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革命时期已经确定。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到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认识,即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这个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一般估计为15到20年。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得到了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这时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对原来设想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实行社会主义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重新思考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1953年12月,党中央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一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经由合作社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经由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归结起来,当时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与此三种不同性质的三种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经济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经济,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于是这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三种不同阶级的基本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期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是定了的。”近代中国历史证明,我国已经丧失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中国的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对于怎样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道路。土改完成后,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了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由于落后的小农经济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任其发展必然出现两极分化。党中央正确分析了形势,通过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引导说服教育的方针,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在不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基础上引导农民走互利合作的道路,使分散的个体经济变为合作经济,农民逐步摆脱贫困的状况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与此同时,党中央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阶级政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互助组: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生产资料归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配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高级社:生产资料归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社会主义的性质。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农业改造的过渡方法,通过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终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中央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方式。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将私营企业改造成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的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个过渡形式最终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过渡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了,它主要不是为了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它是特殊的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高级资本主义形式又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之分。因此,我们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及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他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分配方面实行“四马分肥”,资本主义剥削受到限制,工人地位有所提高,初步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二阶段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内部并居领导地位。企业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第三阶段是推而广之,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底,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进入高潮,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基本上成了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