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富悬殊加剧--网络时政文摘(42) 2009-06-19
网络时政文摘(42) 2009-06-19
到底为谁说话 执政首要问题
中国贫富悬殊加剧 收入差距12.66比1
华尔街日报:中国的公共债务压力超出预期
规划局副局长质问记者替谁说话追踪
邓玉娇案判决 顺民意办案是"天命"
司法的悲哀
东方日报:到底为谁说话 执政首要问题
中共当年提出「三个代表」思想,自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中共的理论中,党是人民的化身,党即人民。但是基层官员的所作所为,却使这套理论不攻自破。
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上,竟然被开发商建起了十二幢别墅和两幢楼中楼。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在接受记者採访时,抱怨媒体「管这閒事干甚麽」,其后又向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按照这位逯副局长的逻辑,党与老百姓是根本对立的,如果这位记者替党说话,就应该顾全大局,将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那就不用替老百姓说话了;如果想替老百姓说话,就意味着给党抹黑,给党添乱,就是反党,逯副局长给记者出了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中共的党章规定,中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私利;党和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但如今到了逯副局长这里,党与人民却是根本对立的,党是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而老百姓则是被统治、被奴役的蚁民。
官商勾结 权钱交媾
其实,这位逯副局长道出了事实的真相,虽然中共口口声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在基层,中共是代表权贵阶层的利益,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理论与现实相脱节,官员们说一套做一套,已经失去了道德高地,这已成为中共执政的最大危机。
自从中共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之后,官商勾结已成为常态,权力与资本交媾,产生出中国特色的权贵阶层。官员傍大款,在商人的资助下,跑官买官,而商人则利用官员手上的权力,大发横财。官商勾结的结果,便是将利益的屠刀对准了老百姓,残民以逞,以民为敌。
最近几年,官民对立日益严重,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真正的原因就是官员在利益代表中偏向强势阶层。不论是农村徵地,还是民愤极大的城市拆迁,官员都没有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而是站在不法商人的一边。老百姓自然将愤怒的矛头对准执政党。
以郑州这件事为例,开发商将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建起了专供富人和官员享受的别墅和楼中楼,牟利上亿元。作为郑州市规划局的官员面对老百姓的举报,竟然不积极查处,反而处心积虑地掩盖真相,为开发商遮丑,提供保护伞,这让老百姓怎能不义愤填膺?
毛泽东当年曾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但在当今中国内地,执政的首要问题是到底为谁说话,到底代表谁的利益。郑州这位副局长提出的问题,其实是中共当前面对的最大问题。
中国贫富悬殊加剧 收入差距12.66比1
中评社北京6月18日电/“随着近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和内需不足,收入分配不合理,居民消费不断下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从80年代的62%下降到2008年的48.6%,贫富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
政协新闻网报道,在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期间,赖明常委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致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收入分配差距主要表现在贫富悬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不断扩大。”赖明做大会发言时指出,现在贫富悬殊的距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12.66:1。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8年的3.31:1。中西部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高达10倍。
赖明常委分析了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国有垄断企业地位的增强,压缩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政府实际收入较高,企业负担重;税收逆向调节,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比重由10年前的49%增加到60%。;一些宏观政策也有待调整,东西部价格“剪刀差”使中西部获得公共设施投资少。
为此,赖明常委提出,要调整初次分配,制定反垄断法配套法规,清除企业进入市场壁垒。解决商业贿赂问题,建立可行的劳资利益谈判机制。
