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封建”
目前,有一些人动不动就好给人扣上“封建残余”的帽子,甚至有的人还拿“封建残余”来污蔑中国现在的某些事象。有的人指说朝鲜政权的承继现象父传子,是封建,中国一党制度也有封建残余的嫌疑,是落后;西方社会就是不“封建”,是现代社会,是进步。
我想,说这样话的人其实也并不知道,啥叫“封建”,就是希利糊涂的瞎说,反正能贬低中国或社会主义国家就行。在他们眼中,两党轮流坐庄、几年一折腾的选举就是所谓的民主。别的就都是“封建”。
其实,封建是一种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也不明显,仅是盛行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封建制正式起源于西周,是周武王所创制。“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于战败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统治方式。周王室鉴于当时诸侯之众而又各据要津,后世必为共主之患,打着“兴灭国,继绝世”之名义,封建诸侯,用殖民方法,分封周姓和功臣到各要地,利用各地原来的氏族部落建立国家, 势力始自上达下,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其目的是维护周王室的权利。
但是,在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称皇帝,直接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全国,建 成 君主制,封建制就不存在了。有些不学无术者天天喊中国是“封建”国家,实际是小脑进水的表现。
实际上,封建制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一度是其典型的社会形态。 封建制度(Feudalism/Feudal system)起源于中世纪时欧洲的贵族战士相应的法律地位及军事责任,它围绕著三个中心:领主、封臣及土地。封建是欧洲社会的产物,封建社会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一个概念。
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有三大最基本的特征:领主、封臣和采邑;封建制度的结构由这三大元素配合。领主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封臣是拥有领主所分封给他们土地的人,而这些分封出的土地就是采邑。封臣要为领主战斗,作为对领主给予采邑的回报。在领主、封臣和采邑之间的关系与责任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在一个领主把土地分封给某人之前,他得先令那人成为封臣。这需要一个正式的象征性的仪式,称为赞誉仪式(commendation ceremony),该仪式包含两个部分,忠顺誓言(act of homage)和效忠宣誓(oath of fealty)。在忠顺誓言中,封臣承诺听从领主的命令作战。“效忠(Fealty)”来自拉丁语“Fidelitas”,也就是忠诚;效忠宣誓因此成为一个保证,即封臣会忠于领主。一旦赞誉仪式完成,领主和封臣就建立了封建关系,拥有了双方承认的相互间的义务和责任。
领主要租借给封臣一块采邑;采邑是封臣建立封建关系的主要原因。领主还必须保护采邑和封臣不受伤害。
封臣则有义务向领主提供“援助”,也就是服兵役。封臣用采邑的产出来配备自己的武器装备,并响应领主的征召服兵役以保证领主的权益。这种军事上的安全机制是领主建立封建关系的主要原因。
西欧的封建制在17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兴起而衰落。封建制度作为一个术语是法国革命期间所造的字,来自法语‘féodalisme’,有“迅速地消失或完全消失”的意思。
综上所述,封建制度是西欧的专利,中国基本上没有经过成熟的封建社会的阶段,君主制度并不是封建制度。今天,英国、日本等国还在实行君主立宪制,但,那不是封建制。所以,大家应当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别再动不动就扣上“封建”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