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 中美欧俄三国
本文分析2008-2009年中美欧俄在金融、能源及地缘政治领域的博弈,探讨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的差异,以及石油价格波动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突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角色与战略决策。
北京奥运前:
利益攸关方——原美财政部长,现世界银行行长 佐利克提出,用于鼓励中国“实质性”放开金融管制,放开汇率管理,放开资本项目,让美国资本可以利用“国际金融游戏制定者”的优势,以运动员外加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金融“欲取予夺”,令“华尔街金融永动机”更加高效地运转,将当时美国即将爆发的次贷危机、甚至金融危机一一化解于无形。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开始、历经60年的建设,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独立于“美国金融体系”之外的,既有独立政治资源可以运用、又有强大军事实力足以自卫,还有极其全面的产业结构(尽管诸多行业都相对落后)、庞大的内在市场(13亿人口)足以支撑的金融系统。从而独立于一场源于美国、爆发于欧美、冲击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甚至让其它方方面面看到除了“华盛顿共识”这条孕育了金融危机的道路之外、原来还可以有“北京共识”的道路可走!
在我们看来,真正能描述“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核心内涵的,在于这样一种认识,既:“华盛顿共识”必然导致全球走上“资本控制国家”的道路,而“北京共识”却是建立在“国家控制资本”的基础上的。而一旦“北京共识”不在,“美国资本”就将以G1的身份,“提前”行使“资本控制国家”之道路的“唯一领导者”角色,将全球迅速导向“美国资本控制世界各国”的“美国既定战略”。
但是,中国拒绝以美国标准去做“利益攸关方”,中国决心按自己的步调去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从而拒绝“立刻、实质性地”开放金融管制,结果也就被美国资本所“拒绝接纳”(黑石投资失败,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失败,工商、建设、招商三家中资银行美国分行工作被拖延)。所以中国国家资本拒绝再次进入美国。
由于“利益攸关方”的相关炒作终究没能得手,一方面出于对中国经济进行公开威胁、为中国既定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设置障碍的必要;一方面出于华尔街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贪婪,更出于华尔街对于美元霸权、对石油美元结算体制出神入化运用的自信,以及出于对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经济结构各自缺点的相对了解,控制国际金融、能源定价权的美国资本决心将石油价格一路上推。
结果1:2007年8月9日,美国决策层(包括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内)原打算用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的胜利果实去“悄悄烫平的”美国次贷危机、在捂了几年之捂,终于捂不住了,并开始浮出水面:美国房地美、房利美的所谓“两房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次贷问题,在美国主流媒体开始有所报道。
结果2:国际石油价格迅速突破80美元一桶关口,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石油价格就在当时的历史高价70多美元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从而达到了147美元、也就是近乎150美元一桶
同时中国自2007年年初开始,是“不愿意就此入座”的中国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矛头直指被国内、外热钱一再推升的房地产与股市:至07年11月份,A股股指开始从6000多点的历史高位一路下滑,而此前一路高涨的中国房地产价格也在同年12月出现了回调势头。(谁说政治与生活无关!)
