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杂文报>的政治方向--写杂文,立场最重要
再评《杂文报》的政治方向
——写杂文,立场最重要
杨景水
《杂文报》 2009年7月14日 “读者”版头条奇文《写杂文,常识很重要》,毫无新意地重复了该报 2009年6月2日 《鲁迅对宪政理念的“隔膜”》对76年前鲁迅《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的攻击。无新意又要重复,无非是要扩大对鲁迅攻击的影响,妄图满足自己“谎话重复一百遍就变成了真理”的病态心理。
《杂文报》何以对76年前的“老账”如此耿耿于怀呢?原来76年前鲁迅发表在《申报·自由谈》的这篇经典杂文,虽然并未指名道姓,却入木三分地勾画了胡适们“新月社”的丑陋嘴脸,犹如《红楼梦》里“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76年后的今日,《杂文报》作为省级党报主办的杂文媒体,又何以秉承“新月社”的衣钵,无非是想借当年胡适们的阴魂与西方对我国“人权”问题的屡屡无端指责相呼应,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其实,当年胡适们日后自吹自雷的“人权论战”,只不过是借“人权”、“约法” 向孙中山 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所进行的攻击。所以既被蒋介石“塞了一嘴马粪”(蒋并非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而是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又遭到鲁迅和瞿秋白的有力批驳。用《鲁迅对宪政理念的“隔膜”》作者的话说,“胡适留学美国,不仅研读理论,还亲身体验美国的自由民主,积极参与美国大选,他又是杜威的学生,对宪政理念有深刻体悟。相形之下,鲁迅留日期间先学医后从文,文学才华没得说,但政治学素养方面,首先未受过系统训练,其次吸收的多为“二手货”,难免欠缺。”这一语道破了该文对鲁迅的攻击是完完全全地站在了西方那个“最民主”国家的立场上,而半月后接连发表的《写杂文,常识很重要》,意指鲁迅“欠缺”常识,可见已猖狂到极点!
《杂文报》接连发表的这两篇奇文,看似是翻76年前的“老账”,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请看《写杂文,常识很重要》的最后一段“在缺乏宪政传统,更缺乏宪政理念的中国,胡适及新月社 诸 君掀起的人权论战,无异于给公民以启蒙,给政府以警醒,再高评价都不过分。”文中所说“公民”、“政府”,难道是76年前的“公民”、“政府”吗?显然不是!如是,岂非无的放矢了?联想到之前笔者的《〈杂文报〉的政治方向值得质疑》一文所提到的《杂文报》奇文《皇帝活在我们的心里》的要害是“专制”,便可洞察其矛头所指了!
《杂文报》公然推崇美国民主,说明他们站到了美国的立场上,与美国联手对我国的民主制度说三道四!
看来,写杂文,立场最重要! 2009,7,19,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