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的作家协会主席称职吗?
2006年十一月,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对开辟中国文学的新纪元、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非常有信心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也对他们新一代作家协会的领导班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胡锦涛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时,号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于讴歌时代的文学创造活动。”温家宝也提出要他们“坚持以人为本,要为生活、发展、人民而艺术。”
中央领导人之所以对中国的作家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是有其深刻的含义和政治目的的。三十多年以来,诸的文艺工作者抛弃了毛泽东所创立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原则:远离了生活、远离了人民、远离了实际,把文学当成了他们个人情绪的发泄渠道。其形式和内容都与当代生活主题和人民的实际愿望格格不入。前些年,由于巴金的年事已高等原因,他的作协主席已是有名无实,整个中国文坛处于一种无序和无政府主义的混乱状态。这种无序和无政府主义的文化状态已经不只是表现在形式上,还表现在政治观念上和艺术思想上:有封建主义的、也有资产阶级的、更有那些小资产阶级等千奇百怪的各种各样的流派都在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里喧嚷和闹腾着。却惟独把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思想丢弃在一边。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政治思想观点比较明确、又有一个有相当高文学才华的人来收拾这个局面。结果铁凝当选了新一任的作家协会主席。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叫做历史选择了铁凝。实际上呢?是我们的党中央领导人选择了铁凝。为什么要选择了铁凝呢?根据当时的文化现状来看,铁凝是当时作家协会里的一个最佳人选。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就先来看看铁凝的文学成长史。
铁凝是因为她的第一篇小说《哦 香雪》在中国的文坛上崭露头角的,那时候,她才二十二岁。她年纪不大,为什么会写一个那样的小说呢?她来自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呢?我们就简略的介绍一下: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文化知识分子的家庭里,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一个性格羞怯、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七五年高中毕业后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下了乡,当了一名知识青年,她这一下就是五年之久。父亲是一个画家,文革时也理所当然的受到了一些冲击。但她的那个小说却没有落入当时的那种控诉文革的俗套,而是用自己善良美好的心灵描写了一个同样善良美好的农村女孩子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这样视角独特的作品理所当然的受到了《小兵张嘎》作者、著名作家徐光耀的赞赏,经他推荐,在一家著名的文学刊物上发表后,立刻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她一下就成了文学界的文学新秀。成了全国许多文学青年们的崇拜对象。铁凝的创作手法是与众不同的。她是用一种诗意的眼光看待这个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的,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所写出来的东西也总是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她非常喜欢著名老作家孙犁的作品。同样,孙犁健在时也非常喜欢她的作品。这是因为他们这两个河北作家有着比较相似的眼光和写作手法,都是从那些看起来好似简单的一些生活细微之处,挖掘和描写出一个人心灵深处最本质、最闪闪发光的东西的,都是以微处见著。
好了,该肯定的肯定了,颂扬的颂扬了,现在直奔主题:铁凝能不能带领中国作家协会走出文学的沼泽地?我先把我的答案告诉给大家:暂时不会。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有历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社会的因素、还有她个人的因素,历史、政治、社会的因素,后面的因素且暂且不谈,我们就先来谈一下她个人的因素。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铁凝是一个思想非常善良和单纯的女子,她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都是诗意化的,她下乡长达五年之久,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她描写自己下乡时候实际生活的作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而她去了韩国几天,就写出了几篇生动有趣的散文,这说明她下乡时,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她的想象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她不想去美化那个现实,也不想去去涂抹那个现实,因此只好在那里空着。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著名女作家王安忆,她的成名作是《小鲍庄》,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个叫捞渣的男孩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感人的印象。王安忆下乡的时间并不长,但却留下了那样一个美好的故事。