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为什么会列进占筮之书的行列
《周易》为什么会列进占筮之书的行列
既然古人早已不把《周易》当作占筮著作进行学习,那为什么后人总把《周易》当作占筮之书呢?探讨如下:
其一,汉代郑玄所著《易赞》及《易论》皆称: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合称《三易》。
《周礼.春官.簭人》一文中说:“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凡国之大事,先簭而后卜。”
簭是指用《易》来进行占卜,卜是指用龟来进行占卜。
因为三《易》起于夏,说明《易》的权威从夏代就开始了。到了周代出现了《周易》,周人当然不愿把自己的作品列在最有权威的《连山》、《归藏》之下,至少要和《连山》、《归藏》平列,让簭人统一掌管,目的借此提高自己作品的威望,就这样,《周易》也就列进了占筮的行列。
其二,周文王看到殷商政权腐败,一心想兴周灭商,但用什么思想作指导?面对这现实,文王和他的助手们,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成就,从而产生了能够指导人们兴周灭商为内容的著作《周易》。但这种思想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直讲的,于是便用占卜作掩护。这也是把《周易》列进占卜行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三,因为在《周易》思想指导下达到了灭商建周的目的,所以在周朝,《周易》的权威自然就很高了。而在前两朝中,最有权威的著作是占卜专著,这就是夏代的《连山》,殷代的《归藏》,而《周易》的权威只能和它们相比,因此便和它们列在一起,由掌管前两《易》的簭人统一掌管,可后人不再这样看问题,而认为是按内容分的类。就这样,把《周易》也就当成了卜筮之书。
其四,就《周易》内容而论,它是通过阴阳矛盾的哲理来寻找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目的是用这规律来预测未来,以指导人们的行动;而占筮之术,是为了探找神对某人某事的安排,其目的也是为了预测未来,以指导人们的行动。这两种预测的性质虽然截然不同,但目的则都是为了预测未来,故把《周易》和前两《易》列为同一类的书,在当时人们认识的基础上,这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其五,从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出,三《易》很可能都是采用八卦中的阴阳符号来组成不同的卦象。一者是把卦象当成了占筮的工具,一者则成了研究哲理的工具。但从形式看,则都是用八卦中的阴阳符号,所以把《周易“》也列进了占筮之书
其六,古今凡从事占卜活动的人们,总是要和当时科学的最新成就设法勾挂在一起,而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也并没有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于是搞科研的人,也就成了从事占卜的人。他们从事科研,则用在占卜上。因而也就使占卜的内容中有了科学的内容,而《周易》的作者,正是从总结占卜中所含有的这些科学之成就,进行综合概括而有了新内容,就像马克思批判性地吸取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的内核”那样,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哲学体系。但古人对《周易》中的这一点并不自觉,所以就没把《周易》和占卜分开。
其七,从春秋战国开始,不少学者从学术观点推崇《周易》,而从事占卜的人,总想借《周易》的权威,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他们总是打着《周易》的旗号,直到现在,不管你在什么地方见到打卦算命的人,他总说他是研究《周易》的专家,其实他根本就没看过《周易》,而这些人则最接触群众,也就使的广大群众把《周易》只当成了打卦算命的书。。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周易》便一直被列进了占筮一类之书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