要强化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要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尤其缩减是占财政的30%以上“三公”支出。要加大税收调节力度,调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少企业负担。此外,还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赖明常委认为,还应推进社会三次分配,积极发展100多万家慈善机构的发展。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实现在城市就业农民工的稳定转移,加快宏观产业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收入差距在多方面扩大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现象,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这种差距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都有明显的表现。
居民收入差距已超过合理限度
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 (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我国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高。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6》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中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 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高于中国。这种状况说明,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
行业差距越来越突出
按行业大类计算,2005年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之比为4.88:1。另据北京市朝阳区统计局2007年4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朝阳区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如金融业,职工年均工资213391元;工资水平最低的行业,如服务业和其他行业,职工年均工资仅为20194元,工资水平最高与最低的行业之间差距为10.6倍,而2004年同期这一比例是8.4倍,行业间差距同比进一步扩大。垄断行业占有的是国家资源,享有的是国家所授予的特许经营权,他们所获得的垄断利润和特许经营所得本该通过税收上缴给国家,但由于目前的市场和分配双重机制的不健全而造成行业差距扩大。据有关部门测算,在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中,有20%是由垄断行业带来的。
地区差距依然很大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但近些年来,由于西部地区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依然很大。200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最高(上海20667.9元)和最低 (新疆8871.3元)的省份(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是2.33倍。同一时期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上海9138.7元)和最低(贵州 1984.6元)的省份之间差距已扩大到4.6倍。
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11759.5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的3.28倍。从国际比较看,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水平。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高低各20%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21.5倍,而城乡居民高低各10%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达 55倍。
另据有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金融资产出现了越来越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城市户均储蓄存款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总额,分别占城市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的64.4%和88.1%。而户均金融资产最少的20%家庭,拥有城市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总额,分别仅占城市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的1.3%和0.3%。
可见,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没能更正确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不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以及再分配公平不到位问题应该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华尔街日报:中国的公共债务压力超出预期
说到中国公共债务的实际水平,高于预期的财政赤字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
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相比,中国在经济增长放缓之际的公共财政状况要好些。拜几年来逐步收紧的财政政策所赐,中国的财政小有盈余,政府在通过公共支出推动经济摆脱低迷方面处于有利位置。财政部预计中国2009年将出现人民币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9%,接近其自我设置的比例上限。这一赤字规模将使中央政府的债务额达到人民币6.3276万亿元,大约相当于中国GDP的19.5%。
