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倒了,红顶商人依然要坚挺么?
大楼倒了,倒出了一串传奇故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董事居然与镇长助理重名,另外公司还有不少人与被称为事业单位人员的人士重名。后来知道,原来不仅仅是重名,连人也是“重”的。
当事方政府声称所谓“镇长助理”并不是政府公务员,不过是挂个名而已云云。有理由相信,倒楼事件未发生之前,该第二大股东可能不仅以“镇长助理”之名行事,而且多半别人在称呼他时,连“助理”二字也要省掉,直呼其为“某镇长”了。一旦意想不到、令人感觉不妙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本不清楚而且也不想让人清楚的某种关系,自然是要赶紧撇清的。我们权且相信该政府方面的撇清声明吧。
与房地产开发有关的事业单位的人员能否成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股东、董事呢?像拆迁办、安置所这种实际上具有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领导或员工如果成为开发公司的股东、董事,用国家的公权力赚取私人的昧心钱,那么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怎么能够形成呢?又有哪一个没有什么猫腻、没有什么后台的开发公司能够竞争得过它们呢?竞争可以形成合理价格,没有竞争,价格高低,还不是垄断方说了算?这种垄断不是依靠财富的支配地位形成的,而是依靠财富与公权力勾结实现的。相比于依靠财富形成的垄断,这种垄断形式的稳定性当然要坚强得多,对房市价格的支配力当然也强大的多。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应当更清楚,在房市不景气的时候,最着急的究竟是政府还是政府的某些工作人员。在房奴们被剥夺的连一条内裤也没剩下的时候,还有人祭出“买房爱国论”、“不买房反人类论”、“誓死不降房价论”等骇人听闻的怪论,确是事出有因。
明为官暗为商的现象不仅在房地产领域有,煤矿不也有很多这样的吗?某地大火烧出了公安局长的四百万别墅,据说是其夫人经营所得。我们也权且相信这是真的。是真的又怎么样?商人与官员形成了现实婚姻上的联合。你做官来我赚钱,夫妻豪富能不甜?你们是甜了,你们可曾知道百姓有多苦?如果把丈夫看作干部,把妻子看作群众,这也好算作是干部深入群众了。说得好听点叫红顶商人,说得难听点叫官商勾结的官僚资本,你们还要剥夺中下层群众到几时?
再回到这倒了的大楼上。大楼倒了,很多人再查找原因。我看原因很简单,不怪别的,就怪伟哥太贵了。亦官亦商或被商包养的官们往往喜食伟哥,而因为伟哥太贵,所以不舍得给与他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大楼加一点,不然大楼何至于金枪倒了?红顶商人们何时会倒,只怕得看伟哥的效力能持续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