总之,显然,石油价格从70多美元至147美元的“翻番过程”,其实就是个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深化,倍感巨大风险的华尔街金融资本开始推升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并将引起涨价的主要因素推在“中国需要”的身上,而中国又全力打压房地产、控制房地产、股市泡沫、给中国经济强行降温的过程。
奥运开幕前,根据美国的观察,由于中国政府2007年开始的“提前调控”,在石油被从50至70美元历史高位区间,又被一路推到近140至150美元一桶天价区域的过程中,一路飙升的油价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远不如事前“期望”与“威胁”地那样大。
反倒是之前一直“快乐着的”俄罗斯经济,于快乐之外“更加”感受到了,石油价格由美元担任“会计”、还要看华尔街脸色的“高处不胜寒般的痛楚”。于是俄罗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让俄罗斯经济从“石油美元结算制”与“美元本位制”的桎梏中走出来,避免虚高的石油价格日后一旦暴跌将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重大冲击,也立刻就成了俄罗斯经济的第一要务。这就是2008年6月份、国际石油价格首次触及140美元价位时,俄罗斯瞄着美国次贷危机这只脓胞,率先打响“打倒美元本位制,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的第一枪(俄格战争),并公开向美国资本开价(要求美国同意在俄罗斯建立一个石油期货交易所)的原因。
在那段时间里,美国甚至还一度放风说“准备帮助俄罗斯建一个石油期货交易所”,从而摆出一副“美国愿意考虑”俄罗斯要求的姿态,以尽可能的缓和美俄矛盾,集中于中国经济的压力上。但是,我们也知道,真实的情况是,在俄罗斯于痛楚之余打响第一枪之后不久,并没有兑现“放风”的华盛顿,最终选择了反击,并将反击点选在了格鲁吉亚,计划是用一场格鲁吉亚战争测试俄罗斯死守“红线(不得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战略决心与能力,显然,美国的筹码在于手中掌握的、足以“决定”俄罗斯财政预算、甚至军费开支的石油价格。结果国际石油价格在2008年7月份中旬创下147美元的记录也开始了下跌,至2008年8月7日(北京时间)之前已下跌至120美元水平。其算得上是美国资本对俄罗斯经济的公开警告。
而普京与布什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分别会晤胡锦涛主席时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俄罗斯不接受美国的警告!之后,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为标志,也就是以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当天为标志,美俄之间的角力迅速白热化,国际石油价格也立刻开始了“加速、暴跌进程”。在这个石油价格“自由落体”的过程中,原先被美国资本攻击的中国经济、一时似乎又成了低油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并趁机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
北京奥运会到金融危机前: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穿越70美元一线时的“角色转换”,美国目睹俄罗斯将格鲁吉亚武力肢解,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被147美元的高油价怎么样,反而可以在33至50美元时大量向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等现象毫无办法,已经证明:由于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的双双下降,且“美元本位制”又树敌过多,因此,美国在施展手段或进行战略攻击哪怕是施展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手段(比如金融手段),开始出现极大的局限性,不仅很难达成“一蓝子目的”,反而容易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
由于美国无力阻止俄罗斯武力肢解格鲁吉亚,令乌克兰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让欧盟转向与俄罗斯扯出了“未来有可能与欧盟、北约一道”成为欧洲安全新框架的“俄欧新关系柜架”进程。也就是说,在欧盟眼里,它完全可以“挤掉”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主导位置。格鲁吉亚战争造成了北约(美国与欧盟)公开走向分裂的转折点。事实上,正是在这个转折点之后,“石油美元”(欧佩克)出现了转向欧盟,向有“俄欧新关系框架”提供支撑的、且已正式打出“地中海计划”之“石油欧元”转向的现象,到此美国次贷危机也终于捂不住了,随着美国财长保尔森正式宣布向“两房”提供资金救助,“美国次贷危机”正式演化成“美国金融危机”。
然而,进入金融危机的美国金融管理层,仍然要拖人下水、并转嫁危机。于是主要向外国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的雷曼兄弟,也就“注定”会破产,不然,美国金融危机何以顺势冲击欧洲经济、亚洲经济、以及其它非美经济体?又何以减少损失、转嫁损失?换来了欧洲继俄罗斯之后,也公开打出了“打倒美元本位制、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旗帜。最后中国也开始攻击“美元本位制”,坚持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完成了美国由攻而守的全过程。
金融危机后到今天:
美国炒作“中美共管地球的G2”概念,受到了中国坚决拒绝了“共管地球”的诱骗,且被“G2”定性为“被共管对象”的欧盟、俄罗斯、日本等经济体也开始互相组织,成区域联合态势。如中国、日本为主要合伙方的“东亚共同体
”,以中俄为主要合作方的“中俄远东经济合作计划,以俄欧为主要合作方的“俄欧新关系框架”。这些区域合作计划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准备”将“一定要管理地球”的美国排除在相关区域之外。