铁凝虽然也写了一个香雪,令人回味无穷,但那个善良的女孩子多半是出于铁凝美好的想象编织而成的,好象是一个从童话里走出来的,与她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多大直接的关系。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善良纯真的铁凝能把一切都看得非常美好,致使她不能准确的把握着事物的真正本质,以及正在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大潮流、大趋势。她当河北作协主席时,是非常称职的,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有相当规模的文学馆,还建立了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基地。为河北作家能创作出好作品而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作为一个女作家协会主席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在当今中国,许多个省的男性作协主席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说,如果依照铁凝现在的思路和做法,中国作协是不可能走出目前所处于的沼泽地的。原因有三:
一,她的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她也认识到当代文学缺乏的是一种敲打人的灵魂的力量。但她并不十分清楚这种力量应该怎样去哪里寻找、去怎样获得。
二,她对社会低层的人民虽然比较关注,但却有些限于表面和简单,这与她的生活经历和她现在所初于的生活地位有一定的关系。自从她写小说出了名以后,和其他同时的作者一样,基本上就脱离了生活的低层,整天为她眼前的那些眼力所及的事情忙乎着。这些年来,铁凝对那些生活在社会低层的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形、以及他们的真实感受和迫切愿望都了解的不够充分和透彻。我看到过她几年前的一篇下乡散记,是叙述她下到农村中去体验生活的,下到了哪里了呢?下到了河北省一个乡的乡政府。虽然看似离农民很近,实际上和真正的农民还差的很远。属于那种“从上面看是下去了,从下面看还是浮在上面”的状况。她的文章里写了一个炊事员老郭,写的很有感情,也很动人,但也只是仅限于老郭个人的性格和人品。这篇文章表现出铁凝对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却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这就是她的局限性所在。一个作家,如果把握不住社会的真情,他就不可能会写出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对于一个作协主席来说,也同样是这样,不能把握社会真情,也就不能做出符合现实社会的决策和决定来。铁凝当选全国作协主席以后,虽然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采取了一些办法。她也在试图在改善中国文坛目前的一些现状,想让作家们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深入到人民中去,去描写老百姓们的真实生活。有些作家下去了,但由于他们下去的深度和时间都太短暂了,是以一种“走马看花”和“高高在上”的姿态下去的,并没有收到什么真正的效果。
三,她过于爱护和怩爱自己的属下的作家们。举个例子吧!比如在“五一二“四川大地震后,在众多的抢救人员、新闻人员都在忙碌了好长的时间以后,作家协会才从北京列队姗姗而去,比记者去的还晚,这样的“蜻蜓点水”式的“深入生活”对于人民、对于他们自己又有什么用处呢?丝毫也没有,只是写出一些浅薄庸俗的应景作品。作家本来就是应该直接生活在人民的中间的。比如过去激情年代里的孙犁、赵树理、柳青和路遥等人。一个作家,只有长期生活在人民之中,和人民打成一片,与人民的思想感情融合到一起,知道人民在想些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有可能会写出真正反映出人民真实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他们去了以后,也只不过是收集一些和新闻一类的东西。我们知道,象他们那样浮光掠影只是草草的观察了一下生活,是绝对写不出来好东西的。只会摆弄出一些文学泡沫,对于社会、对于人民没有半点好处。那些作家到四川下去了没有多少天,铁凝又连忙去看望他们,只说明她是一个很关心爱护自己下属的好领导,而这些爱护的结果是让他们和她们写不出来任何有社会价值和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雄鹰若是想让自己的雏鹰早日展翅飞翔,就要毫不留情的把它们赶到暴风骤雨中让他们接受风雨的洗礼。那次采风回去以后,有一个年轻的女作家竟然惊叹大山深处的人们竟然会过着那样简单贫困的生活。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的当代作家太需要长期的、无条件的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了。温室里是培养不出傲霜斗雪的花草来的。
前面已经说了,当前的这些文学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铁凝的个人性格仅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目前的情况下,铁凝所领导的中国作协所制定出的一些举措的思路和大方向还是正确的。只是希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都能很快的及时的得到改善,铁凝和中国作协也要带领作家们更进一步的真正的、长期的、无条件的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了解生活低层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只有这样,才可能会写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来。如果还是按照现在的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是很难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这个殷切希望的。因为这些年来,所产生的艺术作品与人民所期待的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准还是相差很远很远的。
总的说来,铁凝还是比较称职的,只是思想观念还需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