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呼“国父”为哪般?
文章质疑孙中山的‘国父’称号,分析其历史贡献与争议,讨论美国文件真实性及孙中山国籍问题,揭露部分人借‘国父’称号进行政治操弄,强调历史评价应客观理性。
最近,某论坛挂一帖子,帖子里上传美国新公布的一份文件,文件内容证明:孙中山有美国国籍。作为一个曾经的事实,被公布出来的意义也只是一个事实被公布出来而已,无需太多的其他意义,但是,在这个网站里,却跳出一伙子“花花果果”,嚎啕曰:美国阴谋,是想令“国人思想混乱,大家不要上当”云云,更有的,高呼“国父”不绝。看着失笑,看得出这伙子为1949年之前的国民党,抬尸烧香的别有居心者们把孙中山当成一个无污点,不可侮的丰碑了,打出“国人”的字眼来上纲上线,恶心到了极点。既然“花花果果”如此跳踉,那么到很有必要认真一下:孙中山真有那么伟大么?孙中山真的配称“国父”么?这可真是一个需要细加思量的原则大问题。
先从孙中山的“国父”尊号说起。
每见到“国父”这个词,某家就想起古书上常出现,现在早已被扫进历史垃圾堆里的一个词——“君父”。“君”,就是皇帝,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神秘而不神圣,可怕、可怖、可畏,但是,却绝对不可敬的独夫,民贼。杜撰出这个词,显然是要用这独夫对臣民冷血、残酷的统治来比附人的基于血缘之上的人伦亲情,达到愚民的目的。虚伪冷酷到了极点。
在《史记》上有故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他爹——太公,作为皇帝的爹,当然是尊贵无比,享尽富贵荣华。但是,某天,有人来见皇帝的老子,劝说这个老汉:你老人家虽然是皇帝的老子,但是,总归是个百姓,而皇帝虽是你的小子,可是他却是天下所有人的最高领导,你这个百姓在他面前,要是不那么客客气气的,这个……不太好吧?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后来,刘邦父子相见,刘邦的老子——刘邦的爹,都要对刘邦行大礼的。开始,刘邦还做吃惊状,但是经他爹的一番陈说,于是面对他爹的行礼,他也安之若素了!好他妈的不是东西!
最后一个专制王朝被打到了,民国了,进步了,但是,在这个进步的民国里,居然又弄出个“国父”来,总觉着不地道!试想,在广东,孙逸仙博士的故里,孙博士的长辈在世时,见到了孙博士,那么那些长辈见了这位“国父”,是否要鞠躬一下呢?没有生理学上的父亲,任何人的出生是不可能的,那么,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国父”是否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了?从《中国——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成》这本书里,某知道,中国的国家雏形在战国时候就有了,而“中国人”这个概念也在那个时候就有了,所以说,“君父”固然该扫进垃圾堆,而后期的所谓“国父”,在民国时期也完全没必要,更不要说在现在这个红色中国了狂呼乱喊了。而且,“国父”——作为孙逸仙博士专称的这顶高帽子,在红色中国的“流行”也只是最近这三二十年的事情,还不如某家家里装盐的钵子的年头久远,而这个称呼以后的寿命又有几年,也毫无看好的必要。“国父”?咸(嫌)得很呐!
最近,美国公开一个文件,说孙逸仙博士是美国人,这坛子里有人说,这是美国人的险恶用心,要让国人“思想混乱”的阴谋……听着让人失笑,这个上纲上线的说法,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其实,孙逸仙博士的形象本没有多么高大、光辉,这是有例证的:比如,他先生在清朝还没完蛋的时候,在山东组织日本浪人和日军下级军官,提着刀在我国山东杀人放火;再比如,袁世凯对日寇提出的“二十一条”是否承认上伤脑筋的时候,他先生抢先去倭寇驻广州的领事馆,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换取日寇对他夺取全国政权的支持……就这个形象,用那个美国国籍相比,渺不足道,令“国人思想混乱”云云,从哪里说起呢?
