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电影《风声》乱弹:酷刑的展示?还是信仰的名义?

火烧 2009-11-2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电影《风声》中酷刑展示与信仰主题,对比原著与电影差异,分析表演与剧情,引发观众对电影风格与内容的讨论。

《风声》这部号称中国谍战大片开山之作的电影终于登上了庆祝国庆的献礼强档。虽然有实力强劲明星云集的《建国大业》与之争锋,使得《风声》稍处于弱势,但我认为这丝毫掩饰不住《风声》在众多观众当中散发出的夺目光辉。

恕我直言,关于这两部电影,我都没有去买那几十元一张的票去电影院为国家做点贡献,都是网上下载下来看的。 《建国大业》,在我看来,其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主题,直接迎合了刚刚过去的最大政治---60大庆,其二就是大小角色都是由重量级的明星大腕来出演,比如大腕如片酬达上亿的李连杰,也只有几秒钟的镜头,好比群众演员了。据说他们还都是分文不取。这些无疑成了刺激观众的最大噱头。至于情节,无非是罗列我们可能早已熟知的历史镜头罢了。

 至于演员的表演更没有使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毛蒋两个主角,分别由我所尊敬的唐国强和张国立扮演,唐国强高超的演技自不必说,但总感觉“演”的成分太多了些,夸张了些,伟人的外在形象相似与否先不必说,领袖的气场与神韵却没有出来。张国立也好像没把蒋的忽明忽暗故作英明实则狡黠的玩弄权术的政客嘴脸拿捏到位。因本片不是本文要谈的重点,就此打住。

        而这部《风声》,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看过电影之后,我为演员们卖力而精湛的表演而惊叹,又对影片产生了一些疑窦和不解。因为我早知道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原著是获过茅盾文学奖的,于是我就跑到学校的图书馆,翻出了所有07年的《人民文学》,找到这部长篇,读了起来。

花了整整一个白天,一口气读完了,感觉到小说要比电影精彩得多,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及命运也更加合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交接也更加充满着思辨与高超智慧的对决。

小说中充满着思辨、推理和悬疑,刑罚也是有的,但我注意到的好像只是对吴志国的鞭打,而且着墨不多一笔带过。而影片中肉体酷刑的诸多花样,纵狗撕咬女性胸部,水牢,针灸酷刑,电刑,烙铁,老虎凳,裸体量器官,专门对付女性囚犯的骑绳酷刑等等,无一不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甚至不甚舒服。当然也会有观众感觉到刺激。我真是佩服了编剧和导演的想象力。

影片带给我的除了血腥还是血腥。甚至连惊悚都不是,因为惊悚的情节给人带来的是未曾预料的突如其来的恐惧,而在影片中的裘庄,看到阴森可怖的氛围,荷枪实弹的卫兵,杀气腾腾的刑房,观众已经有了很强的心理预期。在影片一开始,导演安排对不幸被抓的抗日女青年实施酷刑的特写就已经注定了,影片要走这一路数。当白小年(张司令秘书,苏有朋饰)惨叫着被拉入刑房时,我更坚定了自己的这个看法。接下来果不其然。

当然,这类谍战影片需要用敌人残酷的刑罚来讴歌与纪念先烈,同时揭露与抨击邪恶势力的残忍与疯狂。但要把握分寸。因为我分明看出,我所看到的酷刑并非叙事里不可分割的必要部分。影片对肉体的凌虐,无关乎影片叙事的推进,也似乎谈不上深化与升华主题。因为要没有结尾周迅在旗袍上那煽情的革命遗言:“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恕我愚钝,我好像看不出影片要表达什么主旨。虽然有了这个遗言,使得这个“裘庄电锯杀人狂”,在信仰的名义下,被大大的合理化,但我也感觉到难以信服,大有被导演从邪恶的悬崖边上突然拉回崇高的感觉。  

在影片中,观众看到的不是惊悚,而是残忍与血腥,把革命先烈遭受凌辱与痛苦的特写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来获取票房利润的最大化。把这个作为吸引观众的噱头,我以为,本身就是对先烈不敬,而且也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借用时下火了的小沈阳一句台词就是“跑偏了!”  

