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党问题上要由群众来把头道关
在入党问题上要由群众来把头道关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一方面由党的宗旨和纲领决定,一方面由党的组织成员的素质决定。如果两方面不匹配,则这个党的生命力会是脆弱的。
例如苏共,是以马列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按照共产主义要求是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但是,如果这个政党内混入了大量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利己主义和官僚主义分子,并且这类人还占据了大量领导岗位的话,那可想而知,有一批这类人存在怎么可能不歪曲马列主义呢,又怎么可能指望这类人来实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呢,这就意味着这个党的生命力已经走到生命尽头。套用中国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以说苏联是成也苏共败也苏共。最终亡苏联者苏共也。
如此看来,一个政党所尊奉的理论无论如何先进,但是,如果其成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素质低下不足以胜任该政党所承负的历史责任的话,那这个政党是无法实现其历史任务的。
所以说,党的建设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这里不妨把一个党比作一个身体,来观察一下党的建设问题。
俗话说,病从口入。那么,对于党的建设,第一关就面对的是入党问题。入党时,如果成员素质普遍高的话,这个党的整体素质才普遍提高。反之,如果是大量素质低下的人员混入党内的话,长此以往,党的肌体的病情必然不断加重,最终不可救药。
要让党建减轻病从口入的风险,那就有必要由群众实行普遍的民主监督来把入党的头道关才是。
在革命战争的一定时期和环境下,党的工作有相当的秘密性,要实行普遍的群众民主监督的话也没有可行性,但是,随着共产党取得政权,在作为执政党后就是公开的了,在这种情况下,落实群众民主监督就非常必要了,也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在这时候,只有那些满脑子官老爷思想的人才会反对群众的民主监督。
对于群众来说,可以把那些要求入党的人员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群众赞同的,一类是群众反对的,还有一类则是表现一般群众无所谓的。
为了不打击广大想入党的人员的入党积极性,在这里实行群众监督入党把关时,可考虑从宽方针,那就是,凡是群众反对入党的人员则坚决不许入党,而群众赞同的或无所谓的则才可择取入党。
采取从宽方针,还有利于在入党时能够尽可能地吸收到社会上来自不同方面的有用人才,保证党内人才的多样性。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就需要党内要有各种人才,这样才有胜任领导工作的可能。
人在吃东西的时候,有时候可能把一些当时看上去无害的东西吃进肚子里,但进了肚子后才露出有害的真面目,这时候就要想办法把有害的东西从人体内排出来,甚至消灭掉。
同样,群众的民主监督在把住入党的头道关基础上,还要对已是党员的成员保持持续监督的需要。有时候,一些入党前表现还可以的人员在入党后,尤其是在选拔成为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后,其败坏的真面目才会暴露出来。但是,有了群众的持续民主监督,就能争取在最早的时间发现一些党员的问题,尤其是干部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及时清除那些混入党内的腐败的东西。
对于党员来说,要求所有成员都坚持基本的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之上,才有有效对话交流的可能。如果基本的思想意识对立的话,那思想交流就会异常困难,甚至如鸡同鸭讲。那这样显然是不利于党的团结和保持党的战斗力的。
党的建设,有能胜任的人才是必要的,但还要求党的组织结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合理优化,要能不断胜任不同时期历史任务的要求。
总之,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更加全面有效地落实群众民主监督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通过群众的民主监督,从源头上端正党建的根基,这样党的社会基础才能真正牢靠,党的代表性才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国家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