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项观奇:列宁留下的又一宝贵思想

火烧 2009-10-3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深入探讨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重要思想,强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运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

大家都记住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著名论断。

但是,列宁还有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方面的论述,却未得到人们、包括共产党人的注意,而正是这一思想,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认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两方面的论断都是正确的,而且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请看列宁是怎样讲后一方面的道理的。

列宁说:

『对于社会主义问题,我们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是抱着学理主义的态度,即根据他们背得烂熟但了解得很差的教条来看待的。他们把社会主义想象成远不可及的模糊的将来。

其实,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每前进一步的每一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都直接而实际地(有着重号)显现出来了。』

列宁又说:

『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不仅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而且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有着重号)』

『社会主义无非是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向前迈进的第一步。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无非是变得有利于全体人民的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而已,因而也就不再是资本主义垄断了。(有着重号)』(<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63__164页。)

列宁的前一个意见,已经为历史所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列宁的后一个意见,也已经为历史所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现在,深刻理解后一个意见,搞清楚后一个意见,对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的。而我们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的研究还进行得很不够,可以说,还没有获得多少符合当代新情况的新认识。

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和任何事物一样,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不断认识这个过程,揭示这个过程的规律性,是共产党人的一项重大的理论任务,不解决这一任务,共产党人就找不到正确的斗争路线、方针、政策。

二、

这里有一个理论上、方法上的再认识的问题。

首先关于分析社会形态的一般原理,也就是唯物史观原理,就有一个再认识的问题。这个原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里,有经典的表述。但是,只是背诵这个原理是不够的,这个原理还要丰富、展开和发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达唯物史观、也是他的方法时说到:『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关于这个道理,怎样认识才是准确的、符合实际的,看来,还要研究。

从前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马克思所说的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怎样展开的呢?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旧的经济形态的灭亡,新的经济形态的产生,往往是在旧的经济形态的母体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生产力方式的突破性变革,而会有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并逐步得到发展,从而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形态发生矛盾;与此相联系,还会有新的阶级力量、政治力量出现,代表新的生产關係,反对对新的生产關係的束缚,争取新的生产關係的发展的可能和权力,这就会发生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所谓新兴阶级,就是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阶级。我们只要承认新兴阶级的存在,就必须承认在旧的经济形态的母体里有新的生产关系存在。

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释呢?

我想至少要从两方面去考虑。

一种情况是,当着在一种生产关系内,随着生产力的不断的持续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不断地发生变动,不断地从一个阶段向高一级阶段变动,直至达到其最高限度。所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指此而言的。这是一种生产关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直至达到最高形式的发展过程。

另一种情况是,当着新的生产力被发现,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一般的量的变化,而是具有了根本的突破性的质的变化时,这就必然会带来生产关系的新的突破性变化,也就是新型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这种情况,不是带来原来的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变化,原来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这样全新的生产力,只有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样的新的生产关系,不仅必然地要和原来的旧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且肯定会和原来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

第一种情况不会带来社会革命,但是,第二种情况却必然会带来社会革命,而且,只有社会革命才能解决生产关系的换代更新。马克思讲的情况,应该是第二种情况。表述是不是有不周全的地方,还可推敲。

因为,看起来,似乎不是旧的生产关系在束缚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力必然有其新的生产关系相适应,作为现实的生产,生产力必然是和生产关系统一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阻碍现实的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成长、发展的是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矛盾不是表现在新生产力和旧生产关系上,而是表现在新生产关系和旧上层建筑上。所谓桎梏,我看好像不是旧的生产关系是新的生产力的桎梏,而是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是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桎梏。只要证之历史事实,很好理解。解决这个矛盾,破除历史前进的桎梏,只有靠社会革命或改革。

这种社会革命,既可能是伴随着激烈的暴力的手段____革命或战争;也可能是伴随着不太激烈的改良的手段____改革或变法,但目标却是一个,最终实现历史过渡,上层建筑改变属性,成为属于新的生产关系、保护新的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

直到现在,对这一历史规律,还研究得很不够,尤其是从理论上的概括还很不够。我在这里不想详尽地周密地论述这一问题,只想提出思路,只想指出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值得重新认真探讨的问题。一旦思维有所突破,论证也许并不困难。

三、

社会革命的发生的原因如前所说,那人们很容易想到,社会主义社会要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情况有点复杂。

按照马克思的意见,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在于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灭亡,因为私人资本占有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社会化的大生产,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桎梏。突破这个桎梏的新的生产关系只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而实现这一转变的方式,是无产阶级革命。通常教科书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因为这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生产关系。

那么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哪里?如何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呢?历史正在回答。

巴黎公社的直接经验,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公社存在了一百天,失败了,原则留了下来。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继续验证了暴力革命。但是,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十月革命的成果,丧失了;中国革命,走了三十年毛主席继续革命的道路,又走了三十年邓小平『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今天依然在坚持这条道路。

