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

火烧 2009-10-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展开,探讨社会生产阶段演变、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及商品经济规律,分析文明时代动力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把握规律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对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  

   

 2005年12月30日   

                          

一、    当今世界处在生产力发展的什么阶段?  

一部分私人占有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另一部分人靠劳动维持生命的再生产,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社会的主要状态;为争夺物质财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立论的基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早已深刻地指出:“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第174页)。围绕这一目的,人间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悲欢离合、惊心动魄的活剧,推动着社会从低级文明向“高度文明”的方向不断发展。正是马克思从中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把它作为一项宏伟的工程,通过《资本论》等光辉巨著,极其深刻而又细致地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趋势。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表现为一定时间、空间和相关条件制约下的矛盾运动的过程。马克思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按生产方式的不同在时间上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原始状态、古代奴隶制、中世纪农奴制和近代雇佣劳动制条件下的生产方式。他重点剖析了当时社会存在的最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本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种矛盾及其规律。一生方式中,市是舞台,商品是形式(货币是商品的转化形式),企业是载体,本是本。资本通过雇佣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出剩余价值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人之这种方式中成各种关系,生出各矛盾,由此推提高能力,努力造,促。这整个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的过程。犹如刚出生的婴儿不会一下子变成青年一样,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人们只能承认和认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这个过程,超越这个过程。但如果科学地把握了它的规律性,则可以缩短发展的时间,减轻成长的痛苦。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以及商品生产、货币流通、资本增值运动的整个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这个阶段终有一天会完结,不可能永恒不变地存在下去。正如我们现在观看奴隶制时代觉得非常可怕一样,在五千年、一万年后的人类眼里,资本雇佣劳动制度的原始落后和残忍,本质上一点不亚于奴隶制,完全是另一种形式的“兵马俑”。  

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早已过去了。二十世纪在证明了他的科学论断之后也已匆匆忙忙的走了。今天,整个世界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以及航天飞机升空,机器人跨入火星,人类基因解秘等欢呼声中又开始新的100年的进程。然而,本占治地位的生束了本雇佣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哪个国哪个领域里被更加先系取代了有。资本仍在支配各种资源,各种资源在更快地向资本转化。雇佣劳动制本身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正在向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延伸。为了追求和占有地球上更多的物质财富,世界各国各集团都非常热衷于利用整个国家的力量来强力推进,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手法手段改变了,多样化了,全球化了,根本目的没有改变。会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抛弃市场经济,抛弃本雇佣劳动的生方式的程度。相反,在中国这样长期落后的国家里,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才刚刚起步。至于资本雇佣劳动,尤其是雇佣刚从耕种小块土地上走出来并敢于踏进大城市的数亿“农民工”,则正在经历苦难的旅程。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居然发生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那么对其他“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来说,这种生产方式的存在就更加理所当然了。  

实践证明: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尽管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但还在继续发展,仍有相当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阶段远没有结束的迹象,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必须深刻地认清这一现实,适应这个过程。今天,中的生力和中的生产关系无论怎么特殊,又有些特色,都无非是现阶段整世界本雇佣劳动的生方式的成部分,都只能在本生段之建立各的和经济系,事相的活任何超越这一发展阶段的思想理论,政策法规,哪怕已经创立的“先进”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仍迟早会被社会实践所纠正。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演变,新中国历史上人民公社“大锅饭”和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退出历史舞台,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    现阶段中国是否仍属阶级社会?  

明确了我们仍处在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后,照理中国是否仍属阶级社会已不再成为问题了。并且,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性质也公然声称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说明中国依然存在阶级,至少存在一个工人阶级。所以,中国仍处在阶级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应是顺理成章的。可惜,现有的“社会科学”学说几乎全都抛弃了阶级社会的观点,抛弃了资产阶级的提法,要讲也只讲“阶层社会”了。那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构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文历史的内容”(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同上第4页)的结论,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来说是否已经过时,已经完全不适用了呢?难道党一政,社制度一建立,几千年的阶级便此中建无阶级“和”的此就始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本支配各种资源,包括雇佣劳动力的情况下,资本剥削劳动、压迫劳动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常态。数亿农民进城打工,除了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的“劳动所得”,几乎一无所有,许多人甚至几年得不到老板“按劳分配”的工资收入,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因此,凭借手中掌握的本占有更多富的一族人,与仅靠出体力劳动劳动维持生的一批人,形成大不同的利益群体,出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尖和的矛盾,然是无可否的客存在。至于把这两大利益集团称作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是称为企业家阶层和打工族,或者干脆统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区别,无非使用的词语不同罢了。可是,为什么非要弄些新字眼来替代阶级的标准语呢?难道避开了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字眼,它们就真的不存在了,从而就不必考察,不必应对了吗?难道一提阶级便只有你死我活的对抗,不可能在阶级存在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吗?那些口口声声号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为什么不敢直面“阶级”两个字呢?为什么一听到“资产阶级”就头皮发麻呢?如此心态还怎么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阶级是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要阶级存在的社会经济础没根本上消失,那用多少文字多少法律宣布“阶级了”,阶级在事上仍必然存在。在资本占统治地位的今天,无数创造发明的奇迹和社会繁荣的背后都有资本巧妙运作的功劳。同时,无数冷酷凄惨的社会现象也与资本的贪婪和横行霸道密切相关。翻开眼下许多政治经济理论,尽管可以看到资本在新的条件下运作的时空、方式、方法和增值的途径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手法更加“公正”、“公平”,穿戴的外套也更加美丽动人,可是只要细细查找,都能或明或暗地看出资本压迫劳动的痕迹,这类理论本身也或多或少打上了资本意志的烙印。  

