济文化的是生产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决定经济文化的性质;经济基础、也就是生产力只决定在这个性质方向下经济的水平。
也就是,基层人民组织成就的高低,是决定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