孙博士在当时的号召力有多大?是否配得上“国父”二字?从当时的史实上看得出,如果他先生的号召力巨大,怎么会被袁世凯一咋唬,就交权了?如果当时他的影响力够得上“国父”二字,那么他先生振臂一呼,马上应者如云,当下就“做”了那个袁大头!可是这个情形有么?这个国父在袁世凯的咋唬,竟然吃不住劲儿,弃他的民国子民而去了!这个算什么“国父”?!我们知道袁世凯完蛋,是因为他想做皇帝,激起了彼时全国群起反对,在这个反对的压力下,袁大头死了。看,孙逸仙博士的号召力,是比不上全国对帝制复辟的反制的,从这个上头看,孙博士能否称得上“国父”,存疑。
有人说,彼时的孙博士加入美国国籍,是为了躲避追捕,是为了活命的一个策略。
策略,其实就是一种变通,为达目的不得已的一个变通。但是,只要你想要达到你的目的,不管怎么变通,必要的底线还是要坚守的,不坚持这个底线,这个变通近乎于叛变!为了中国的革命,为了自身的安全,有必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但是无论怎样的非常,一个中国人的底线要坚守!加入美国国籍,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领导中国革命,这个变通,是否能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在有讨论的必要。美国在建国之初,有一伙子开国大官,被美国人尊为“国父”。美国的立国,固然有那些大官领着美国人不懈的苦斗、苦战,但是对美国立国贡献最大的还有法国在军事和财力上的接济和支持,没有法国的援手,美国的立国,不可能!法国的援手固然大,但是还没见美国的“国父”们,因之而转投法国的怀抱,加入法国的国籍,以备将来立国不成失败后活命逃亡,为自己留个退路。这些人才可以叫“国父”!当然,是美国的,我国是个打扫过历史垃圾的国家,这个“国父”二字,再被提起,真是丢人!而且,就某所知,我党的开国元勋们没有一个是具有外国国籍的外国人!哪怕是博古、王明这些对苏联指示奉若神明,队中国革命造成惨重损失的亲苏派,也从没有加入苏联国籍!
细说起来,孙逸仙博士的革命,走的是一种上层路线,他要争取和利用的力量,就是中国上层的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甚至是彼时权势阶层中的一部分。而这些层级的人物,不光有财富,知识,甚至权势,更有他们对政治、国情的固有看法和成见,争取他们,没有系统严密的革命理论和纲领,是不可能换取他们对革命的同情,支持的,然而,这个孙逸仙博士的革命理论也好,革命纲领也罢,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个纲领在朱元璋那里说过,老朱的意思就是要把蒙元逐出当时的中国本部,赶蒙元回他们蒙古草原上去。老朱这么说,也这么做了。数百年后,孙逸仙博士也这么说,也把这八个字定为革命纲领,但是,就某所知,他先生竟没有严格划定“中华”的疆域到底在哪里,彼时的国人虽然痛恨满清统治者,但是也把东北和蒙古看作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不在“中华”的疆域上做细致的划定,而是要完整的继承朱元璋那八个字的含义,那么,孙博士那八个字的革命纲领,在实践上就是要分裂中国领土!而这一点恰恰被梁启超抓住了把柄,直斥孙博士的革命是“种族”革命。彼时的革命者中,汪精卫、胡汉民、朱执信等等笔杆子,对此指斥,莫可奈何,甚至于出现革命者接受论辩对手“种族革命”的窘境。那么争取上层财富、知识阶层的同情与支持是根本办不到的。也幸亏,章太炎出狱,披挂上阵,专从清建国之后坚持的种族特权,实行种族歧视的历史角度,与刘师培联手,抓住梁启超曲解清统治者国策的弱点进行批驳,否则,革命者的影响力有多大,多好,很不好说。由此,也看不出这位孙逸仙博士的“国父”能耐。
