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杂文报》的政治方向—驳《也说“建国”》谬论
2009年7月14日《杂文报》所发表的奇文《也说“建国”》,辟头就说“曾有人在《杂文报》撰文,认为多年来对‘建国’一词的使用有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怎么能说是1949年才建国呢?对此,笔者颇有同感。不过,最近又有人撰文,对上述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建国’,指的是‘共和国’,而非古代的中国。”据此,该文作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区分开‘祖国’、‘国家’、‘政权’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在使用中我们有些人往往会或无意地混淆、或有意地偷换。……我们平时所说的‘建国’,实际上的确是‘建政’。而且‘共和’一词,孙中山等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早已使用过了,当年的‘中华民国’也是‘共和国’性质的。……另外,说毛泽东 1949年10月1日 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此引不确。毛泽东的原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国家’与‘政府’(政权)这两个概念是严格加以区分的。”云云。虽然作者没有坚决反对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建国”二字,但主张用“政权”代替“建国”则是明白无误的,并说“对上述必须加以辨析的概念,我们则应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是明确无误的,而且是“必须”的!
笔者以为,不管英语、俄语的“国家”、“政权”的词根有无异同,在我们的中文里,“国家”与“政权”是不能相互取代的,这与其它语种并无关系。《也说“建国”》的作者为了“证明”所谓“建国”一词是“我们有些人往往会或无意地混淆、或有意偷换”,竟把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抬出来”。岂知,“建国”一词正是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广泛流行了,比如“开国大典”。既然该文作者认为“毛泽东对‘国家’与‘政府’(政权)这两个概念是严格加以区分的”,为何又默认“开国大典”之词广泛流行呢?《也》文作者能自圆其说吗?但事实确实如此,毛主席岂不也成为《也》文的攻击对象了吗?这才是问题要害!
依《也》文的作者看来,“‘共和’一词,孙中山等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早已使用过了,当年的‘中华民国’也是‘共和国’性质的。”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不能再使用“建国”一词了,这不是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腐朽的中华民国等量齐观了吗?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没有建立的必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称之为建国是理所当然的,拥护者们都引以为自豪。不知《也》文作者为何不但不自豪,反而对建国提出异议,是一种什么感情呢?
把“建国”硬说成“建政”,这种说法不仅别扭,更前无古人。《也》文作者何以绞尽脑汁炮制出这一谬论,实在是使人找不到作者的善良动机。因为善良的评论者不会使用“有意偷换”之词;“偷换”即已卑鄙,“有意”就更卑鄙了!
按《也》文所说,对“建国”一词的质疑——发表《也说“建国”》此类文稿,《杂文报》已不是第一次了。《杂文报》何以对这个明显的伪命题如此钟爱呢,就不能不使人想到它的政治方向问题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