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的痛是表面现象,《天道》的痛才是根本
《蜗居》的痛是表面现象,《天道》的痛才是根本
《蜗居》被禁,一下就火了,看起来,《天道》也要禁,这样好的片子不禁一下,是很是说不过去。
《天道》是从文化上解读中国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对,很对,那个的层面比较大,就像问你是什么人,你是地球人,中国人,湖南人等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就是一种比较大的说法,生产力决定在过去的5000年里就决定了三次,一次是努力社会,一次封建社会,一次资本主义社会和半个社会主义。文化就小了一个档次,比如儒家文化就统治的封建社会。
主角丁元英(王志文)就是一混混,用电视剧中的台词是极品混混,还是混混。混,是表明现象,看透尘世才是本质,于是你看到的他就是一上来就能说到重点,他主要是靠炒股赚钱的,所以他不要付出其他的劳动就可以很好的生活。有钱了他愿意干什么呢,找个地方隐居下来,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社会。
他从德国融了一笔2亿的资金到中国炒股,赚了2亿,他认为对不起中国人,当了汉奸,就决定不干了,德国人看出了这一点就要冻结他的资金,结果他嫌啰嗦,要了8万美元饭票,结束了合同。回到中国后给了妹妹6万给父母生病应急的,剩下的又给了差不多1.5万(15万人民币)给朋友的老婆(朋友老婆的弟弟伤了人),他基本上就没有钱了。没有钱的他就过起了卖过去有钱时收集的唱片过活。
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了,丁元英有多少能耐,如果说他会炒股算个能耐的话,他还能做点什么?说实在的我很羡慕他,不需要付出特别的劳动就可以家财万贯,谁不想呢,可是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是有毒的,是要害了中国的。但是思想已经在中国传播开了,“富二代不想搞实业,穷二代不想打工”,都想一夜暴富,很多人都放下了身段,放下了人格,趋炎附势的去巴结领导了,只要权利微微的一斜,大把的利润就到手了。×国之象以生啊!中国社会已经严重畸形,是一个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样出的杂种。
几个爱玩音响的找到了丁元英,希望他能帮助他们村富裕起了,丁元英倒是帮了,丁元英拉了一个欧阳的当了董事长(董事长是开饭店的,也不管事)。丁元英对公司的一切决定背后的方法和思路是不告诉那3个人的,反正我这样说你们就这样干。丁元英通过下作的方法逼迫对手反击。人家一反击下就吓住了那3个老实人,要是官司输了,不要说是扶贫了,那是越扶越贫。所以他希望退出公司的股份,以前丁元英的一个秘书看到了机会,她把这3个人的股份买下来了。走了两集后丁元英说,其实他秘书所承担的风险就是官司的输赢,结果那3个人忙了半天都是给欧阳赚钱。丁元英还他的朋友说,我只能帮助爬在井边上的人(就那3个人),他们爬上来看了一下又会到井里了。
再看看丁元英帮助的那个农村吧,他自己都说,使用了最廉价的劳动力,和他们打官司的公司甚至都想告他们残酷剥削。结果呢,丁元英他们还在赚取好名声——扶贫。丁元英很清楚他要帮助的只是那3个他认为可以爬到井边观察外部世界的人,至于井底的人就完全没有看到外部世界的机会了。当看到一个6-7岁的小姑娘在打磨音箱(公司是造音箱的),巨大的粉尘啊,我懂了些术语。带血的GDP;廉价的劳动力。
丁元英一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极其不屑,另一方面他又是满口涉及道家、佛家的口条。道家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佛家自唐以后(应该是吧)就佛教中国化了。毛主席就看的很深,就看到一切不容易解决的社会问题来源都是因为文化的作用,要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就是改变人民的文化,只有改变了文化才能改变社会。所以毛主席要搞文化大革命,也必须搞,当然如果不是毛主席,别人也想不到。
丁元英很清楚,文化决定了一切,不是靠他就能帮助的了的,这叫客观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看上去是扶贫,其实呢,只是找了点廉价劳动力,只是破坏了哪里的环境,只是影响了那些人的健康。
说是扶贫,他知道,他根本做不到,开头几集中他父亲去世后,他妹妹问他,我们砸锅卖铁完还差1万,而父亲在有这一万就可以救活,你会怎么做,丁元英说死去。他不会为了一些做不到的事去努力的,这是什么,是天道,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贫穷是天道,他丁元英能做的只是人道,能帮助的仅仅是几个人。
毛主席改天换地,天道是他的,所以中国人民可以当家作主,所以中国人民可以走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而30年后今天的天道呢?
决定天道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就是他们一直谈论的文化,尽管导演把那些台词说的云山雾罩的,但你懂就是文化在起给社会起作用就够了。
还是毛主席做的,社会要发展,文化必须革命。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