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寄于很大社会主义希望的西欧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获得社会主义的胜利,甚至连象样的社会主义革命也没有发生。倒是其中有许多国家在社会民主资本主义的框架下,获得相对繁荣和稳定。

这是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运动、发展的真实历史,也是现实的社会主主义社会的运动、发展的真实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运动状况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知道的还太少。

不是没有解释,而是解释很多,尤其是『精英』們,但是,平庸、浮浅、狂妄、愚昧、教条、修正,什么都有,五花八门,就是没有一點真知灼見。而馬克思主義者好像也注意不夠。

严峻的事实依然是,我们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够,而没有新的认识上的突破,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突破。

还是导师高。列宁的许多认识都应验了。

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搞起来比较容易,进行到底难,实际情况更糟,苏东社会主义全都失败了,在东方,社会主义正在步步向特色的封建性特权资本主义社会转化。

资本主义还在充分发展,并且,如同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每前进一步的每一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都直接而实际地(有着重号)显现出来了。』

四、

我们只有虚心求教于马列毛革命导师。

自十月革命后的几十年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互斗争的历史,也是相互竞争的历史。历史一度出现东风压倒西风的大好局面,但是,不容置疑,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轮斗争和竞争有了结论,一个残酷的但又不能不承认的结论就是,社会主义遭到惨败,苏、东社会主义不复存在,中国开始大踏步走封建性特权资本主义道路。只有古巴和朝鲜还在坚持着他们模式的社会主义。相比之下,资本主义世界却依然稳如泰山,并在改革中,还有相当的生气。说资本主义灭亡,至少现在还为时过早。

蘇東何以發生劇變?通常人說們這是資本主義復辟。但是,何以能復辟?这是在比较中,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错了吗,历史发生误会了吗?显然不是。

不能忘記,苏东社会主义是在和资本主义的比较中失败的,人民重新选择资本主义也是在比较中做出取舍的。

分析苏东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可以说出很多理由,但是,简单说来,一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坚持马列主义,没有提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的理论,方向、路线出了问题,没有实现列宁提出的逐步向真正的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导致不进则退,退向封建性专制特权社会;二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基本上逐步蜕变成了一种政治上专制、经济上僵死、文化思想上箝制的畸形的特权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人民群众从政治生活、物质生活、思想文化生活等等各方面都对这种假社会主义感到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和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相比较,假社会主义还不如经过改良的真资本主义,例如,东、西德就是最好的对比。东德人民自己选择了走西德的路。

事物没有不变化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沿着两种不同方向变化,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前途。这里有深刻的历史的原因。照唯物史观来看,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在物质生产方式的水平以及由这种生产方式决定的整个社会的其它的条件上。

简单的事实是,发达家更加发达,落后国家依然落后。虽然找到了社会主义这个更先进的形式,但是,内容跟不上,终于又退了回来。历史走了弯路。唯物主义者决不敢小看历史的力量。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当然并不意味着资本本性的改变,也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就是剥削剩余价值,这一点至今并无变化。但是,剥削的形式却是可以变化的。这一形式的变化,就是资本主义改良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作为一个人类历史的过程,歸根結底,是人民推动的,是历史推动的。

社会主义的存在,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它会给资本主义的改良以推动、以示范的作用。资本主义惧怕社会主义,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压力,为了避免自身被社会主义代替,就要改良,甚至向社会主义借鉴某些可能借鉴的东西。二次大战,不仅消灭了法西斯势力,更是消灭了落后的资本主义的法西斯专制的政治形式,而代之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二战,不仅打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也打出了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民主化,人民在付出血的代价后,赢得了历史的进步。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民主党、社会党,顺应历史的要求,彻底变修,变成赤裸裸的资产阶级改良党,登台为资本主义改良,效犬马之劳。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有了广泛的市场,并获得了可观的成就。

这些,是资本主义的进步,还是资本主义的反动?应该承认,这是资本主义的进步。正是这种进步了的资本主义才有可能战胜倒退的苏东社会主义,取得了欧洲范围里资本主义的胜利。正像一堵柏林墙不可能阻挡东德人民对西德资本主义的向往一样,在整个欧洲,人民群众冲倒了所有的柏林墙,重新选择了资本主义。我有幸也是不幸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这个历史事实,最精确地说明,正是修正主义开历史倒车葬送了社会主义,正是修正主义开历史倒车帮了资本主义的忙。而修正主义的发生和存在,不是个人的罪孽,虽然个人是有罪责的,说到底,还是有它的历史根据。如果别人不能理解,作为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近三十年的炼狱,应该有切肤之痛。

这个历史事实,还精确地说明,资本主义是存在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可以通过改革改良,从一个低级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高级阶段的,不是注定灭亡在一个阶段上,尤其是低级阶段上。资本主义有其调整和发展的余地。