美国又提出“战略再保证”,由高调“要求”中国担当“利益攸关方”、再到“拉拢诱骗”中国以“G2”共管地球、以及今天中国“给出”一份“战略再保证”,显然,在美国决策者的一系列对华政策中,中国的地位真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不论怎么样,美国都是在提条件,提“美国及它的盟友将来承认中国作为一个繁荣和成功的大国”的“前提条件”。问题是,美国提条件就自己提好了,为什么要扯上什么盟友呢?它所谓盟友不会说话吗?美国为什么要代表盟友说话呢?显然,从英国、日本美国的两个铁杆盟友对美所作所为来看(日要求美撤离冲绳,英要求建立欧版银行监管),美国盟友也仅仅是被代表的名词。那么其“战略再保证”的所谓“......我们已经准备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繁荣和成功的大国的到来,中国也必须向世界和其他国家再保证它的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全球角色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也可以翻译成:西方资本(美国及其盟友的统治层)....已经准备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繁荣和成功的大国的到来......而中国资本(中国国家控制的资本)也必须向其它国家(西方资本)再保证.....保证‘中国国家资本’的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全球角色不会以‘西方资本’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其“原理”在于凸现“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矛盾性,即强调“美国资本”与“欧盟资本”、“日本资本”、甚至新加坡这类“非中国资本”的“非国家资本的共同属性”(资本家资本),从而团结“欧盟资本”,“日本资本”等等资本以“资本家总代言人”的身份继续向中国国家资本施压。
而今天中国的应对就是看重资本的流动与矛盾性,即“美国资本”是可以变成“欧盟资本”、“日本资本”的,而“美国资本”与“欧盟资本”等等其它资本存在矛盾,甚至是根本矛盾(比如坐视雷曼兄弟的倒闭),换句话说资本家之间的不团结是固有的和必然的。如果美国因害怕欧盟或者俄罗斯等经济体在关键时刻致命一击而渔翁得利,最终选择放弃与中国打贸易战、甚至金融战,那么欧盟和俄罗斯更有可能如此。所以只有“决心”将一场有可能导致全球、特别是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萧条的贸易战、甚至金融战打到底,绝不退让半步。那么比我们先倒下的任何一国资本,才会临阵倒戈,加入到不愿打贸易战的我们一方,提前结束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
利益攸关方——原美财政部长,现世界银行行长 佐利克提出,用于鼓励中国“实质性”放开金融管制,放开汇率管理,放开资本项目,让美国资本可以利用“国际金融游戏制定者”的优势,以运动员外加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金融“欲取予夺”,令“华尔街金融永动机”更加高效地运转,将当时美国即将爆发的次贷危机、甚至金融危机一一化解于无形。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开始、历经60年的建设,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独立于“美国金融体系”之外的,既有独立政治资源可以运用、又有强大军事实力足以自卫,还有极其全面的产业结构(尽管诸多行业都相对落后)、庞大的内在市场(13亿人口)足以支撑的金融系统。从而独立于一场源于美国、爆发于欧美、冲击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甚至让其它方方面面看到除了“华盛顿共识”这条孕育了金融危机的道路之外、原来还可以有“北京共识”的道路可走!
在我们看来,真正能描述“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核心内涵的,在于这样一种认识,既:“华盛顿共识”必然导致全球走上“资本控制国家”的道路,而“北京共识”却是建立在“国家控制资本”的基础上的。而一旦“北京共识”不在,“美国资本”就将以G1的身份,“提前”行使“资本控制国家”之道路的“唯一领导者”角色,将全球迅速导向“美国资本控制世界各国”的“美国既定战略”。
但是,中国拒绝以美国标准去做“利益攸关方”,中国决心按自己的步调去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从而拒绝“立刻、实质性地”开放金融管制,结果也就被美国资本所“拒绝接纳”(黑石投资失败,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失败,工商、建设、招商三家中资银行美国分行工作被拖延)。所以中国国家资本拒绝再次进入美国。
由于“利益攸关方”的相关炒作终究没能得手,一方面出于对中国经济进行公开威胁、为中国既定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设置障碍的必要;一方面出于华尔街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贪婪,更出于华尔街对于美元霸权、对石油美元结算体制出神入化运用的自信,以及出于对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经济结构各自缺点的相对了解,控制国际金融、能源定价权的美国资本决心将石油价格一路上推。
结果1:2007年8月9日,美国决策层(包括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内)原打算用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的胜利果实去“悄悄烫平的”美国次贷危机、在捂了几年之捂,终于捂不住了,并开始浮出水面:美国房地美、房利美的所谓“两房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次贷问题,在美国主流媒体开始有所报道。
结果2:国际石油价格迅速突破80美元一桶关口,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石油价格就在当时的历史高价70多美元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从而达到了147美元、也就是近乎150美元一桶
同时中国自2007年年初开始,是“不愿意就此入座”的中国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矛头直指被国内、外热钱一再推升的房地产与股市:至07年11月份,A股股指开始从6000多点的历史高位一路下滑,而此前一路高涨的中国房地产价格也在同年12月出现了回调势头。(谁说政治与生活无关!)
