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彭总的万言书是利还是弊

火烧 2009-07-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彭总万言书的利弊,分析其对庐山会议及毛泽东的影响,指出其不合时宜引发批彭会,导致历史评价复杂化。

今天,看了一位网友关于彭总的沉冤昭雪一文,深有感触,也来说几句。彭总的确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元帅,并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只可惜他只是一个纵横疆场、冲锋陷阵的武将,在平时,他也有很多缺点,特别是讲话不分场合,也不善于用词,因此得罪的人也很多。就说他的万言书,从书的内容来说,我们可以肯定,他是在为民叫屈,为民办事。可是,好事有时也会办成坏事。就拿庐山会议来说,本来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纠左的,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纠正左的扩大化。这个会议,就当时形势来说,显得非常必要。既然中央已明确的会议,而且彭总也知道的,可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彭总非要抛出他的万言书呢?根据中共的原则,一般大的问题都要经中央政治局讨纶才能通过,那么我认为彭总的万言书抛的不合时机。原因有二:一是明明知道开会的目的,就没有必要自作聪明。二是让人觉得有一种万人皆醉独人醒的昧道。而毛泽东又不是一般人物所能奈何得了的,他当然不会容忍。这里不要说毛主席气量小,换得他人同样也会作出这样的反应,因为这是大家所看到的事,只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问题 这次开会的目的就是为这个,更何况彭总的观点和毛主席格格不入。我虽没看过万言书,但听说彭总所写的阴暗面居多,这本来不是坏事,但主要是彭总想全盘否定,这样更激起了毛泽东的愤怒。就毛泽东的个性而言,他是一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特别是在困难的时侯更有斗志。而且,他又是一个艺术大师,懂得如何去激励民众,把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如用彭总的策略,那就等于推到重来,把前几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化为乌有,特别是已点燃了的高涨的民众积极性也随之而去。可毛主席不是这样,他要利用广大群众积极性普遍高涨的同时一边去纠正失误,一边去巩固成果,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全国性的政策大混乱,也不会让群众的积极性产生影响,(那时群众的积极性的确高涨,如果当时就全盘否定,如何想民众交待)这样的利害关系,谁对谁错,只有让历史来评定了。

这次本来纠左的会变成了批彭的会,打乱了中央的步骤,对此,大家应当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可能林彪是有一点野心的,这样也成就了他出山的机会。但这件事后,毛泽东并不想致彭总于死地,后来在周总理为协调人的努力下,彭总出言不逊,并说起四十多年的事,当着毛主席的面,指着他说,你骂了我四十多年的娘,难道我骂几句不行。这些话如果在平时是不会引起注意的,但这次是周总理特别为毛彭二人所主持的协调会,毛主席听后,虽然不语,但心中愤愤不平,这样更增加了毛主席对彭总的猜疑。在毛主席看来,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可彭总不但没有忘记,而且还耿耿于怀,这不得不使毛主席对彭总产生警觉,以致后来毛主席在几次中央会议上提起了这件事,说明这几句话在毛主席的心中份量有多么的看重,同时,也改变了毛主席对彭总只会放大炮而没有心机的想法。

彭总虽然后来作了检讨,但毛主席最终还是原谅了他,在六几年时想派他到大三线工作,后来没有去成,这当然是林彪的事。在林和彭的选择中毛最终选择了林,就当时来说也是很正常的,而对林来说,如果彭还在,他的位子可能不保,因为林养病时彭是国防部长,所以林彪想致彭于死地也是很正常的。毛主席错就错在没有发现林彪有野心,以致后来的林彪折机沙漠,这里暂且不论了。

以上的分析也只是片面之词,真实的历史只有等到中央文件解密时,我们才能彻底明白。如果以上分析成立的话,那么,彭总的万言书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对中央的决定造成错觉,以致本来纠左的路上又向左的方向迈进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