现在看来,资本主义的较高发展形式是社会民主资本主义,具体说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国有化、福利化,思想文化自由化,再具体说就是,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资产阶级政治的最高形式,恩格斯晚年、也就是说在有了巴黎公社经验之后,曾经说『这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经济上更多地出现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成份,而这正是列宁说的『社会主义的入口』,与之相应的人人可得的社会高福利政策,已经是明显的社会主义因素;至于思想文化的自由开放,则给人的精神的彻底解放提供了条件,虽说腐朽的东西也会时有发生。

正是这样的经过改良的社会民主资本主义形式,目前尚能够被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不满是有的,但还不是<国际歌>中所唱的那种要掀翻资本主义旧世界的精神状态。这是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发生金融危机,一方面虽然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消失,但另一方面也再次验证资本主义还有回旋余地。

五、

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观察没有过时。

一言一敝之,资本主义正在为转化成社会主义创造牢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样的资本主义,尤其是大垄断的、国家的资本主义正是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临界点』。列宁则认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到处打开了社会主义的窗口。社会化大生产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推出社会化的生产关系。中介是国家。国家资本主义。而这正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状况,证明他们的论断是正确的。

面对垄断资本主义所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是否还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导师的意见,马列毛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以及教条主义者在立场上、根本理论上、路线策略上都有明确的界线,存在一系列分歧。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产党人不能不认真对待。

必须坚持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的本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不可克服的固有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总会在一定时期爆发危机的规律没有改变,这就是说不管资本主义怎样发展,作为一种特定的剥削方式的弊端没有改变,资本主义越发展不过是越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正是从这里可以肯定地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注定总会有一天要被社会主义代替。所以,争取社会主义前途,始终是共产党人不能放弃的合乎历史要求的伟大目标。否则就会犯修正主义的错误。

必须坚持资本主义和其它社会形态一样,是存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在其没有达到这种生产方式的极限之前,总是有调整、改革的余地,现在,依然存在这种可能。不能以为资本主义已经到了立即死亡的时刻,因此要立即争取社会主义的全世界的胜利;也不能放弃在这种情况下的共产党人依然要领导工人阶级进行坚决的阶级斗争,尤其不能放弃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导致危机发生而造成有利的历史机遇时要敢于夺取政权。否则就会犯修正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不管资本主义发生怎样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的立场不能发生动摇。作为在野党,坚定地倾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一切政策策略都以是否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转移,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下,没有真正的抽象的『公平、正义』,共产党人的基本的策略是从政治上、经济上要求实现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有利的条件。不敢坚持这一点,不敢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独立性,满足于资产阶级的『公平、正义』,就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出卖,就要犯修正主义的错误。

列宁留下的这一宝贵理论指示,给我们认识今天资本主义经过改革所出现的新情况,认识社会民主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是帮助我们克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法宝,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南。

从这一观点看问题,对于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就不会采取悲观的态度,而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历史是前进了,还是复辟了,后退了,答案很清楚,历史前进了,只不过是曲折地前进了。历史抛弃了封建性的特权阶级统治的社会,转向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不是离列宁说的『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远了,而是近了。

把列宁的指示和毛主席的指示、尤其是晚年的指示结合起来,就是一块理论基石,就是完整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向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革命路线;当然也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争取向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革命路线。

从半社会主义社会向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从半资本主义社会向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很可能是落后国家,即从民主革命转变过来的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即社会民主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走向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形式的不同道路。

谁都知道,历史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苏东发生了折回资本主义的历史转变,真是去『补课』了,补资本主义的课。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国会怎样?两条道路由我们挑。照毛主席的意见,走第一条道路;照赵紫阳的意见,走第二条路。

走不通的是第三条道路,就是已被苏东实践证明垮台了的封建性专制特权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只有鼠目寸光的庸人才会被畸形的经济指标所蒙蔽,看不出这种社会的落后性、反动性、虚弱性,说寄生、腐朽、垂死,用在它身上再恰当不过。

专制是这种社会一切弊端的根源,也是其一切反动属性的根源,因为它毕竟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形式,当然的是历史的巨大障碍。社会民主资本主义战胜了它,社会主义也要战胜它,不然,历史无法前进。民主派愛說中國要資本主義補課。那是淺見。说『补课』,中国倒是真逃不掉要补『民主』这一课。

前后两个三十年,几乎所有发生的挫折,无不与『民主』这两个字有关。到现在,还要对中国人讲,『民主是个好东西』,这真是悲剧,这个悲剧再次证明,『专制是个坏东西』,长期在专制下生活,连民主为何物也不知道了。这是中国人面前的一个坎,过不了这个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前途,历史就肯定要发生曲折。

我写过<三条道路,三种选择>一篇小文,现在看,还没有过时。如果要补充,就是根据列宁的思想和现实实际,专政特权社会是没有生命力的。它要么被社会民主资本主义替代,要么被真正的社会主义替代,三条道路淘汰出两条道路,最后还是归于社会主义道路一条。

列宁的思想不是一个学究式的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很现实的革命的问题。但我们研究得很不够。所以,我强调,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很值得在马列毛主义指导下探讨的新课题。

2009.10.26于德国马克思的家乡红思虑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