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何蒋有绪院士主张每人每月20元“喘气税”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火烧 2009-12-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分析蒋有绪院士主张每人每月20元喘气税的合理性,指出其计算方式存在偏差,结合中国农业自给率等因素,认为该税仅在6%范围内合理,全球层面则无依据。

蒋有绪院士去年主张每人每月交20元“喘气税”,理由是因为每个人呼吸都通过呼吸而排放了二氧化碳,增加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因此要征税。当时,不少人进行了批驳,还有人写了歌曲进行讽刺。不过,这些批评基本上都停留在“生存也要交税很荒唐”的层面上,并没有批到点子上。

一个成年人每天通过呼吸向外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多少呢?大约是一公斤。一个月就是大约三十公斤。
按照欧洲的碳税折算,排放30公斤二氧化碳大约要交20元人民币,蒋有绪院士主张的每人每月20元“喘气税”,大致上就是这样算出来的。

这样的理由是否有道理呢?
本网友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理由有大约6%的道理;而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这样的理由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首先我们要问:人进行呼吸,为什么会呼出二氧化碳呢?
按照高中生物学常识,简单地说,答案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与吸进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的。

那么,下一个问题: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怎么来的?
按照高中生物学常识,简单地说,答案是:植物性的食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原成碳水化合物;动物性食物,则是动物吃了植物之后转化的。

总而言之:食物中的碳,其实是从大气的二氧化碳转化过来的。

也就是说,农业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
表面上看,人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是呼吸造成的,实际上,呼吸相当于“烧”食物,从而将食物中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放回到大气中去了。

因此,如果某国农业生产的食品基本上正好是自给自足的,那么就可以近似地认为:该国的人的呼吸过程加上农业生产过程的总和,并未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如果该国的食品除了自给自足还能出口别国,由于生产这些食物实际上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该国农业的碳排放量应该是负的。

反之,如果该国的食品不能自给自足,需要进口,则进口的食品最后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该国农业的碳排放量应该是正的。

我国的食品基本上还是自给自足的,净进口的比例大约在6%左右。
作为一个简单的估计,忽略不同类型食品含碳比例的不同,则“喘气税”只有每人每月20元X6%=1.2元,并没有蒋院士说的那么多。这就是本网友说“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理由有大约6%的道理”的缘故。

对于整个地球上的人类社会,由于食物最终都要被分解掉,所以农业生产与人类粮食消费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没有影响的。
因此,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蒋有绪院士的说法是毫无道理的。

综上所述,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正的,农业生产与人类消费农产品的行为合起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零,植树造林之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则是负的。
所以,统计全球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时候,只统计工业生产和植树造林,并不统计人们的“呼吸”。
而且,对于工业生产,只要使用的能源不是煤、石油、甲烷、沼气这类“化石燃料”,也都不算二氧化碳排放的。
因为,非化石燃料即使含有碳,也是直接从大气的二氧化碳转化而来的,燃烧过程不过是放回去而已。
例如,火力发电是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原子能发电就基本上没有二氧化碳排放量。

至于蒋院士提到的“放屁税”,因为屁里含有大约7%的甲烷,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倍,可以大致上认为屁的体积相当于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所以屁确实是有温室气体排放的。但是,普通人每天放屁的量是很少的,一般不会超过一升(呼吸排放量的千分之一的数量级),完全可以忽略。

以上内容完全基于高中生物学常识,本网友相信大家都能看得明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