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制造
近几个月来中国的制造业领域发生了几件媒体聚焦的事情:一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就出售其悍马品牌事宜与四川腾中公司签署最终协议. 根据最终协议条款,腾中将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同时,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腾中拟投资8至20亿元经营悍马,计划在中国建厂。闹腾的沸沸扬杨的腾中收购悍马事件由炒作进入到实际结果的阶段。
而与此同时,与之相提并论的“仰融造车项目”也成为最近几个月的大事,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仰融,曾经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第三位,昔日远走他乡的富豪、原华晨汽车的创始人“重出江湖”,而且是带着盘大的计划欲引领江湖。拟于中美两地开展的庞大造车项目,将目标定为“新能源汽车”。
三就是09年胡润中国富豪榜出榜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老大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以财富人民币35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其财富较去年增加290亿元,排名从去年的103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位。
这三件大事均如晴天霹雳,平地数声雷,吸引了09年媒体的眼球。事实上不管是拾人牙慧的腾中收购悍马,还是“狂人计划”般的“仰融造车”,还是站在新能源时代前沿的黑马首富王传福,包括中国政府启动的大飞机计划,这一件件事情都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近现代生产方式兴起于亚当.斯密的年代,它区分于其他的生产方式的地方就在两点:分工和交易。全社会的个体不再仅为自己而生产,而是在提高效益中成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即为社会分工。随着社会分工扩大各个国家和地区,就形成了全球化。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就是一个从封闭自守的国度向全世界开放,积极参与世界产业链与世界市场,中国以其低廉的劳动力为契机,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十年来以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已经建立。出口的商品从打火机到电视机,从电脑零配件到整装个人电脑,从鞋袜到衣裤,从家具到玩具等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国制造响彻全球,在国外的商场里购物总是会见到Made in China的商标,中国成为小商品市场的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在更高层的制造领域,例如汽车制造、大飞机、高精尖机械领域、高端化工领域等等,中国在世界市场还处于弱势阶段。比如大飞机,被美国的波音飞机与西欧的空中客车所垄断;高精尖机械,德国和日本最强;汽车制造领域,美国、西欧、日韩三分天下,中国在这些资本与技术密集的制造行业在世界市场处于弱势甚至是尚未进入的领域。
去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厂陷入困境,纷纷以破产重组寻求保护。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汽车等制造领域因为劳动力价格和其他成本上升等等原因而失去了竞争力,美国的汽车制造业走到了一个临界点,金融危机后美国不得不放弃传统汽车制造,三大汽车企业重组后只保留少数几个品牌与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制造走向了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道路。
事实上美国的产业升级模式就是这样,上世纪60年代放弃纺织服装等行业,纺织、服装制造等行业向日本与亚洲四小龙转移;上世纪80年代家电行业因为竞争不过日本而不得不放弃,转而发展IT产业。现在美国的传统汽车制造业已经走向没落,那美国采取的是什么办法呢?事实上很简单,在保持科技、金融、军事的全球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做不了、竞争不过其他国家的产业只能选择拉倒、不做了。把这方面的产业往国外转移,转而进行资本控制与发展新的前沿产业,以维持其在新千年的全球竞争优势。
这次金融危机后,美国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众多传统产业因为劳动力成本过高、美国人骄奢的生活方式导致无法再继续下去,只能选择无奈的放弃,这对于世界各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过去美国的产业转移一般先由世界产业阶梯的第二梯队日韩和西欧承接,然后由第二梯队的国度向第三梯队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今中国以其大无畏的精神,不仅仅拾人牙慧直接承接美国放弃的悍马汽车,更重要的是,以中国政府启动的大飞机项目、和王传福所领导的深圳比亚迪汽车和仰融先生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计划说明,中国不仅仅在承接世界产业链条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以汽车、大飞机、化工、重型机械为重点的世界产业链中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都在向中国逐步转移,中国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在建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全球化的世界产业大分工中,中国由世界产业链条中的第三梯队向第二梯队进军,产业升级必然带来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中国在未来十五年内经济总量必然成为世界两强之一。
荣枯岁月http://jr.voc.com.cn/listId.asp?FId=1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