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任法融的“本无极”管理思想本质上就是“怂管文化”

火烧 2009-08-11 00:00:00 中华文化 1031
文章探讨任法融的本无极管理思想,指出其本质为怂管文化,结合道德经与天道人道关系,批判当下重有轻无的现象,强调复归本源的重要性。

中国道教学会会长任法融的“本无极”管理思想本质上就是“怂管文化”。以我多年给长安大学莘莘学子开设的《道德经》一课的讲课体会,我以为任法融先生的“本无极”管理思想本质上就是“怂管文化”。因为《老子》(即《道德经》)一书的主旨就是讲无与有或者无极与太极的辩证关系的。《老子》曰:“有无相生”,又云“有生于无”。这就简而明地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其实这也就是儒家讲的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西北大学政治学教授周树智老师平常的拿手好戏就是秦腔唱段《苏武牧羊》;他在做学问上就是以下两句话,即“无极运行天之道,有限求索人之德,此乃天人合一也!”我们现在的迷津就是太过于执著在了人道(德)上,并企图连根拔起!形象地说,无极是树根,太极是树梢;无极是母亲,太极是游子;无极是清源,太极是浊流;无极是整全,太极是分殊;无极是沧桑正道,太极是剑走偏锋;无极是静若赤子;太极是动若奔兔;等等。无极顺而生太极,太极逆而归无极;无极动而生太极,太极静而归无极。一月统摄一切月,万殊合和归一本。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往往舍本求末,喜有厌无!有道德的人被人嘲笑为“傻根”(《天下无贼》中的角色,由王宝强扮演,去岁开始,王宝强突然走红,我以为这是精英与草根间的暂时妥协。),树梢上的风景被人看好(张艺谋给女儿起名就叫张末!)守望桑梓的父辈们被人遗忘,缺乏道德的子弟辈们(我以为司马迁对子弟辈的评价大体没有错。)却飞黄腾达;黄河长江的上游滥垦滥伐,而下游的大都市却拼命地搞锦上添花;搞改革不从整体系统下手,却喜欢朝三暮四的游戏;谋发展疏于价值理性的归正,却喜欢搞一些工具理性层面的旁敲侧击的小把戏;城市规划中永远是狂飙突进的拆拆拆,却不知道一个城市的魂是永远不能亵渎的道理!等等。

太极与无极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看,也是纵向性的派生关系和横向性的对待关系的总合。前者就是母子关系,而后者就是夫妻关系。对于前一种关系,《老子》主张大天要“复归于无极”;万物要“复归其根”;社会要“复归于朴”;一切要复归于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以及“致虚极,守静笃”,“抱一为天下式”等等,都是崇本息末,守母存子,以“道”为本。这样,必能驭一统万,以寡治众,“为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而无不治”,永远立于主动和不败的境地。“道”是全在全备全息全能的,抱守此“道”,必可使人自身得到升华,发生质的根本的变化,最终得道成真,成为全新的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老子》一书中讲的“圣人”,就是“道”的人格化,是具有“道”的本性,特征,气质和品格的人,是真正的“得道者”。

《老子》倡导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以及北京大学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所说的“种牛痘”,“夫为病病,是以不病”的方法论,皆是指从负面切入走向“天长地久”的沧桑正道,最后立于不败之地的取胜之道。《老子》讲的“去甚,去奢,去泰”,“守柔”,“处下”亦是此意,目的也在于得“道”。如果守雄,守白,守荣,守刚,居上,图荣华,享富贵,争名逐利,恣情纵欲,胡作妄为,必然背“道”而驰,离“道”更远,不能“得道”。

细想想,《老子》在阐述无极与太极的辩证关系时,给我们每一个人指出了一条进步得道的人生之路,这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否定之否定的三段论螺旋曲线和向上拓展的圆圈系统!用当代大哲熊十力的话说,无极是“命”,太极就是“生”,并且说“自本自根之谓命;恒创恒新之谓生”,有生没命,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有命没生,就是抱残守缺和不思进取,让我们把这两方面很好结合,放在当前,窃以为更要有“守本”意识,所以我要大声呼吁,“怂文化”归来兮,护佑我子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