总之,显然,石油价格从70多美元至147美元的“翻番过程”,其实就是个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深化,倍感巨大风险的华尔街金融资本开始推升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并将引起涨价的主要因素推在“中国需要”的身上,而中国又全力打压房地产、控制房地产、股市泡沫、给中国经济强行降温的过程。
奥运开幕前,根据美国的观察,由于中国政府2007年开始的“提前调控”,在石油被从50至70美元历史高位区间,又被一路推到近140至150美元一桶天价区域的过程中,一路飙升的油价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远不如事前“期望”与“威胁”地那样大。
反倒是之前一直“快乐着的”俄罗斯经济,于快乐之外“更加”感受到了,石油价格由美元担任“会计”、还要看华尔街脸色的“高处不胜寒般的痛楚”。于是俄罗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让俄罗斯经济从“石油美元结算制”与“美元本位制”的桎梏中走出来,避免虚高的石油价格日后一旦暴跌将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重大冲击,也立刻就成了俄罗斯经济的第一要务。这就是2008年6月份、国际石油价格首次触及140美元价位时,俄罗斯瞄着美国次贷危机这只脓胞,率先打响“打倒美元本位制,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的第一枪(俄格战争),并公开向美国资本开价(要求美国同意在俄罗斯建立一个石油期货交易所)的原因。
在那段时间里,美国甚至还一度放风说“准备帮助俄罗斯建一个石油期货交易所”,从而摆出一副“美国愿意考虑”俄罗斯要求的姿态,以尽可能的缓和美俄矛盾,集中于中国经济的压力上。但是,我们也知道,真实的情况是,在俄罗斯于痛楚之余打响第一枪之后不久,并没有兑现“放风”的华盛顿,最终选择了反击,并将反击点选在了格鲁吉亚,计划是用一场格鲁吉亚战争测试俄罗斯死守“红线(不得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战略决心与能力,显然,美国的筹码在于手中掌握的、足以“决定”俄罗斯财政预算、甚至军费开支的石油价格。结果国际石油价格在2008年7月份中旬创下147美元的记录也开始了下跌,至2008年8月7日(北京时间)之前已下跌至120美元水平。其算得上是美国资本对俄罗斯经济的公开警告。
而普京与布什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分别会晤胡锦涛主席时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俄罗斯不接受美国的警告!之后,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为标志,也就是以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当天为标志,美俄之间的角力迅速白热化,国际石油价格也立刻开始了“加速、暴跌进程”。在这个石油价格“自由落体”的过程中,原先被美国资本攻击的中国经济、一时似乎又成了低油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并趁机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
北京奥运会到金融危机前: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穿越70美元一线时的“角色转换”,美国目睹俄罗斯将格鲁吉亚武力肢解,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被147美元的高油价怎么样,反而可以在33至50美元时大量向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等现象毫无办法,已经证明:由于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的双双下降,且“美元本位制”又树敌过多,因此,美国在施展手段或进行战略攻击哪怕是施展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手段(比如金融手段),开始出现极大的局限性,不仅很难达成“一蓝子目的”,反而容易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