原著和影片都是由两条线索贯穿始终:即敌方要揪出老鬼和老鬼如何把真实情报传出。

影片把原著进行了合理改编。最大的不同就是原著中的老鬼是李宁玉,而影片中则换成了周迅扮演的顾小梦。五人当中属于中共地下党的也由原著中的李宁玉一人,变成了顾小梦和张涵予扮演的剿匪队长吴志国(老枪)两人。由于编剧的精心设计,改编过来的情节也似乎没有了漏洞与缺陷。

但原著的高妙和最出彩之处还在于李宁玉和顾小梦都是卧底,只不过李宁玉是中共地下组织成员,而顾小梦呢,则是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下属,戴笠主持的中统局安插在汪伪内部的机要人员。两人在互相发现对方身份之后,又开始了她们之间的暗地里的智慧的对决与斗争。无论谁揭发谁,对于对方都是死路一条。 在经历了同情,利益,生命,信仰等等的权衡与较量之后,李宁玉最终战胜了顾小梦,顾小梦不仅不会去揭发李宁玉,而且还设法为李宁玉传出情报。而顾小梦得到的当然只是不被李宁玉揭发。李宁玉也最终决定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情报的安全送出和整个组织的安全无恙。

   

影片中,白小年第一个被实施酷刑而死,让我感到电影中张司令(汪伪剿匪司令张一挺)这个角色的苍白和可有可无。武田(日军特务机关长)和王田香(汪伪特务处处长,武田的真实走狗)极力在告诉观众他与张司令的特殊关系,但却在张司令鞭打白小年时,我看不出有丝毫的异样来。

小说中的张司令是贯穿始终的人物,其合理性表现在,开始白小年是审问者而不是被审问者,也就是说,老鬼的嫌疑范围只在吴、金(金生火,剿匪总队军机处处长-英达饰)、李、顾四人之间,后来才从日本特务机关长龙川肥原(即电影中的武田)口中得知,白小年是背着张司令被秘密实行监视的。

周迅在影片开始后不久,获悉此次集结就是为了揪出谁是老鬼时,她的几次夸张表现和神情作态,也让本不聪明的我过早猜出了谁是老鬼。我甚至都暗暗为武田和王田香着急呢呵呵。 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影片快到最后才爆出,老鬼的上线老枪竟是汪伪剿匪大队长吴志国。这一点大大超乎我的预料,我以为这是影片的最精彩之处。

打上摩斯电码电文的字幕倒也罢了,老鬼的心里话就不必以无声的字幕出来了吧,这要靠角色之间的语言冲突和情节的层层铺垫来提示。这不是太拿观众的智商不当回事了吗。

再有就是顾小梦一再地强调错误情报是她发出的,所以就必须由她再传出真实情报,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这个理由也似乎有点牵强。

金生火的自杀也显得太过突然,虽然可以让他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死,但我感觉前面做的铺垫还不是很足。

还有情报的传出,影片是使用了双保险,一是老枪在手术台上的唱词暗含玄机,若旁边有地下人员接应(那位护士),便可设法传出。可若是老枪当时根本就不省人事了呢?还唱的出来吗?又或是旁边要是没有地下人员的接应者呢?在这一点的纯属侥幸上,导演想到了,他实实在在地通过李宁玉的疑问和张涵予的回忆堵上了我们的嘴。那就是还有第二个办法啦,顾小梦在自己的内衣上也缝制了情报。她用自己的尸体最终也能把情报送出去。好像是天衣无缝了。可我要问的是,武田和王大队长费了这么多周折,机关算尽,就差最后趁情报未出之前把中共组织一窝端了,还会轻易让顾小梦的尸体运出吗?就不能稍作等待,等到抓捕完成之后?