但从今年迄今为止的政府税收和支出数据看,虽然政府开支的增速高于预期,但政府的收入却显着低于预期。中国今年3月公布的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提供了中央政府对今年税收收入的预期值。该报告预计,中央和地方政府今年的收入将达到人民币6.623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8%。而截至今年5月,中国政府的总收入为人民币2.7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7%。
税收中的几个大类别都低于预期。2009年中央政府超过70%的税收收入预计都将来自国内增值税、进口税、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政府原本预计这几类税收都将比2008年有所增长。今年5月,政府的增值税、进口税和企业税收入都低于上年同期。个人所得税收入只比上年同期增长0.9%,而政府在预算报告中原本预计这项收入会增长7%。财政部认为,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薄弱以及政府运用税收手段来刺激经济,是造成税收减少的主要原因。
而政府支出的增长速度却快于预期。根据中央财政预算,今年政府的总支出为人民币7.6235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22.1%。而今年截至5月份,政府的总支出已达到人民币2.249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8%。由于税收收入低于预期而政府支出增速却快于预期,中国今年的公共财政前景黯淡。财政部坦率表示,财政收不抵支的矛盾将逐步凸显出来,全年财政收支形势严峻
如果政府的收入状况继续恶化而政府今年的支出增速继续保持目前水平,那么中国今年的财政赤字将大大超过政府预计的人民币9,500亿元水平。事实上,如果政府今年全年的收入下降幅度和支出增速维持在今年前四个月的水平,那么政府今年的财政赤字将超过人民币2万亿元(相当于GDP的6.2%)。但如果政府今年的支出足以推动经济加快增长,而政府的税收今年晚些时候又会随着经济的复苏而增加,那么上述预期就太过悲观了。政府5月份的收支状况实际上已比此前几个月略有改善。当月的税收略有增加,而支出则出现了下降。但不管情况如何,目前看来政府今年是不大可能将财政赤字控制在目标水平之下的。
面对经济低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显然是最明智的,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即使财政赤字高于预期也不足为虑。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很可能延续较长时间的低速增长期,较高的财政赤字,加上对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担忧以及银行系统坏帐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加剧了对公共债务实际水平的担忧。
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极高早就是公开的秘密。由于不遵守财政纪律,收入来源有限且不稳定,同时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又要加大开支,地方政府在当前的经济低迷开始之际就已经背负着财政赤字,有的地方债务与GDP的比率处于令人担忧的水平。一家与政府有关的研究机构估计地方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16.5%。由于经济低迷意味着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同时在社会福利和经济刺激项目方面的开支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正在进一步加剧。虽然财政部发行了人民币2,000亿元的地方债务也无济于事。
除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债务,政府还面临规模不明的临时负债,即银行系统中的不良贷款。据估计,亚洲金融危机结束时,不良贷款相当于GDP的40%以上。在政府出台多种代价高昂的干预措施,清理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后,不良贷款才降到了当前的水平。现在,不良贷款就像恐怖电影里的反派一样,你以为他已经死了,结果在续集里又出现了。没有人认为不良贷款将会攀升至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但今年头5个月新增贷款迅猛增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贷款的发放是出于政治和商业的双重理由,几乎可以肯定,这些贷款将会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造成大量坏帐,最终成为政府的包袱。
粗略的计算显示,公共债务的真正水平大大超出了预算中显示的相当于GDP 19.5%的比例。远远高于预期的财政赤字,很可能与中央政府债务相当的地方债务,以及银行系统不良贷款带来的临时负债都需要加进去。实际的债务将超过GDP的40%,是中央政府债务总额与GDP比率的两倍以上。随着经济进入长期的低速增长,政府无法通过扩大税收收入来偿付债务。
公共债务会成为后人的包袱,债务越多,包袱就会越重。用来偿付债务的资金无法用于医疗、教育和其他公共福利开支。财政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从紧、形势不好的时候扩张是合理的经济政策。但如果对中国目前的债务水平如何、还将背负多少债务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政策决策者和中国民众就很难在权衡当前利益和未来借贷成本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公共债务真实水平的不确定性为防止它脱离掌控增加了难度。要解决问题,政府明确公布公共债务的真实水平将会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成都商报:规划局副局长质问记者替谁说话追踪
“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面对采访的记者,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一语惊人成名 。