其实“国父”云云,只是后继者造神运动中被高举如云的一个牌位,造神者要人民看的不是这尊牌位,而是高举排位的造神者——蒋介石自己!而造神的丑剧在“中华民国十七年七月六日”达到顶峰,那位蒋公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开棺瞻仰“总理遗容”时,竟“扶棺嚎啕,情如孝子”,恶心到了极点!而后,作为造神戏的最后一幕的移榇戏,竟让全国下半旗七天,全体国民带黑纱七天……种种造作比当年的光绪和慈禧出殡都奢华排场。
革命家章太炎有诗云:“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满朝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中国有必要弄出个“国父”么?!不要!!!高呼“国父”的那些马甲们的用意倒是如它们所说:“令国人思想混乱”
先从孙中山的“国父”尊号说起。
每见到“国父”这个词,某家就想起古书上常出现,现在早已被扫进历史垃圾堆里的一个词——“君父”。“君”,就是皇帝,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神秘而不神圣,可怕、可怖、可畏,但是,却绝对不可敬的独夫,民贼。杜撰出这个词,显然是要用这独夫对臣民冷血、残酷的统治来比附人的基于血缘之上的人伦亲情,达到愚民的目的。虚伪冷酷到了极点。
在《史记》上有故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他爹——太公,作为皇帝的爹,当然是尊贵无比,享尽富贵荣华。但是,某天,有人来见皇帝的老子,劝说这个老汉:你老人家虽然是皇帝的老子,但是,总归是个百姓,而皇帝虽是你的小子,可是他却是天下所有人的最高领导,你这个百姓在他面前,要是不那么客客气气的,这个……不太好吧?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后来,刘邦父子相见,刘邦的老子——刘邦的爹,都要对刘邦行大礼的。开始,刘邦还做吃惊状,但是经他爹的一番陈说,于是面对他爹的行礼,他也安之若素了!好他妈的不是东西!
最后一个专制王朝被打到了,民国了,进步了,但是,在这个进步的民国里,居然又弄出个“国父”来,总觉着不地道!试想,在广东,孙逸仙博士的故里,孙博士的长辈在世时,见到了孙博士,那么那些长辈见了这位“国父”,是否要鞠躬一下呢?没有生理学上的父亲,任何人的出生是不可能的,那么,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国父”是否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了?从《中国——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成》这本书里,某知道,中国的国家雏形在战国时候就有了,而“中国人”这个概念也在那个时候就有了,所以说,“君父”固然该扫进垃圾堆,而后期的所谓“国父”,在民国时期也完全没必要,更不要说在现在这个红色中国了狂呼乱喊了。而且,“国父”——作为孙逸仙博士专称的这顶高帽子,在红色中国的“流行”也只是最近这三二十年的事情,还不如某家家里装盐的钵子的年头久远,而这个称呼以后的寿命又有几年,也毫无看好的必要。“国父”?咸(嫌)得很呐!
最近,美国公开一个文件,说孙逸仙博士是美国人,这坛子里有人说,这是美国人的险恶用心,要让国人“思想混乱”的阴谋……听着让人失笑,这个上纲上线的说法,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其实,孙逸仙博士的形象本没有多么高大、光辉,这是有例证的:比如,他先生在清朝还没完蛋的时候,在山东组织日本浪人和日军下级军官,提着刀在我国山东杀人放火;再比如,袁世凯对日寇提出的“二十一条”是否承认上伤脑筋的时候,他先生抢先去倭寇驻广州的领事馆,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换取日寇对他夺取全国政权的支持……就这个形象,用那个美国国籍相比,渺不足道,令“国人思想混乱”云云,从哪里说起呢?
