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入库30年:和平之师尚能战否?
刀枪入库30年:和平之师尚能战否?
三十年前,一场短暂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将解放军长期搞政治挂帅、荒于战备和军事训练造成的恶果暴露无遗。过时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落后的武器装备,加上构成解放军战斗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的不怕牺牲精神的逐渐消退,都使得解放军在面对越南这样一个弱小国家的军队的时候都如此的捉襟见肘,备受煎熬,尝够了自己“荒于嬉”酿造的苦果。很难想象,假如那场战争不是仅仅维持一个月便草草收兵,假如当时中国面对的是美苏那样的强大对手,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如今,又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30年过去了。国家承平既久,军队养无所用,只好时不时的摆弄些威武壮观、盛况空前的军事演习了。而今年的实兵实弹演习注定要更胜从前了。没办法,新中国成立60年,整整一个甲子,军队无论如何也该有所表示、有所展示。所以几乎从年初开始,海军青岛阅兵,中俄“和平使命-2009”军事演习,“跨越—2009”系列跨区实兵检验性演习,各军兵种、各大战区的大、小规模演习,以及时下正在紧锣密鼓排练中的国庆大阅兵等等,一系列节目都像走马灯似地轮番上演,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即便是一个最无知的军事观察者也懂得,就算搞一万次军事演习,也远远比不上一次真刀真枪的现代战争来得实在。所以演习得再多,国人的怀疑和隐忧仍然如影随形般挥之不去。人们不能不问:在一片和平主义思潮的长期笼罩下,在本来应该动动手却每每止于口舌之利的空耗下,解放军这支令昔日的敌人瑟瑟颤抖、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如今还堪一战吗?
在新军事变革一日千里的今天,无凭无据评价一直在努力的解放军的实际战力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毕竟是骡子是马只有牵出来溜达过了才能见分晓。然而透过下面几幅图片,似乎也能够解读出些什么来了。
这是从“跨越—2009”系列跨区实兵检验性演习中采撷的一组镜头。说实话,图片看着挺气派威武,明眼人则心里未必是滋味。以下几个问题,多日来时刻萦绕心头,不吐不快。
第一,这次演习,军交运输铁路、公路、民航等一齐出动,看着确实很“立体”,浩浩荡荡,威武雄壮。却难掩一种根深蒂固的“国土保卫战”观念,与现代战争强调的先发制人、越境打击、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军事思想和战争策略格格不入。老实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现代战争的经验清楚表明,立足于国境的守土保卫战不仅处处被动挨打,同时由于坛坛罐罐都已被打破,即便胜利了,也是得不偿失。
第二,部队吃苦耐劳的精神正在抛弃。从以上几幅照片不难看出,仅仅是一次演习,如今的解放军官兵们已经习惯了飞机非民航机不坐、火车非动车组不坐、出门非高速公路不行。这样的演习,严重扰民和耗费公帑不说,如此养尊处优,舒适为先,享受在先,一旦战争来临,敌人能让你从从容容、舒舒服服地坐动车、坐民航机、走最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么?
第三,30年前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据说某部一副营长因贪生怕死不敢上前线,不惜以自残而躲进后方医院。虽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处在21世纪的今天,当解放军官兵几乎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并且在人格、性格方面存在很大争议的80后、90后一代官兵的状况下,其战斗力和牺牲精神是否还能传承前辈衣钵,不能不让人担忧。
阅兵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看着训练场上官兵们一个个挥汗如雨,一丝不苟,从难从严,想不感动都不行。但这毕竟不是真刀真枪、流血牺牲的战场。今天愿意挥汗如雨,明天未必能够舍生取义;今天的严谨作风,明天未必能够移植到战场上。说到底,阅兵是阅不出战斗力,也阅不出人民的放心、阅不出和平与安宁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