如今,身处舆论漩涡的逯军副局长仍在上班,所在单位称“尽快给媒体答复”,但是一位郑州市委组织部官员却认为,逯军此言属个人言行,只是代表个人,组织部也管不了。
副局长“名言”招来批评
逯军此语的走红,有网友评价“见过雷的,见过牛的,还真没见过雷死牛的。”
对于逯军的不当言论,资深评论员椿桦撰文称,从某种角度来理解,他(逯军)可能说出了一部分官员抗拒舆论监督的心里话———媒体替老百姓说话,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就是与政府过不去。
椿桦质问这类官员:你是在替谁工作?替党和人民,还是替利益集团?副局长一句下意识冒出来的名言,将一些官员严重畸形的权力观展现无余———权力不是为民所用,而是为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利益集团所用,在他们眼中,人民赋予的权力,只是谋取私利的工具罢了。
最为严厉的网友称:“这位逯军副局长可以下课了。”“由此也见为什么很多官员会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脱离群众。”
逯军目前仍正常上班
1978年9月入党的逯军曾在部队服役,1999年进入郑州市城市规划局任领导职务。按照简历,逯军不应该是如此口无遮拦的官员。因为,曾担任过中共郑州市机要局局长、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的逯军,是多年的领导干部,对国家政策了如指掌。
记者昨日联系上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办公室,这个部门正是逯军副局长分管。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逯军副局长仍在正常上班,下午还在开会。“这个事出了后,大家都在网上看到了。”她说,“报道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不过我们局里会在最快的时间给媒体一个答复。”
随后记者联系上郑州市委组织部,一干部说,目前部里还没有有关逯军任何处罚及追究责任的信息。不过,他个人认为,逯军此言属于个人言行,只能代表个人,组织部也管不了,国家也是规定言论自由。
逯军雷语惊人后,目前他一直未出面做任何解释及道歉。无论记者如何拨打他的手机及办公室电话,他一概不接听。
中文先驱报:邓玉娇案判决 顺民意办案是"天命"
中新网6月18日电 新西兰《中文先驱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湖北巴东县法院的一审判决,最终的结论是免除处罚,这一判决应会被社会接受和肯定。这是对弱者的保护,这是法律显示出的尊严。有一点是肯定的,此案已成当今社会弱者命运的象征,顺民意办案也许就是“天命”。
文章摘录如下:
16日,备受瞩目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在湖北巴东县法院一审审结。合议庭当庭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系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邓玉娇在法律上,恢复自由身。
邓玉娇案在中国大陆曾引起轰动,因为这是一个狼与羊的故事。自古以来,只听说狼可以吃羊,没听说羊居然把狼吃了,实质上这是强者和弱者的关系问题。邓玉娇案反映出的就是当一个弱者遇到强者的践踏或摧残时,弱者如何对待强者——反抗、抵抗,甚至走到了法律的边缘。这一切,值得人们深思。
湖北巴东县法院的一审判决,最终的结论是免除处罚,这一判决应会被社会接受和肯定。这是对弱者的保护,这是法律显示出的尊严。它告诉世人,特别是大权在握的官员,绝不可以强凌弱,百姓的生命和人格及尊严是你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邓玉娇案中,几个芝麻官就敢置国法党纪于不顾,光天化日之下发起淫威。论法,他们一是犯下了图谋强暴罪,二是攻击罪。论党纪,这种人还配叫做共产党人么?
说到邓玉娇案的判决,不由令笔者想起20多年前当记者采写的第一个司法案件:一个弱女子被虐待奋起反抗,结果被以纵火罪判刑入狱。经过调查,我写了一篇报道:受虐者为何被判刑,此报道引起重视,此案得以重查。最后,女的无罪释放,虐待者判刑入狱。
邓玉娇案的判决似乎也有某种影子在影响:是网络民声,还是其他什么?哪一种力量起作用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此案已成当今社会弱者命运的象征,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司法案件,顺民意办案也许就是天命。
司法的悲哀
引起全国关注的洗脚妹怒杀淫官桉日前一审判决,结果是「有罪释放」。被网民封为「中国第一烈女」的邓玉娇,被指「防衞过当」,判处故意伤害罪成,但考虑到她有心理障碍以及主动自首等情节,遂免予刑事处罚,当庭释放。
有人认为这是舆论的一大胜利,官府坚持了起诉的罪名──随便向小民让步,官威何在──可说是赢了面子;烈女免受牢狱之苦,据说巴东县政府和当地镇政府已承诺协助她找工作。因此也可以说,群众在今次判决中得了里子。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今次判决能对那些淫官当头棒喝,下次逞官威迫害小民前务必三思,但也要知道,法院仍认定邓玉娇故意伤害罪成,又刻意迴避了对涉桉官员处罚等问题,不仅无一语谴责死者邓贵大等恶官侵犯女性的罪行,甚至以「推坐」代替「按倒」,轻描澹写淫官施暴的行为。
邓玉娇以一柄生果刀捍衞了个人的贞操和尊严,固然值得人们理解,但可以要求人人也来当烈女麽?试问又有几许弱女,面对一脸狼相的官员欺压时,怯于对方淫威而无奈屈服?
强大的舆论压力,的确在今次邓玉娇桉的判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与其说这是民意的胜利,倒不如说是司法的悲哀。大家还记得两年前广州民工许霆的那宗「恶意提款」桉子吧?许某见提款机故障,一时贪念提取了不属于自己的十七万元,起初竟被判无期徒刑,后来因为民意反响太大,大幅减刑至监禁五年。又如那个因「躲猫猫」而暴毙的年轻人,也是因为网络上舆论压力太大,当局史无前例地启动了「网民调查」程序,企图通过草根网民的介入,重塑公信力。
表面看来,民意压力令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别忘了,司法是一个社会保障公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礼失求诸野」,反而要靠民间的力量来迫使司法机构彰显公义,这难道不是司法的悲哀麽?(太阳报 陆智豪)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