孙博士在当时的号召力有多大?是否配得上“国父”二字?从当时的史实上看得出,如果他先生的号召力巨大,怎么会被袁世凯一咋唬,就交权了?如果当时他的影响力够得上“国父”二字,那么他先生振臂一呼,马上应者如云,当下就“做”了那个袁大头!可是这个情形有么?这个国父在袁世凯的咋唬,竟然吃不住劲儿,弃他的民国子民而去了!这个算什么“国父”?!我们知道袁世凯完蛋,是因为他想做皇帝,激起了彼时全国群起反对,在这个反对的压力下,袁大头死了。看,孙逸仙博士的号召力,是比不上全国对帝制复辟的反制的,从这个上头看,孙博士能否称得上“国父”,存疑。
有人说,彼时的孙博士加入美国国籍,是为了躲避追捕,是为了活命的一个策略。
策略,其实就是一种变通,为达目的不得已的一个变通。但是,只要你想要达到你的目的,不管怎么变通,必要的底线还是要坚守的,不坚持这个底线,这个变通近乎于叛变!为了中国的革命,为了自身的安全,有必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但是无论怎样的非常,一个中国人的底线要坚守!加入美国国籍,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领导中国革命,这个变通,是否能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在有讨论的必要。美国在建国之初,有一伙子开国大官,被美国人尊为“国父”。美国的立国,固然有那些大官领着美国人不懈的苦斗、苦战,但是对美国立国贡献最大的还有法国在军事和财力上的接济和支持,没有法国的援手,美国的立国,不可能!法国的援手固然大,但是还没见美国的“国父”们,因之而转投法国的怀抱,加入法国的国籍,以备将来立国不成失败后活命逃亡,为自己留个退路。这些人才可以叫“国父”!当然,是美国的,我国是个打扫过历史垃圾的国家,这个“国父”二字,再被提起,真是丢人!而且,就某所知,我党的开国元勋们没有一个是具有外国国籍的外国人!哪怕是博古、王明这些对苏联指示奉若神明,队中国革命造成惨重损失的亲苏派,也从没有加入苏联国籍!
细说起来,孙逸仙博士的革命,走的是一种上层路线,他要争取和利用的力量,就是中国上层的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甚至是彼时权势阶层中的一部分。而这些层级的人物,不光有财富,知识,甚至权势,更有他们对政治、国情的固有看法和成见,争取他们,没有系统严密的革命理论和纲领,是不可能换取他们对革命的同情,支持的,然而,这个孙逸仙博士的革命理论也好,革命纲领也罢,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个纲领在朱元璋那里说过,老朱的意思就是要把蒙元逐出当时的中国本部,赶蒙元回他们蒙古草原上去。老朱这么说,也这么做了。数百年后,孙逸仙博士也这么说,也把这八个字定为革命纲领,但是,就某所知,他先生竟没有严格划定“中华”的疆域到底在哪里,彼时的国人虽然痛恨满清统治者,但是也把东北和蒙古看作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不在“中华”的疆域上做细致的划定,而是要完整的继承朱元璋那八个字的含义,那么,孙博士那八个字的革命纲领,在实践上就是要分裂中国领土!而这一点恰恰被梁启超抓住了把柄,直斥孙博士的革命是“种族”革命。彼时的革命者中,汪精卫、胡汉民、朱执信等等笔杆子,对此指斥,莫可奈何,甚至于出现革命者接受论辩对手“种族革命”的窘境。那么争取上层财富、知识阶层的同情与支持是根本办不到的。也幸亏,章太炎出狱,披挂上阵,专从清建国之后坚持的种族特权,实行种族歧视的历史角度,与刘师培联手,抓住梁启超曲解清统治者国策的弱点进行批驳,否则,革命者的影响力有多大,多好,很不好说。由此,也看不出这位孙逸仙博士的“国父”能耐。
其实“国父”云云,只是后继者造神运动中被高举如云的一个牌位,造神者要人民看的不是这尊牌位,而是高举排位的造神者——蒋介石自己!而造神的丑剧在“中华民国十七年七月六日”达到顶峰,那位蒋公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开棺瞻仰“总理遗容”时,竟“扶棺嚎啕,情如孝子”,恶心到了极点!而后,作为造神戏的最后一幕的移榇戏,竟让全国下半旗七天,全体国民带黑纱七天……种种造作比当年的光绪和慈禧出殡都奢华排场。
革命家章太炎有诗云:“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满朝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中国有必要弄出个“国父”么?!不要!!!高呼“国父”的那些马甲们的用意倒是如它们所说:“令国人思想混乱”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