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国父是谁

火烧 2009-07-03 00:00:00 思潮碰撞 1034
文章探讨国父身份与父亲角色在文化中的意义,强调精神追求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分析马克思思想对人类解放的启示,批判依赖外部技术的消费主义,倡导自主创造与精神家园的构建。

——父亲对于人生的价值  

 2009-7-3 

母亲是伟大的,正如唐朝诗人孟郊诗所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把无限的亲情爱意给孩子,子女就像是小草,母爱就是三月春光。

父亲是作为一个社会责任的角色,对于家庭中的孩子,就是先验的上帝,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角色。

中国文化(特别是禅宗)认为人人都有光明无染的心性,可以通过适当的修养觉悟到这种心性。《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说明,人人可以通过学习,觉悟到这本来具备的光明心性,从而成为道德品行日益完善的人。孔子为什么在中国具有长久的影响,并被上层统治者吹捧,他们真实的意图,就是塑造出“父亲”的角色,让国民加以仰慕,希望将人们塑造成为“儒者”。

西方宗教总是强调“耶和华”、“上帝”、“真主”。他们是将这教主作为精神教父来加以崇拜的。正是这样的社会文化“角色”,塑造了子民;并封闭了精神。基督教又祭出“耶稣”,要人们忍受现世的地位,以自己贡献来迎接来世的新生。这作为“资本”,也确实推进了西方创造的科学、财宝的积累。

但是,当资产阶级已经强大到“为所欲为”的阶段,他们开始以世俗的利益取代了精神的需求,资产阶级将精神世界的崇高地位挤压掉了。当知识分子认识到人类可以走自己路后,就由尼采宣布“上帝死了”。没有上帝,只能靠自己。但没有上帝精神的人类,必将是世俗的商业精神,必须将人类的精神压力与崇高意念祛除,这就是十九世纪人类精神病爆发的社会文化精神的原因。

二十世纪的反人类、反文化运动,就是没爹的孤儿绝望的自残。人类需要伟大的文化继承,这种继承必须以一种超越世俗利益的崇高境界、建立完美社会的精神批判性的加以继承。

共产主义者没有“父亲”这种角色的压迫,却有精神实质的追求,这就是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样,他们就是要当家作主,并且不受统治阶级“传统父亲角色”的压迫,祛除统治阶级私有制分裂、压迫的梦魇,就是现实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创造。

对于科学共产主义者,马克思通过研究古希腊、罗马哲人的精神本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现实的社会关系,真正明了人类未来的发展之路:无产阶级自身革命,通过解放全人类实现解放自身的辩证法的真正实质赋予。无产阶级革命不能依赖统治阶级的赐予,更不能等靠救世主的到来,只能依靠自己的强大、自尊,通过解放全人类,赋予自身应有的价值。

依赖救世主的人,依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势力的人,依赖先进技术的人都得不到自己要的东西。劳动创造是自己从精神到才智、物质力量创造的统一发展进程。别人给与的东西是不牢靠的,即便你可以开飞机,如果飞机你不能造,你终将受制于飞机。中国现在受制于西方完全是被动接受人家技术,没有创造力的结果。这就是没有精神,只会消费的消费者总是被牵着鼻子走、消费者总是被剥削的根本原因。没有经验,书本的知识是虚假的知识,没有亲历亲为的创造,就没有真正的创造力。

父亲的角色,应该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一个政党没有父亲的力量和品质,就不可能拯救社会、人类和未来。

对于人们的发展历程,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一种“父亲”的角色,就是告诉人们应该有怎样的人格精神,应该怎样追求物质财富,怎样造就内心的意志与精神家园。

儒雅是一种文化水平表现,儒学有一些中国文化的道统元素;进取是一种精神,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的是进取精神创造,科学共产主义是道路、是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本质的归复。  

前进需要毛泽东思想,中国需要毛泽东这个国父。只有坚信毛泽东思想,中国才能新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