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盛
文章分析新中国前后30年历史时期的不同标签,探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概念的对比,强调历史时期划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新中国国庆60周年大庆之际,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政府、组织、机构等都纷纷对新中国的前后30年的历史经验、建设成果等进行总结归纳。但是无论谁在总结、分析、对比前后30年的历史成就时,在形容描述前30年时大多是运用诸如:前30年、毛时代、计划经济时代、旧时代、人民公社时代、集体经济时代、大锅饭时代、社会主义时代、红色时代、专制时代、穷时代等概念;而在形容描述后30年时则多运用诸如:后30年、市场经济时代、新时代、资本主义时代、单干承包时代、修正主义时代、金钱至上时代、产业化时代、开放时代、富时代等概念。
我在这里没有任何个人的政治倾向,我只是从纯历史发展的角度讲,他们上述分别描述前后30年的概念虽然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却没有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科学统一的概念。。
熟悉中国历史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每次王朝的更替、朝代的更新、新皇帝的继位等,天下就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人们在总结历史、回顾过去时,往往给那些发生明显巨大变化的时期打上不同的符号、标签,这就好似给一个明显不同于其它的事物单独起个名字一样。例如,(1)“贞观之治”,主要描述大唐王朝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33年期间,整个国家、民族在一代圣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领导之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立足于“民情、民心、民意”的“三民主义”原则,严惩腐败、革除弊政,重用贤臣良将、励精图治,不断自我完善发展政策。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也为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良好的基础。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2)“开元盛世”主要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前期29年间,唐玄宗在“拨乱反正”(先铲除韦皇后的乱政,后平定太平公主的政变)后,任用名臣贤将,整顿朝纲、打击腐败,裁员整编、“绩效考核”,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对于基层领导(县令)搞“一票否决”。同时他还发动“群众运动”,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时称“检田括户运动”。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3)“光武中兴”主要指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例如: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简化机构,裁减冗员;提倡儒学,表彰气节;注意民生,与民休息等等。刘秀的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4)“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5)此外还有“商鞅变法”强调“依法治国”;范仲淹搞的改革十条《答手诏条陈十事》,又称“庆历新政”(宋仁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等。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总结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来,每个新王朝的新皇帝(最高统治者、管理者),在他们执政期间都会打上一些具有个人特色的烙印。如果这个烙印(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影响力)比较明显,那么人们就习惯的给他们当政的时期贴一个明显的标签,以区别于一般意义的时期。
同样的道理,新中国的前后30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们先姑且不论这前后30年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论谁是谁非、不论社与资、也不论好与坏,总之我们先抛开一切的政治立场、抛开一切的价值观,我们就单纯的从人类发展进步的角度、社会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这前后30年的各自的变化。我们把1979年与1949年做一个比较,这是一个巨大变化;我们把1979年与2009年再做一个比较,这也是一个巨大变化。(注意:我这里后一个巨大变化是2009年与1979年进行比较、而不是与1949年比较;同样道理,前一个变化是1979年与1949年比较、而不是与2009年比较)。
从1949年到1978年的短短30年间,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就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例如: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等,并且从无到有的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结束了使用洋火、洋油、洋车等洋货的时代。(1)农业上,正在逐步改变生产条件,许多省、市、地区、县、公社、大队的粮食平均亩产量逐年有所提高,生活水平也逐渐改善,并对扭转“南粮北调”的状况作出了贡献。(2)工业上,已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还建立了汽车、拖拉机、轮船、飞机和各种机械的制造工业,有些高级、大型、精密、新型的机械已能成套成批地生产。(3)铁路方面,在西部地区兴建了大量新铁路,同时对原有铁路进行了技术改造,并修筑许多复线,通车里程增加两倍多。(4)公路交通发展迅速,全国已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农村人民公社和大部分生产大队有公路相通,工程艰巨的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对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发挥了重大作用。(5)内河通航里程比解放前增加一倍多,以长江,珠江、松花江运输最盛。素称天险的长江三峡早已实现“川江夜航”;沿海有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湛江等重要港口,可停泊万吨海轮。(6)有民用航空线一百多条,连接八十多个城镇。(7)国际航空线可通达许多国家。总之,从1949年到1978年的社会总产值从557亿元增加到6 846亿元,即29年间增长11.29倍。
从1978年到2007年的后30年,中国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2)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3)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4)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5)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办学质量不断提高。(6)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等等。
既然前后30年都各自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应该如上述历史一样,给它们各自贴上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具有各自特色的标签、称号等。既然贴标签、起称号,那么这个标签就必须能够代表或是反映那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或是要有自己的基本依据等。我个人给前30年贴的标签就是“东方红盛”。
新中国的建立可以说是“人民王朝”的建立(人民一起做皇帝)。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最高领袖、最高管理者(不恰当的说是开国皇帝)。新中国的前30年基本以计划经济为主,人民公社、集体劳动、义务劳动、雷锋精神等遍布全国。人民群众在前30年之所以能够在短短30年内取得上述的巨大成就,除了政策得力外,关键的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态度决定着一切、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影响着一切、是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激励着一切、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感染着一切、是数百年以来外国列强的侵略压迫鞭策着一切、更为核心的是毛主席这颗东方的红太阳照耀着一切!
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泽东,就是恩泽东方之意;润之,就是滋润之、滋润东方。东方红,就是东方的红太阳。毛主席就是红太阳。红也是中共以前常用的色彩,例如红军、红领巾、红袖章等,现在还用红旗。新中国的前30年,可以说处处充满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的身影,共和国取得的每一项骄人的战绩无不带有毛主席的痕迹,可以说共和国的前30年就是毛主席的30年。
“东方红盛”中的盛,就是“兴盛、盛开”。“东方红盛”可以读作“东方红+盛”,意味“红太阳、毛主席、东方的红太阳”的“盛开、兴盛”;也可以读作“东方+红+盛”,意味“在世界的东方”,“红色(社会主义)”的“盛开、兴盛”,即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红色年代”。另外用“东方红盛”也可以避免个人崇拜的嫌疑、避免那些右派小人的攻击,比单纯的“毛泽东时代”更能令人普遍的接受。不用“红色盛世”也是考虑后30年也是挂社会主义的红旗,也有红色的东西;如果前30年用红色盛世,那么就意味后30年不是红色盛世,而是别的什么色盛世,这是右派们不能接受的。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