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从拳击比赛看中西之公平

火烧 2009-10-06 00:00:00 中华文化 1028
文章通过拳击比赛探讨中西擂台规则差异,分析体重级别对胜负的影响,强调传统擂台无严格限制,展现真实实力。

   

   

        少年时代,迷醉拳王阿里,认为他打得漂亮,又很好看,其步法是别具一格的,被尊为世界拳王是当之无愧,理所当然,其后的拳王,我不欣赏。七十年代观看奥运拳击比赛,看见赢取金牌的古巴拳手打得更精彩,其擘拳轻易击中对手,手法干净俐落,每次晋级都是易如反掌击倒对手,当时想,如果他与阿里比赛,极有机会战胜。可是,一个是美国人,另一个是古巴人,政治的对立,安排比赛是不易的,其次,从西洋拳规则来看,两人对打也不可能,因为不同级别之故。

   

        拳击比赛的级别,是按重量而区分的。无可否认,人的身体条件是有差异,有高有矮,有重有轻,但这些差异是否等同强弱?如果依据西洋拳比赛的拳击守则,这差异确实等同强弱,因为攻击有诸多限制,不准击打身体下半部,不准起脚等,矮小的是很吃力攻击高大的上半部,相反的,高大的,就轻而易举了,仿如巨人歌利亚与大卫,两人如果上擂台比赛,大卫又怎可能击倒歌利亚,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轻量级是不可能战胜重量级的。然而,若然对打不是比赛,是拚命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生死之搏必然无所不用其极,大卫不是赤手空拳与歌利亚砍杀,而是乖巧地利用一粒石子,这是扬己之长。我记得七十年代末,香港中国国术总会举办国术擂台比赛,报名不踊跃,当时轻量级只有一位,由于没有对手,又想比赛,就要求逾级挑战,对手也立即答允。岂料擂台之战,轻的战胜重的,而且赢得漂漂亮亮。

   

        香港国术界举办的擂台战,基本上是按照西洋拳的准则,以体重区分级别,但拳击的规则却不是西洋拳的,有点不伦不类,而传统的擂台战,不论老的嫩的,高的矮的,强健的瘦弱的,所以才有方世玉与雷老虎之战。因而这类性质的比武较量,摘下桂冠的人,才是实至名归。

   

        传统擂台战,没有西洋拳的严格的攻击守则,总之各取所需,尽显各人所长,身体重量的差异不等同强弱,不是强弱的前提,因为搏击不是互缠互揽对方,广东话是“揽交仔”,在此情况下,无拳击技术可言,唯高大的重量大的力大的胜。由没有任何拳击的限制,高有高的打法,矮有矮的打法。高大的,重量大的,力虽猛,但转动必不灵敏,步法身法必不灵活,发拳相对的笨拙;矮小的,闪缩腾挪,灵活走动,眼快手快,集中攻击高大的下半身,俗说击下盘。吾师母瘦弱矮小,高度不足一米五十,她晚年回忆江湖事,说一生未逢敌手,若然双手背后被绑,脚踢对手哪部位就能够做到。

   

西洋拳比赛,倒地就意味着输,又不准攻击倒地的对手,但我们的,输赢的判断是将对手赶离擂台,倒地的也有反击能力,不是输的征兆。凡习迷踪拳两年以上的,必懂滚地功夫,这是基本功。吾师曾有一次示范,他侧身躺在地上,手脚分开,手脚四边分别有四人,四人可以同时采用任何方法攻击他,躺在地上已吃亏,又要面对前后左右四人的攻击,岂料他一个翻身,既能攻击我们四人,又能立刻站起来,这等功夫若以西洋拳规则框架内,是不可能发展出来的。正因为没有任何拳击的限制,激发习武者按自身的体格条件兴趣苦练独到的功夫,才使中华武术多采多姿,内涵丰富,而所谓南拳北腿的说法,就是按照南北的人的身体条件差异而自然地发展出来。

   

另方面,中世纪时代,西方封建社会,严格限制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贵族的比武大会,平民不得参与,否则是对贵族羞辱,是被处死的理由。然而我们的擂台战,从来不分高贵与卑贱,溶为一炉,能者居之。因而联想到自古以来的科举制度,鲁迅的孔乙己使我们质疑科举制度的优越性,但从另一角度看之,如同擂台比武一样,对于男性而言,不分年龄,不分地位,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自十九岁成秀才,其后每次乡试都落第,至七十二岁才获得如安慰奖的贡生资格;曾国藩是耕农之子,年纪轻轻就凭科举考试晋身权力核心,为清代中叶一代名臣。正因为科举考试的公开性,激发国人的智力发展,挖掘国人的智力潜能,这智力的竞争游戏尽管很残酷,却使贫穷子弟有机会金榜题名,对于西方文化而言,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如同轻量级又怎可能荣登世界拳王的宝座。

   

从拳击比赛,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不同点。西方的,从一开始是公平的,但结果是不公平,因为世界拳王之称号在乎是否重量级;但我们的,一开始不公平,但结果是最公平的,因为所谓“弱小者”原来也可以戴上桂冠。而西方的,拳击的手法诸限制,貌似公平,却对弱小者不公平,也无形中禁锢创意,但我们的,绝无限制,各自发挥自身的长处,创意无穷,各种各样的打法都发明及发展出来。西方文明以公平面貌活跃近代历史舞台,好像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公平原则,从拳击之道来看,绝不是这回事,中国人自有其公平的原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