毫无疑问,本雇佣劳动,不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生产关系、财产关系的主要方式,也是阶级关系的真实这一事实是如此明显如此重大,企图靠转换字眼等办法来掩盖,来回避,显然是不明智的,愚蠢的。我们希望真心愿意站在马克思主义和绝大多数劳动者立场上的人们都能大胆地站出来,公开表明自己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观点。反对者也应公开阐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假如连这么一点点都做不到,甚至不许做,那就只能证明我们的“社会科学”有多么可悲了。  

   

三、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按照官方的表述,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即整个社会的生产与需求的矛盾。  

我认为,这一出自斯大林的观点是错误的。生产与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在任何时代都面临的、必须妥善解决的矛盾。生产永远落后于需求。即使过了一万年,一百万年,人民的物质需要也许会满足,但他们对文化的需要是永远不会满足的。生产与消费,供应与需求,无论是满足人民还是满足权贵们,无论是日益增长还是停止不前,它们之间的矛盾将永远存在,永远解决不了,永远解决不完。因此,落后的生产与永不会满足的需求是一切社最基本的矛盾。把一矛盾现阶段中的主要矛盾,理然站不住脚。  

    在我看来,社会的主要矛盾应是指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具有支配其他各种矛盾的矛盾。由于社会在时间上分阶段,空间上分区域(如国家),经济作为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中人之最主要的系是本雇佣劳动系,因此,与劳动的矛盾才是现阶段中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各矛盾本上都是围绕这对矛盾而生、展化、化、展的。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左右着其他矛盾,内在地规定着其他矛盾,对现阶段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作为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矛盾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全都无法改变,无法回避。揭示出来,使人们能更科学地认识它,适应它,运用它,掌控它,不断地解决它,正是社会科学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体现。  

    认资与劳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非要在中重演“死我活”的阶级处理阶级矛盾不是只有阶级对抗、暴力革命、残酷打击、无情批判等极端的方式,互相合作、互相渗透、互惠互利、相对缓和、相互制、和平共协调发展等等,也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和斗的形式。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就其具体的内容和展开的形式而言,既丰富又多彩。比如,实物资本与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与权力资本,知识资本与技术资本,垄断资本与分散资本,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等等,是资本的多样性及资本与资本之间的矛盾问题。所有这些资本又都与一定的劳动发生关系,存在矛盾。又如,不同企业的劳动,同一企业中的劳动,工业劳动与农业劳动,政府机关人员的劳动与工人农民的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劳动多少与获得多少,有价劳动与无偿劳动等等,是劳动的多样性及劳动与劳动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些劳动在资本占支配地位的条件下,又都会与各种资本发生一定的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矛盾。可见,谁若把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仅仅当作人与人之间残酷无情的阶级斗争,显然是非常片面的,有害的。  

今日中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义还建筑在以本雇佣劳动的生方式主的阶级的基上。因此,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科学地合理地解决好资本与劳动的各种矛盾,加快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构建阶级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经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  

   

四、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能永存吗?  

   

正确地提出和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政治经济理论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矛盾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实践,一步代社场经济与劳动的矛盾,特究中特色社义条件下与劳动的矛盾,是予我大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旦被社会普遍接受,能够成为指导最广大劳动人民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武器,就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极大地加速资本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并尽可能减轻被雇佣劳动者的苦难程度,从而为“生产劳动从一种重负,变成一种快乐”(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10页),促使商品、货币、资本、阶级、战争、国家的最终消亡,以及消亡后出现一个全新的人类社会形态创造必要的条件。毫无疑问,一万年后人类社会如果依然停留在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上,那么历史的发展就不免太缓慢,太可笑了。  

放眼看中国,改革开放使“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转轨中,这几年在党政与市场、城市与乡村、贫穷与巨富等“资源配置”上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等新观念。这一切可以说都是当今中国资本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及资本与劳动矛盾的产物。党和政府的主张遵循了现代价值规律,有利于全体劳动人民,加速着资本生产方式的成长,努力减轻社会分娩的陈痛,促进城乡、劳资、社会与自然等各个方面协调和谐发展,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执政党、民主党派及政府的智慧和能力。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过程观察,这种选择无疑是有益的,发展的。不过,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离“中级阶段”还很遥远。至于阶级的彻底消亡,那就需要更长久更长久的时间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资本生产方式还有相当顽强的生命力和漫长的发展余地,虽然几千年的阶级社会要转化为无阶级社会,还有待整个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但无论如何,一个远远高于现代资本文明的社会必定会在地球上孵化出来,对此我们充满憧憬。同时坚信,这也是解开现阶段中国社会各大矛盾,正确把握其发展规律的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