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孔儒和"传统文化"
先看看孔儒所宣扬的"父慈子孝""仁义道德".
像有些人说的,人与人之间谦恭有礼,家庭成员间父慈子孝,一片和谐,这难道不好吗?
话是漂亮,可凡事不能只听门面话,得了解其宣扬的一整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其作为个人品德修养教材,其却是有不少可取之处.可一旦上升成为"君君臣臣""伦理等级",并借此治国,就彻底变成阶级压迫的工具.
即,只要有了"父慈子孝""仁义道德",就能光明正大的骑你头上.随即演变成"仁义道德"牌坊化、门面化.其"父慈子孝""仁义道德",就变成了升官的选拔标准之一.即: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其打心眼里鄙视从事生产创造.宣扬的"仁智礼义信""仁义道德""温良恭俭让",一方面是用来掩盖其"治人吃人"的本质,另一方面是瓦解人民的反抗和斗争精神,便于更好的统治.视科技创造为"奇技淫巧",更是生怕劳动人民掌握了生产资料,脱离他们的统治.
今天的"精英"为什么要祭孔?为什么会说是资本家养活工人?本质都一样.
毛泽东与人民的心是相通的.今天的"精英"与孔子,同样是一丘之貉.
说难听点,孔儒的优点都在其宣扬的牌坊上写的"仁智礼义信",可其从最初诞生到日后的独尊,再持续两千年的不断轮回,到近代的没落,本质上却是为了做婊子(治人吃人).------这点其实70年代批孔时候都已经说的非常透彻.只不过跟这次歪曲成针对毛泽东一样,后让一群文匪摘字摘句给歪曲成针对周恩来了.
看如今的裸体官员,哪一个不是满口仁义道德,哪个不是"父慈子孝"全家出国?舆论的批评都朝着其"二奶"(即,不道德)去了.
一旦其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即便是贪污受贿千万,也总有腐儒起来为其辩护.即,"好父亲""好丈夫""孝顺儿子"之类.
吃人没有罪,没有"仁义道德",不"父慈子孝"了才是罪.到如今又有新的特色理论创新,在吃人无罪的前提下又发展出"不能以道德杀人".好嘛,原先这道德的武器掌握在大儒们的手里时,道德杀人无罪.等道德武器大众化了,就变成"不能再以道德杀人".
历代王朝更迭,在儒生的口中就变成了君不君,所以臣就不臣,进而民不民.为君要施仁政,少从臣(及其后面的大地主阶级)那捞点,臣自然就少从民那捞点.于是天下太平,盛世到来.
对自己及其后台地主阶级的阶级压迫(即土地兼并)造成的朝代兴衰轮回绝口不提.两千年来皇帝换了一个连,孔儒却从没有改变.
近年来又开始为地主复辟造势,甚么刘文彩、周扒皮、南霸天,都成了他们美化的对象.借古喻今,就变成了今天的土地流转.
现如今的官僚集权统治,与古代士大夫治国,又有有什么区别?所以现在要维护官僚统治,就只能从孔儒上面吸取营养.
儒生的反官僚,根本目的要是换一个更书香门第的,对他们更"仁义道德"的.然后再施以仁政,就仿佛变成盛世了.
总而言之,孔儒作为为维护封建压迫的统治学说,是一定要予以批判.
必须对有些人歪曲涂抹批判方向,借而为封建贵族等级制招魂予以揭露.
在这个基础上再肯定其宣扬的仁义道德、父慈子孝、仁智礼义信、温良恭俭等等这些让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摈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才是继承传统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