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短信”折射的无奈
6月8日,山东省济南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修身养德短信征集活动,并明确要求全市副局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要创作编发一条廉政短信。本次活动还设有一、二、三等奖及组织奖、参与奖,颁发证书和奖品。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将对优秀短信结集出版。
据济南市纪委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舆论氛围,通过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参与,激励大家从自身做起,切实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开展廉政短信征集活动能“营造廉荣贪耻的舆论氛围”,这话不错,但是若认为开展廉政短信征集活动能“激励大家从自身做起,切实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就有点贻笑大方了。
以“短信”促廉政,如同认为读一本书、听一场报告能让官员廉政起来,不是自欺欺人,就是天真无知。
在日前严峻的反腐斗争形势面前,廉政短信及其作用,如同泥牛入海。这一点,地方纪委、监察部门不会不清楚,但是又为什么会时不时弄出一些廉政短信之类的摆设呢?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地方纪委、监察部门同样成了摆设。
领导不发话,领导不让查,纪委、监察部门的职能就只剩下教育教育再教育了。
因此,以“短信”促廉政,恰恰反映了地方纪委、监察部门的无奈。我想,济南市纪委、监察局不会不知道,那些副局级领导不会有时间、有兴趣亲自创作廉政短信征的,直接受到教育是他们的秘书“枪手”们。济南市纪委、监察局也不会不明白,领导获得廉政短信奖,并不意味失去了照样成为贪官的可能。
其实,中央不是不知道地方纪委、监察部门和境遇。在反腐斗争上,如何有效突破、拆除地方政府的“防火墙”,中央一向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努力着,只不过是收效不大而已。
最后,顺便提一下济南市廉政短信征集活动的一个明显“短板”,也就是征集活动被局限于“全市副局级领导”,难道正局及正局以上的领导就没有受教育、被“激励”的必要吗?这也许同样是地方纪委、监察部门的无奈。
2009年6月17日