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侃易经的起源和现代化

火烧 2009-11-14 00:00:00 中华文化 1029
文章探讨易经的起源与现代化,分析其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历史发展,结合矛盾论与辩证法,解读易经在社会秩序与生产斗争中的作用,强调其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

【柳鲲鹏】网友谈了谈易经的起源,笔者认为【柳鲲鹏】网友在这个问题上比较不那么讲辩证法、比较不懂矛盾论,因此笔者在此显摆一回,顺便声讨一下把易经神秘化的高人。  

【】内引用的均来自《矛盾论》  

   

1.易经对建立秩序的作用  

苏明允《易论》的“中心思想”:  

为了改造〖无尊卑,无长幼,是人之相杀无已〗的“吃人旧社会”,为了把人身安全随时不保的落后生产力〖不耕而食鸟兽之肉,不蚕而衣鸟兽之皮,是鸟兽与人相食无已也〗现代化为〖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则鸟兽与人不相食〗——为了这个伟大目标,“圣人”不得不出来当人民群众的领袖。  

要当领袖就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就要“明”只有阳谋没有阴谋,所以“圣人”制定“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愉快”的规章制度“礼”;又因为什么都是阳谋什么都跟人民群众说清楚,〖明则易达,易达则亵,亵则易废〗,“圣人”要是没有高明的地方那就没有威信,所以〖观天地之象以为爻,通阴阳之变以为卦,考鬼神之情以为辞〗写出了《易》,这个高深的理论怎么跟人民群众讲,他们就是不能完全掌握,这样“圣人”就既“明”又没有实行愚民政策,又让人民群众不得不佩服。  

总之就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办法都是很“明”的,反动派什么都知道但就是用不了;理论天天教实践时时总结,但就是“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圣人”的威信怎么都降低不了。  

   

2.易经的起源  

因为易经的起源在史书形成的时代就是“传说”,往后都是大家猜,一直猜到现在。因此不能确定易经的确切起源过程及其逻辑,并不是丢脸的事情。  

笔者提个解释:易经确实就是一个天才帝王总结和发明出来的,而且是在文字还不够用的时代总结的。用易经“占”、“事”预测,就是汉书评“形法”讲的〖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易经的伟大之处就是来自生活来自天才总结,并且高于生活高于现象总结。伟大的发明不都这么个特点,不可重复。  

易经的发明过程: 伏羲 先生提出基本理论(假设),类似19世纪的众多的科学假说,“假设”才是“第一生产力”;接着解释了许多自然的和社会的现象,成了上古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了许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试验,于是夏商周的历代太史们不断完善丰富,包括文王孔子,最后成“经”。借鉴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易经也可以叫做“集体智慧的结晶”。——【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  

易经从无神论的根本思想被修正主义搞成“教”,到现在变成“典”,过程是:【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后来就被形而上学所代替。】  

   

3.笔者的意见  

还易经本来面目,对尊重历史、吸取智慧源泉、维护民族荣誉感,是非常必要的,同样,理论成体系的中医也是如此(中医对各种脏器的命名、周天循环论等,体现了发达的解剖学知识,而18世纪的英国医生哈维“血液循环的发现者”简直就是学术的“重复建设”。)——但高要到成“教”成圣的地步,笔者也是极端反感的。  

笔者以为矛盾论、内因外因论,是代替易经作为“易经”哲学的“现代语言翻译版”和“人民群众普及版”,是无可撼动的,也是“百家讲坛”最不关心的。  

   

4.易经的现代化  

阴:内因  

阳:外因  

〖负阴抱阳〗——【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卦、象、六十四卦卦序——【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有人觉得有些矛盾并不是这样。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实践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主要的:它们的地位并不互相转化。这是机械唯物论的见解,不是辩证唯物论的见解。】,——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那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典要”、都是“机械唯物论的见解,不是辩证唯物论的见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