小说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以李宁玉的遗书证实了自己不是老鬼的”清白”,同时博得了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其上司张司令的高度同情和信任,在他的干预下,其遗体被顺利运出。

读到这里,有读者可能就要骂了,你咋这么多事呢,有本事你来拍一部!呵呵我只会挑毛病而且爱挑毛病,拍片的事,我再学上两辈子也干不了的。

更大的毛病还在这里呢:以日本人一贯的残忍凶狠,刚开始就把五个人都杀了不就完了。呵呵读者又要骂了:就你事儿多,那还有没有电影看了?!

或者再仁慈一点,在武田下套发出假情报后,把他们关起来,严防死守,不准外人进入,情报也就无法传出,玩着猫抓老鼠的游戏,只等撒网抓捕不就得了。抓捕之后,老鬼自然也无处藏身了。

而小说用视觉艺术无法完全表现出的语言的魔力勾勒出肥原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他热衷于心理战术与智力游戏,并乐此不疲几近偏执,如果从心理上把敌人的意志摧毁,那比用酷刑使他更觉过瘾,更具有快感。所以他频繁设局,不惜让吴志国诈死,差点让李宁玉中招,也多亏了李是久经考验极富斗争经验的机警战士,才得以过关。这些铺垫才使得敌方费尽心力不厌其烦来进行瓮中捉鳖更加具有了合理性。

电影的改编必然会使小说受伤,我们不能苛求,但也要合乎情理。

就此打住。还是让我狗尾续貂,来简单说说各位主角的演技吧。

最大的反派是黄晓明扮演的武田,其次就是老戏骨王志文出演的王田香了.

黄晓明是一线演员中挨骂较多的一位,原先的绣花枕头如今令人刮目相看。长得帅就不会演戏,这个魔咒正在从他这个昔日的偶像派那里消失。影片中,在齐整军装包裹下的武田,是那样的狡诈、变态、残暴、阴郁和冷血,甚至还有隐隐的脆弱和懦弱。都被看似呆板的黄晓明演绎的淋漓尽致,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眼神!王志文的戏路跟不用说了,狡诈残忍,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这个标准的走狗最后还是做了替死鬼。也算罪有应得。

反派中的小角色还有那个六爷值得一说,看到他那一脸奸笑,一副汉奸嘴脸,提着箱子随叫随到,为自己的同胞实施酷刑,每当此时,我都恨不得冲上去把他撕个粉碎!恕我不知道这位演员的名字。

      苏有朋冒了风险一改戏路,演了一副娘娘腔,虽令人作呕,有断背之嫌,但毕竟角色需要,其艺术精神可嘉。相信他会像黄晓明一样,实现由偶像派到实力派的成功转型。

     周迅一如以往的戏路,玲珑娇贵,嗲声嗲气,没有很大突破。我个人觉得,以小说原型中李宁玉的沉稳、睿智和机警,还是让李冰冰当老鬼较好,当然作为大家闺秀的顾小梦还是可以周迅来演。

张涵予饰演的吴志国中规中矩,没有太值得说的地方。说老实话,让他出演反派,我是不会信的,他天生就是一副正义的脸。他缅怀先烈时的神情凝重与潸然落泪,都使我印象尤为深刻。所以我在结局未曾明朗之前一直在疑惑,导演到底对他作何安排。让他做了老枪,让我意外,更让我由衷佩服,就这一点,才可能才算是最成功的改编了。

       其他角色也各有出彩的地方,但都不如以上几位突出,限于篇幅,暂且不提。

        最后说一下本片的背景音乐也是我所喜欢的,完全根据情节的节奏,舒缓有致,其中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周迅发出老鬼的遗言时那段,更是让人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总之,要是没有这些一线演员的力撑门面和以上的那几个优点,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看这部影片了。

我可不是嗜血狂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