由于美国无力阻止俄罗斯武力肢解格鲁吉亚,令乌克兰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让欧盟转向与俄罗斯扯出了“未来有可能与欧盟、北约一道”成为欧洲安全新框架的“俄欧新关系柜架”进程。也就是说,在欧盟眼里,它完全可以“挤掉”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主导位置。格鲁吉亚战争造成了北约(美国与欧盟)公开走向分裂的转折点。事实上,正是在这个转折点之后,“石油美元”(欧佩克)出现了转向欧盟,向有“俄欧新关系框架”提供支撑的、且已正式打出“地中海计划”之“石油欧元”转向的现象,到此美国次贷危机也终于捂不住了,随着美国财长保尔森正式宣布向“两房”提供资金救助,“美国次贷危机”正式演化成“美国金融危机”。
然而,进入金融危机的美国金融管理层,仍然要拖人下水、并转嫁危机。于是主要向外国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的雷曼兄弟,也就“注定”会破产,不然,美国金融危机何以顺势冲击欧洲经济、亚洲经济、以及其它非美经济体?又何以减少损失、转嫁损失?换来了欧洲继俄罗斯之后,也公开打出了“打倒美元本位制、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旗帜。最后中国也开始攻击“美元本位制”,坚持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完成了美国由攻而守的全过程。
金融危机后到今天:
美国炒作“中美共管地球的G2”概念,受到了中国坚决拒绝了“共管地球”的诱骗,且被“G2”定性为“被共管对象”的欧盟、俄罗斯、日本等经济体也开始互相组织,成区域联合态势。如中国、日本为主要合伙方的“东亚共同体
”,以中俄为主要合作方的“中俄远东经济合作计划,以俄欧为主要合作方的“俄欧新关系框架”。这些区域合作计划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准备”将“一定要管理地球”的美国排除在相关区域之外。
美国又提出“战略再保证”,由高调“要求”中国担当“利益攸关方”、再到“拉拢诱骗”中国以“G2”共管地球、以及今天中国“给出”一份“战略再保证”,显然,在美国决策者的一系列对华政策中,中国的地位真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不论怎么样,美国都是在提条件,提“美国及它的盟友将来承认中国作为一个繁荣和成功的大国”的“前提条件”。问题是,美国提条件就自己提好了,为什么要扯上什么盟友呢?它所谓盟友不会说话吗?美国为什么要代表盟友说话呢?显然,从英国、日本美国的两个铁杆盟友对美所作所为来看(日要求美撤离冲绳,英要求建立欧版银行监管),美国盟友也仅仅是被代表的名词。那么其“战略再保证”的所谓“......我们已经准备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繁荣和成功的大国的到来,中国也必须向世界和其他国家再保证它的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全球角色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也可以翻译成:西方资本(美国及其盟友的统治层)....已经准备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繁荣和成功的大国的到来......而中国资本(中国国家控制的资本)也必须向其它国家(西方资本)再保证.....保证‘中国国家资本’的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全球角色不会以‘西方资本’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其“原理”在于凸现“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矛盾性,即强调“美国资本”与“欧盟资本”、“日本资本”、甚至新加坡这类“非中国资本”的“非国家资本的共同属性”(资本家资本),从而团结“欧盟资本”,“日本资本”等等资本以“资本家总代言人”的身份继续向中国国家资本施压。
而今天中国的应对就是看重资本的流动与矛盾性,即“美国资本”是可以变成“欧盟资本”、“日本资本”的,而“美国资本”与“欧盟资本”等等其它资本存在矛盾,甚至是根本矛盾(比如坐视雷曼兄弟的倒闭),换句话说资本家之间的不团结是固有的和必然的。如果美国因害怕欧盟或者俄罗斯等经济体在关键时刻致命一击而渔翁得利,最终选择放弃与中国打贸易战、甚至金融战,那么欧盟和俄罗斯更有可能如此。所以只有“决心”将一场有可能导致全球、特别是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萧条的贸易战、甚至金融战打到底,绝不退让半步。那么比我们先倒下的任何一国资本,才会临阵倒戈,加入到不愿打贸易战的我们一方,提前结束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
很赞哦! (103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