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央视无知,请不要人云亦云

火烧 2009-10-0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批评央视主持人马东对样板戏和《闪闪的红星》的误解,指出其提问无知,质疑八个样板戏旋律是否优美,并强调《闪闪的红星》受样板戏影响,不应视为对立。

央视无知,请不要人云亦云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开设了一档名为《歌声飘过60年》的节目,主要演唱60年来各个时期所产生的比较有影响的歌曲。其间,穿插有主持人采访词曲作者的内容。应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  

但是其中也有不和谐、不妥当、不合乎历史本来面目的声音。比如,马东采访《闪闪的红星》音乐创作人傅庚辰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情况。  

事情是这样的:采访开始不久即谈到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三首歌曲的创作。马东问道(大意):当时正是八个样板戏盛行的时候,您怎么能创作出那样优美的歌曲呢?  

傅庚辰回答说(大意):我这是根据毛主席的话去做的……(以下略)。  

在上述一问一答中,傅庚辰的回答是没有问题的,而马东的提问却充分体现了他的无知。第一,从上述问话中明确地看出,马东认为八个样板戏的旋律不优美。在马东看来,八个样板戏的旋律是那样的不优美,却又被捧为当时文艺的样板,在那样社会氛围下,像《闪闪的红星》插曲这样优美旋律的歌曲的产生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实际上却产生了,这就是疑问。  

那么我就要问马东:八个样板戏的旋律果真不优美么?众所周知,一个音乐(歌曲、戏剧等)能不能流传,很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音乐的旋律是否优美动听;只有那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才能广泛和长久地流传,否则是不可能的。就八个样板戏而言,尽管30年来遭受到某些“精英”和社会势力的长久的和反复的打压、围剿,却能久盛不衰,恰恰是因为它旋律的优美。现在,马东却说八个样板戏的旋律不优美,这不是闭了眼睛说瞎话么?  

第二,在马东看来,《闪闪的红星》中的歌曲是与八个样板戏相对立的文艺式样。这里反映了马东对当时情况的极端无知。殊不知,电影《闪闪的红星》(它的前身是小说《闪闪的红星》)的创作恰恰是受到样板戏创作的影响,甚至于可以说恰恰是走的八个样板戏创作的道路。这有很多的事实可以作为证明,这里我只指出其中的一点就足够了。当该电影大获全胜、红遍全中国的时候,电影剧本主要编剧之一的王愿坚曾经在当时党中央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上以《在银幕上为无产阶级争光》为题,发表长文,介绍了该电影创作的成功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习了八个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只要查查当年的《红旗》杂志就清楚了。请问马东,既然《闪闪的红星》吸取的是八个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它跟八个样板戏能是对立的文艺式样么?  

关于八个样板戏的争论,30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某些知识“精英”,从他们的偏见出发,从来就没有用正眼看过八个样板戏一眼,也没有停止过对八个样板戏的攻击和污蔑。这本不奇怪,因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着不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不过,中央电视台毕竟是国家的电视台。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要有知识,特别是要有他所主持的节目的相关知识,而不能拾别人的牙慧,跟着别人人云亦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